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街区家祠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24:47
每每走到芳草街内区家祠堂的大门口,面向那曾经的小学操场,空气中好像又再回荡起孩童时的笑声。
区家祠大门,门后的这片空地,曾经是绿树成荫的小学操场
位于农讲所侧,省实验中学的对面,有一条长300多米,宽3米的街道,入口处一英石板分明地刻着“芳草街”三字。而在街内最古老的建筑,就是那在广州市区志里无法查到得到任何消息的“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区家祠堂。

铁门紧闭的区家祠堂
区家祠堂是清代的建筑,据老街坊说,这里曾经是一南海区姓家族的驿站,祠中支撑的木柱价值不菲,后在中廊加建厨房,加之现代吊灯,每逢区姓族人男丁结婚生子,都在这里摆酒,祠堂内大开筵席几十围,热闹非常。后来这里做了海珠书院,祠堂里面是学堂,祠堂前空地旧时是池塘,四周种着许多花草大树。1949年芳草街小学成立,区家祠的东西厢分别成为了学校饭堂和教室,往后小学教学楼建成,池塘渐渐被填平,铺上了英石板的空地成为了小学的操场,并留下了几棵十多米高的老树以作遮阴之用。在上世纪90年代,祠堂的主屋成为了一间印刷厂的厂房。2001年芳草街小学并入豪贤路小学,印刷厂搬迁,老树也被迁走或者倒掉,只剩下一棵长在那舞台之前。2006年,这个祠堂的古物建筑部分被出租,现在的区家祠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间餐馆,而那棵最后的老树也悄然无声地被虫驻而倒。

铁门后一景,可能是文革时的痕迹吧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区家祠的全部历史。

左翼小巷入口
不久前,也有媒体报到说出了区家祠的现状。
如今,政府回收祠堂两翼居室,原住户正逐步搬离,越秀区芳草街48号以后究竟是朝着全面私有化利益利用的餐馆方向进发,还是成一个具集体回忆的特色文物景点?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