在意淫中永生:土耳其电影《伊拉克恶狼谷》观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9:52:45
最近,土耳其一家电影公司花费巨资拍摄了一部反映伊拉克战争的影片——《伊拉克恶狼谷》(Valley of the Wolves Iraq)。据有关资料介绍,该片是土耳其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虽说在好莱坞,拍电影动辄投资过亿,但那毕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对于三流国家土耳其来说,投资个1000万美元,完全可以算是不惜血本了。该片不遗余力地宣传,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就如同当年的法西斯一样,对当地居民进行屠杀和虐待。该片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大量某教信徒和天朝FQ们的同声叫好,各种做义正词严、满腔悲愤状的“观后感”也纷纷新鲜出炉,真是一派沸沸扬扬、热气腾腾的景象。鉴于对该片的赞誉之声雀起,笔者亦心驰已久,于是赶紧凑了个热闹,也通过互联网观看了这部影片。
先说说影片的大致梗概:二○○三年七月四日,一队美军突击搜查伊拉克北部的土耳其军事基地,把十一名特种部队成员蒙头带走,并拘留他们逾两日之久。土耳其人一向崇拜他们的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美军蒙头带走,土耳其士兵都视之为奇耻大辱,其中一人更不堪受辱,愤而留书自杀。土耳其特工阿莱姆达尔(Polat Alemdar)收到那封朋友的遗书后,发誓要为好友雪耻,遂深入伊拉克北部追捕那个凌辱土耳其士兵的美国特工头目马歇尔(Sam William Marshall)。马歇尔用高压手段管治占领区,肆意践踏伊拉克人民的价值、人格和历史。他为求实现其野心,不惜以平民的血作代价。他派兵突击搜查一个婚礼,区内所有人都齐集在那,美军乱枪扫射,杀死数十名无辜平民,在一名母亲面前把她的孩子击毙,新郎也成了枪下亡魂,本来幸福的新娘子顿成寡妇。余下的幸存者都被冠以恐怖分子之名,被美军拘捕,并囚禁于阿布格卜监狱(Abu Ghraib),任由监狱内的犹太医生宰割,把他们的器官卖到纽约、伦敦和特拉维夫等地。 最后阿莱姆达尔与他的追随者,联合伊拉克人民,把马歇尔打败,让他们从美军的残暴统治中得到解放(上述内容叙述援引自互联网上对该片的介绍)。
笔者一向是不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的,在以前所写过的文章里,笔者不止一次地表明了这种立场。所以,笔者对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径并无任何偏袒之意,从不认为在伊拉克的美军都是圣洁的义士。而且,美军在伊拉克的几年也屡屡被揭露出有诸如虐待囚犯、奸杀妇女的恶行,笔者也能客观对待。任何军队归根结底还是由人构成的,军人中照样也有道德败坏、卑鄙残忍之徒;即使是普通人,每日目睹战友的死伤和战争的残酷,人性也往往受到扭曲。但是,美军也并不是一支法西斯军队,这些暴行没有一件是受到美国法律允许和鼓励的,我们早已看到,所有被揭出的施暴者都已受到法律的追究。衡量一个军队是否文明之师,并不在于这支军队中是否有人做出过烧杀淫掠的恶行,而在于做出这种恶行的败类是被当作英雄,还是被当作罪犯。然而看完该片,笔者感觉到这部影片很不地道,故倾向于把它列为那种“姑且看之”的电影,作为猎奇是可以的,可谁要是真把它当成根葱,对里面描述的事情深信不疑,甚至进而变得热血沸腾,那就有点可笑了。
首先,影片中对事件发生的环境——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治安情况的描述就驴唇不对马嘴。的确,现在的伊拉克局势混乱不堪,人肉炸弹随处可见,恐怖袭击此起彼伏。但是,这些混战、杀戮基本上都发生在伊拉克中南部,逊尼派和什叶派地带,其中以“逊尼派三角区”为甚。而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请看2006年4月2日新华网报道《库尔德自治区——伊拉克的安全绿洲》是怎么说的:
“头上没有盘旋的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见不到蒙面军警驾车从街上呼啸而过,听不到凄厉的枪声和爆炸声,外国人上街也不用保镖。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在伊拉克,但这确是在快被战火烧焦的伊拉克。只是这里不是巴格达或萨迈拉,而是伊拉克安全的绿洲——库尔德自治区。
“巴格达是伊拉克首都,也是暴力之都。在巴格达被绑架、爆炸、抢劫等各种恶性战后综合症所困扰的时候,位于伊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区却仿佛同战乱绝缘。日前新华社记者在伊拉克战争后,首次踏访这片库尔德人聚居区,深切感到这里和巴格达在治安状况方面恍若两重天。
……
“库尔德地区埃尔比勒自治政府内政部长卡里姆·辛贾里对新华社记者说,在伊拉克现在每天都有50到60人死亡,暴力事件主要集中在巴格达。而伊战后,库尔德地区还没有外国人死亡。辛贾里说,库尔德人诺鲁兹新年期间,大部分人都外出踏青而不是呆在家里,但埃尔比勒一起治安事件都没有发生……记者遇到一名萨达姆政权时期的少将军人,他说自己的儿子不久前在巴格达被绑架,支付了巨额赎金后才被救出,为此几乎倾家荡产。无奈之下,举家北迁来到埃尔比勒,他特别感谢库尔德自治区总理巴尔扎尼和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能够在库尔德为在巴格达落难的人提供各种便利。此外,还有不少商人因为巴格达缺乏安全的投资环境也把生意场圈定在库尔德地区。
“只有和平才能发展。记者深切希望,不久的将来从巴格达到库尔德自治区的道路能够是一片坦途。巴格达、费卢杰、巴古拜等地深受恐怖活动所害的伊拉克人也能像库尔德人一样,早日享受和平、宁静、祥和的生活。”
看到了吗?这是我国新华社的消息,在萨达姆时代成千上万人死于萨达姆军队毒气弹的库尔德人,现在过的是“和平、宁静、祥和的生活”。我们新华社的同志往往十分敬业,在宣传美军暴行、宣扬伊拉克“反美武装”方面向来是不辞辛苦的。可是,就连他们居然也说库尔德人自治区是和平的沃土,这起码反映出记者先生还没有昧着良心说话,还是尽量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原则的。可是在《伊拉克恶狼谷》中,我们看到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却是一个恐怖的杀戮之地。谁能说,土耳其作为伊拉克的邻国,对库尔德人自治区的了解会比我们少?他们应当很清楚库尔德人自治区的真实景象。但是,为什么这部影片公然撒谎?原因首先在于土耳其和库尔德人的特殊恩怨。众所周知,土耳其多年来一直对境内的500多万库尔德人(占土耳其人口十分之一强)奉行歧视和压迫政策,不但不承认库尔德人是个民族,甚至禁止库尔德人使用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为了打击库尔德人的反叛力量,土耳其军队不但常常对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实行“三光”政策,而且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经常越境到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聚居区烧杀掳掠、纵横驰骋——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伊拉克恶狼谷》开头的一幕:没有参与伊拉克战争的土耳其军队竟然会驻扎在伊拉克北部,并被美军解除武装。也正是因为如此,该片的制片人才会瞪着眼睛胡说八道,愣是把土耳其人离开后和平、宁静、祥和的库尔德自治区说成是个暴力丛生的血腥屠场。人家玩的这叫艺术;艺术嘛,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当“艺术”需要库尔德人自治区充满暴力时,它就必须充满暴力。瞪着俩眼胡说,这就是“艺术”的真谛。所以,对待这类“艺术”影片,就应该“艺术地”去看待,谁要是脱离了“艺术”,真的相信这就是事实真相,并且由此变得满腔义愤、慷慨悲昂,那不是被“艺术”给忽悠了一大圈吗?
可以断定的是,《伊拉克恶狼谷》的投资人绝对有宗教背景。该片中多次、长时间地出现宗教活动的场景,并将其渲染得庄严而神圣。而片中那个虔诚的白胡子毛拉,也就是那位新娘的父亲,被描绘成一个和平天使。其实这又是在老调重谈,即宣扬所谓某教“是和平的宗教”,“文明的宗教”。可惜的是,重复这类梦呓现在已经毫无意义。当今世界几乎80%的战乱、90%的恐怖主义袭击与某教有关,要么是他们与文明世界交战,要么是他们自相残杀。一边是人肉炸弹轰隆隆作响,对英国作家的追杀敕令,对直言记者的死亡威胁,对文明古迹的摧残毁灭,对天真儿童的冷血杀戮,对妇女人质的斩首录像,对无辜平民的恐怖爆炸,对外国游客的疯狂扫射,对一幅漫画的歇斯底里,对容纳他们的国家的恩将仇报,对外国居民的骚扰恫吓,以及家族内部的“荣誉谋杀”,教派之间的你死我活,对改变信仰者的死刑判决——一边却在神神叨叨地自言自语什么“爱好和平的宗教”,这简直就是嘲弄世人们的视力和智商。
片中也提到了人肉炸弹,但是转眼又给出了依据:难道不正是美军在婚礼上大开杀戒、残害无辜,激起了人家满腔仇恨、从而实施正义的复仇吗?这的确是个合理的解释。不过,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伊拉克所发生的、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里,死伤者中往往居然连一个美国人都没有?为什么肩负和平使命的联合国特使德梅洛也会死于卡车炸弹?一生致力于在冲突地区实现和平的德梅洛先生又是轰炸了哪个婚礼、对谁欠下了血债?还有,巴基斯坦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也经常互赠人肉炸弹作为圣诞大礼,这是为什么?谁也没侵略他们,那么他们之间谁是恶魔,谁是天使?这样杀来杀去,算是哪门子正义的复仇?
至于说到情节,简直更是可笑。美军蓄意滥杀无辜,对婚礼大开杀戒。可是,美军居然一直等着婚礼到了朝天鸣枪时才动手。假如美军真想大开杀戒,何必还要等待人家拿出AK-47来才开始?莫非美军这么迷恋肉搏?突厥人的后裔还真是不了解美国佬贪生怕死的本性,以为美国佬跟他们自己那样潜意识里喜欢跨上雪白的骏马,高举阿拉伯弯刀去跟敌人决一死战呐。要造谣,拜托造的像一点,这么缺乏技术含量实在难以服众。
至于影片中阿布格卜监狱那个贩卖人体器官的犹太人医生,则更是一个典型的脸谱化人物,反映出制片人和编导们根深蒂固的反犹太倾向。世界上贩卖人体器官的人多了去了,而且世界公认的几个最大的器官黑市是印度、拉美、土耳其、中东欧和中国,而犹太人的器官贩子我不能说没有,但起码可以肯定在人体器官买卖这一黑暗领域里,无论如何都轮不上犹太人出头。然而,该片却偏偏要选一个犹太人来担当此“殊荣”。在这里,我们又见“艺术”的影子,当“艺术”需要犹太人来充当器官贩子时,犹太人就必须充当。这无非是想反衬犹太人的贪婪、恶毒、残忍,以满足他们对犹太人的一贯仇恨的想像——器官贩子这种既卑鄙又恶心的角色,不让犹太人来担当,还能让谁担当?
最后,这部充满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的宗教宣传片竟然又落入了好莱坞动作片恶俗的老套,以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作为结局:突厥男在复仇女的帮助下,以蓝博式的威猛,邦德式的智慧,超人式的本领,凭借一把小手枪终于除掉了侮辱突厥士兵的元凶马歇尔,外带一大帮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而影片也在不断的意淫之中,终于达到了高潮。当然,这只能是意淫,因为作为美国的小伙伴,土耳其在现实中无论如何也不敢真的在太岁头上动土。不过,这部粗制滥造的影片依旧能够招摇过市、并引得一些人大声叫好,这让人不禁想起一句俚语:傻瓜虽傻,但还有更傻的人为他喝彩。而影片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安然无恙,更没见美国人烧土耳其大使馆、绑架外交官,对比起丹麦漫画事件里某些人的表演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所谓云泥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