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硕士去名企跳楼令人震惊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04:02
最近富士康的跳楼事件,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这些跳楼的一线普通员工逝去的生命,长久引人叹息。不过,最近本人听到另外一则更令人扼腕叹息的真实案例。深圳一家顶级名企,今年亦有一中层员工不堪工作压力跳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该员工是中部一省的高考状元(为隐私故,暂称为A君),在上海名校读至微电子系硕士毕业后,A君来到深圳这家名企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因个人优秀背景不久既获得升职至技术部门一主管。A君却因为领导设计开发团队后发现,虽然其有优秀的学习背景,以及出色的聪明和智慧,但却在面对实际的设计开发问题上,常常出现设计开发的低级错误,并为同事所背后指点--学校成绩好,却不能处理好实际的设计问题,怎么可胜任领导之职?在面对下属和同事的压力下,A君选择了一条最不该走的路--在工作单位跳楼自杀。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被媒体报道,却在电子设计开发圈内渐渐传开。国内的高校微电子类专业的教育,到底离实际的需求有多远?在完成大学的课程后,有多少个就能胜任设计工作?一个大学生,到企业是否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才能满足实际设计工作的需求?有位企业朋友告诉我,他们今年在西北多所高校电子系招人,在面试时仅仅是设计一个低功耗的电源模块,但却找不到能够提供准确答案的面试学生。“难道企业招应届毕业生,就是要倒出钱做培训?”这位企业高管对于高校的教育非常的疑惑。

这位高管疑惑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那位跳楼死亡的名校硕士生的致命原因。本人也问过不少刚毕业,甚至是毕业几年的大学生,问及是否有把握去独立完成一个产品的开发,多数人都不敢言称一定能。甚至工作过多年的人,都表示需要经过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才有独立开发的能力,甚至不少表示,不行就去抄板。如果没得抄,那就只有上专业网站论坛去问别人。因为在公司内部问别人,会面临一些压力。

我们不禁怀疑,高校的教材、师质力量和教学体系,仅仅靠高校或教育部门自身,能否培养出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能力的工程师?高校是不是需要引入企业的人员来做培训?除了基础的理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初级的电子设计工程师,是不是很有需要更实际的产品设计案例的教材或文章?我陷入沉思。

在电子工程专辑网站工作超过一年了,我最爱做的工作,就是看网友们的发帖、博文,以及大家一起的讨论。这半年多以来,我每天都会看论坛中的技术交流贴,也很关心网友们对于中国电子工程师这份工作的讨论。我总结了一下,关于职业话题的讨论,最后都会往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外国的工程师很牛、受人尊重且是个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第二点就是中国的工程师很穷、很不受重视、是个很委屈的职业。就连买房买车、养家糊口都是个问题的职业。在此,我觉得我希望电子工程专辑网站,似乎应该去做更多的事,除了供大家发表以上这样的交流外。

喜爱电子工程专辑的网友们可能知道,电子工程专辑是一个电子设计业的专业网站。一方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通过文章翻译或新闻媒体渠道,以及我们的采访报道,向业界提供着行业资讯。几乎每天,大家都能通过这里看到国外研究和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们,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成果。通过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为业界带来前瞻性的报道。通过查看看着这些新技术的报道的流量统计,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工程师们对行业先进知识的专注和渴望。

另一方面,大家更要看到,在产品的系统设计中,绝大多数中国生产的本土品片牌的电子产品,甚至是为国外品牌代工设计的产品,都是由中国的工程师们来完成的。中国工程师在承担着与国外研发工程师们并不相同,甚至是互补性的工作--整机和系统的设计。在此,我们电子工程专辑的论坛中,通过整理的技术求助帖,我们看到很多网友们在论坛中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提问,看到热心的资深技术网友们热心且毫无保留地分享。还有很多朋友都无私地提供各种各样的电子技术知识的资料下载。从这些论坛和博客平台上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工程师们热爱学习、渴望技术进步的真实一面。电子工程专辑平台愿意继续为更多的中国工程师提供服务。但仅仅是这些,我们还觉得非常地不够。

我们知道,在电子工程专辑网站中已经能够做到的这些学习和交流途径,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初中级工程师们系统性学习成长的需求。我们呼吁国内那些资深设计工程师,甚至是企业的CTO级别的大师们,能够抽出时间来,通过我们的博客、论坛平台,到网站中发表基于他们的设计经验,基于科学理论而又高于理论、更能够紧贴产品设计的实际需求的文章,来给正在大学学习、或刚刚毕业不久的微电子专业的大学生。

我希望,文章开头A君的那样的悲剧,永远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