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传深远的十大俗语正源辨析(一)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09:20
中国流传深远的十大俗语正源辨析(一)
题记:在网上和众多收集的报刊上,看到关于中国十大或八大俗语的辨析和探讨的文章,加以整理,结合笔者个人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愿和朋友们商榷,但愿别贻笑大方,敬请不辞吝教。我个人认为,由于语言在流传的过程中,古语和现代语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民间流传与官方推行语言的区别等原因,这些俗语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也证明语言是流动的,但既然已被约定俗成,也就没必要再为其翻案。而作为知识,我们还是有必要去了解。由于笔者不是文字专家,这是一家之言,不误人子弟足矣。
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而来,意思就是一个女人即使嫁了乞丐或者是一个老者,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那么为什么又和鸡狗联系到一起了呢?这就是另有一种说法,是从“嫁稚随稚,嫁叟随叟”讹化而来。“稚”表示年少,如现代汉语的“稚气”、“幼稚”、“稚嫩”等,都指幼小。专家认为,在中古时代的汉语中,“稚”与“雉”同意,雉俗称野鸡,而“叟”为老者,与“狗”韵相同,音相近,日久天长,因为读音的关系,在民间就讹变成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直流传到现代。(参见2007年8月16日《北京晨报》)
释义: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嫁人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示例: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辗转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做娘娘呢?”。
感言一:这句俗语流传到如今,反映了在封建礼教下,妇女地位低下,父母之意,媒妁之言,有多少人就这样度过了一生。在商洛一带,也有这样的俗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碌础(农村碾麦子用的石磙子,过去手工打的碾子用来磨米面》抱着走”。记得我的三爷就说过,他结婚时,我三婆(奶奶)直到结婚还不认识他,几乎闹出笑话来。
感言二:环境不同,说这句话的意境就不同。
其一,当婚姻不美满时,又得继续过日子,是女人的一种无奈。如”唉!孩子都大了,这把年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将就过日子吧。”
其二,是一种对婚姻、对男人的一种满意和陶醉。如:“你可真行,你老公多能干啊”。“嘻嘻,哪里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呗”。但这一种意境很少用罢了。
其三,有人说这是女人对男人的一种忠诚。例如·,当男人落魄时,女人在你耳边说一句,“别当回事,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共同渡过难关吧。”
其四,是女人的一种自我自责和愤怒。如“哼,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用你的一生也改变不了我的处境,还说跟你吃香喝辣的,我没眼光才和你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