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全攻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59:06
文字 〖大中小 〗
(一)夏天,阳气最旺
一年四季中,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夏天,大自然阴阳气化是阳长阴消之时,也就是说,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是养阳的大好时机。
尤其阳虚体质的人,更应利用夏天来养阳以平衡脏腑阴阳。
(二)夏天怎样养阳
1.夏天要多晒太阳
因为阳光是人体阳气的主要来源。夏天以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此时阳光不强也不弱。空气质量也是此时最清新,因为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始散发出氧气。这时若在树林中,面向阳光做有氧呼吸,养生效果最好。
2.夏天要早睡早起
夏天昼长夜短,多到户外活动,要去面对东方朝阳做深呼吸;要在蓝天白云下做深呼吸;要多到公园、田园、高山、峡谷、森林、海边、湖畔、河边,或漫步,或快走,或跑步,或登山,或打拳,或游泳,或跳舞,或打球……
夏天如何养“长”?
夏天,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金色的太阳当空而照,向大地洒下了温暖的阳光,这时,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尤其是长夏(农历11月,阳历7—8月间)应于脾,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所以是养“长”的大好时机。
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应于人体主长生发育。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夏天要多吃各类食品,尤其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老年人要在这个时候服钙片、喝高钙奶,可以为冬天养骨、健骨奠定基础。
夏天怎样养心?
(一)夏天,心最累
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一年四季都应养心,但夏天尤其要着重养心,因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
(二)夏天如何养心?
1.“心静自然凉”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
——要清心寡欲
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多闭目养神
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
——多静坐
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
2.夏天要心慢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3.乘凉,适当出汗
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多到树荫下乘凉,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
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
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
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
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咣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5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6.夏天要养心阴
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
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
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克、酸枣5-10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7.夏天要养心血
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
8.充足睡眠,少累心
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
9.心情愉快,享受夏天
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黄帝内经》说:“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存在“苦夏”心态。夏天时暑、湿、热三气交蒸,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多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
夏天怎样养脾?
(一)长夏是养脾健脾的重要时期
1.为何长夏时宜健脾?
夏天中的长夏(阴历6月、阳历7-8)时期应脾,就是说,此时与人体脾的关系最大。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人体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与人体的脾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脾应于长夏。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主化,包括熟化、消化,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大好时期,所以长夏时期应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尤其是青少年是长肌肉、长个子、健壮身体的大好时候,那就更要多吃点肉类食品。此外,还可吃一些白术、山药、白扁豆以健运脾气。
2.长夏吃豆,益处多多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多吃豆,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夏天吃的豆包括:
绿豆:清热除湿、健脾
白扁豆、四季豆:健脾
赤小豆:健脾、养血、养心
红豆:健脾养血
薏苡仁:健脾利湿
荷兰豆:健脾益气
豌豆:滋养肝脾
青豆:滋养肝脾
黑豆:养脾益肾
以上这些豆可与大米一起熬粥,或炖肉吃均可。
(二)长夏属湿,勿忘健脾还要燥湿
长夏天气多阴雨绵绵,潮湿,湿气通于脾,易出现脾虚。此时,脾气不足的人可以趁势补脾。
1.什么是脾气虚?有什么特点?
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致运化失和的病症,特点是食少,饮食不香,食后腹胀,人懒乏力,四肢没劲,脉弱,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肿,面色咣白的脾阳虚病症。所以脾气虚的人要及时调补,防止向更严重的阴阳失调发展。
健脾燥湿可用白术、山药、薏苡仁熬汤或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炖肉服。
2.为何长夏会出现肛门重坠、子宫下垂,头昏乏力?
这是中气下陷的缘故。脾虚日久失于调补,可致中虚下陷引起内脏下垂。治疗应补益脾胃,升举中气,可服党参10克或人参3-5克炖肉,酌加升麻助升举。
(三)长夏多湿浊,要注意醒脾,长夏属三伏天,气候闷热而潮湿,多夹湿浊,要注意醒脾。
1.长夏易困脾
在讲座时有听众问,为什么三伏天老易出现恶心,不想吃饭?这是因为长夏阴霾天多,湿气重浊,困阻于脾(脾被湿困),因而出现纳呆(不想吃饭)、呕恶。应该多吃薄荷、荷叶包饭,或生姜,目的在于用芳香之气来醒脾,健脾化湿。也可自制香包辟秽(将薄荷、藿香、佩兰等芳香之品装入布袋之中)。
2.醒脾的妙招
——可喝芳香之饮
用薄荷、藿香、佩兰泡水饮或自制香包佩带身上。
——可吃清暑利湿之品
如绿豆汤、绿茶、荷叶粥、芦根、竹叶、西瓜等。
保证睡眠充足
在太阳穴搽清凉油
易恶心者可服藿香正气水、生姜汤或做菜多用生姜
3.如何度过“苦夏天”(疰夏)?
在南方,疰夏多见于夏至前后,比北方往往出现得早(农历6月,阳历7-8月)。
夏天湿热交蒸、淫雨霉湿的时候,人体的脾胃气机受到阻遏,会出现人懒体倦,头闷肢重,恶心出汗,大便稀溏、尿黄、苔白腻、脉濡缓,甚至有低热、消瘦的情况,这被称为“疰夏”。可先服一些薄荷、佩兰、荷叶、竹叶、藿香,若不行可服藿香正气丸、香砂养胃丸。
菜食可用薏苡仁、白扁豆、荷叶煮粥吃。多食薄荷、生姜、荷叶、陈皮等醒脾之品。
自制辟秽香包:用薄荷、藿香、佩兰缝于一个小布包内佩带在身上。
夏天易患哪些病?
(一)夏天易患各种心病
1.夏天易患心气虚
夏季天热,气压低,出汗多,易患心气虚及心阳虚症。
——特点
心慌、气短、乏力、脉快或慢而无力,如伴心阳虚则除心悸怔忡之外,还有;胸发凉、畏寒、手足冷、面色咣白等症状。
——养生处方
人参3克泡水饮,或人参炖鸡,或上肉桂3克泡水饮,或黄芪3-5克泡水饮。胸闷仍不解者请就医。
2.夏天易患心阴虚
夏天天气炎热,心率加快,易伤心阴。
——特点
心慌、五心烦热、失眠、口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
——养生处方
桂圆肉、麦冬、莲子、大枣、百合等泡水饮或熬粥做羹,酌加西洋参3克泡水饮,或加冰糖水煎服。
1.夏天易患冠心病
夏天,气候炎热,出汗多,血液相对浓缩,黏稠度增高,或阴霾天,暑热交蒸,湿气重,气压低,都易诱发冠心病。
——特点
胸闷气短,心慌,憋气,乏力,脉快或缓。
——养生处方
丹参片或速效救心丸。乏力明显者,可用西洋参3-5克、肉桂3克、桂圆肉3-5克泡水饮。
如出现心绞痛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后就医。
心绞痛的特点:心前区或左肩背出现压榨性、紧缩性、沉闷性疼痛,持续3-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可缓解。
心肌梗死:心脏冠状动脉由狭窄发展到闭塞,血流中断,心肌缺血坏死而致胸骨后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呈现气短胸闷、面色青灰,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应立即就医。
心脏病病人出现猝死怎么办?     发病特点:心脏骤停。
发病先兆:发生前几天,出现心前区疼痛,憋气、心悸,应立即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就医。
猝死前:心绞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头晕乏力,也可无任何先兆。
猝死发生:意识丧失,摸不到脉搏,测不出血压。
急救:拨打急救电话120,对病人实施人工胸外挤压术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4.夏天易患心肌炎
夏天易流行病毒性心肌炎,尤其在长夏阴霾天。
心肌炎的主要症状:发热、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身软乏力及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特点为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即一般规律发热时,体温增高1℃心率应增快10次,但得了心肌炎,心率会过快或过缓。
得了心肌炎应立即休息就医,以免留下心律失常的后遗症,否则会影响一生。怀疑是心肌炎应马上去医院,否则易出现心脏急性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另外,夏天还要警惕原有心肌炎复发。长夏阴霾天,湿度大,气压低、氧气相对稀薄,原有心肌炎的人易复发,症状特点:胸闷、憋气、心慌、心跳过快或过缓或不齐,脉弱无力。
心肌炎患者应服丹参片或速效救心丸,西洋参3-6克或人参2-5克泡水饮,或喝生脉饮口服液,每日2次,1次1支,如不行请就医。
5.夏天,有各种心病的人怎样养生?
——避热就凉、少出汗,以免血液浓缩,多到户外享受自然。
——睡眠充足,少劳累,心情愉快莫焦躁。
——要记住紧张、焦急、生气是心脏病的大敌。
——多吃养心的食品,如百合、莲子、藕粉、桂圆肉、茯苓等。
——运动适量,多到户外做深呼吸。
6.夏天高血压易加重,诱发脑病——高血压
夏天天气炎热,阳气盛,阳气易升,易引发高血压,所以夏天不应暴怒,不能过劳,也不能暴晒,有高血压的人,应坚持服药,要把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
患高血压时的特点:头晕、头痛、头胀,或晨起后脑发硬,脉弦或紧。出现上述症状的人要去医院测量血压,如血压高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且要坚持服药。
放慢生活节奏,避免太紧张。血压高者不宜出远门,雷雨天要关好窗子。
——脑卒中
夏天易发生脑卒中(中风)。夏天温度高、阳气易引,血压高的人易发生脑卒中,尤其在午时(11-13点)。因为午时为阳气盛极、气血升极之时。所以血压高的人中午时请勿饮酒,切忌生气及紧张、过劳,应睡午觉或静坐。
脑卒中特点:主要为脑出血,易发生于血压过高时。饮酒、暴怒、暴晒是主要诱因。应立即送医院。
先兆:头剧痛、眩晕、一侧拇指颤动。
——脑梗死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属缺血性中风。主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致。
先兆:半边不出汗,或瞬间意识丧失,瞬间视力丧失,健忘,或性格忽然改变,或短暂一侧麻木、失灵,或一侧大拇指颤动,或短暂眩晕,或舌不灵活。
——夏天,有高血压的人怎样养生?
紧张、生气、暴怒是高血压的三大杀手。
第一,千万不要生气、暴怒。
第二,千万不要太紧张,生活节奏应放慢一点。
第三,少喝酒,尤其在午时要注意不要喝酒。
第四,不做剧烈运动。
第五,避免情志抑郁。
第六,控制饮食。既要控制脂肪,又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第七,多食降压、养阴之品,如芹菜、芦根等。
第八,赤足走石子路。
第九,避免在烈日下曝晒。
7.夏天易口舌生疮
舌为心之苗,所以舌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心有火可外泄于舌,所以夏天易口舌生疮,伴见心烦、口干、舌红。
可服养心清热之品,如绿豆,或竹叶、菊花、薄荷泡水饮。
(二)夏天易患脾困病
夏天易四肢发困、胸闷、呕恶,大便稀而不爽快,这种情况是暑湿伤了脾胃的缘故。
可多吃荷叶、竹叶、薄荷、绿豆、薏苡仁等。
(三)夏天易中暑
“暑”为夏天的主气,为火热所致。暑为阳邪,如果夏天不注意养生就易感受暑邪而发生中暑。中暑多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1.主要症状
高热、心烦、面赤、呕吐、头痛,脉象洪大或立刻昏厥。
2.先兆
不出汗或出汗少,或大量出汗,恶心、头痛、乏力、全身发软。
3.中暑急救处理
迅速避热就凉,把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掐人中急救,冷敷头部,可服西瓜汁、淡盐水或绿豆汤。严重的要就医。
(四)夏天易伤津耗气、发痧
夏天汗多,易伤津耗气,要常服养阴生津之品,如西瓜、绿豆。
夏天易发痧,多由饮食不洁或感受秽浊之邪所致。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处理:刮痧,或用清凉油涂太阳穴,或服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五)夏天易患疫病(传染病)
1.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多属于沙门菌属感染。传染性很强,易群体流行。
特点:上吐下泻,胸闷腹胀,恶心头晕,甚至发热。
症状轻者用药可选择黄连片、藿香正气水、香砂养胃丸。
发热症状重者应送医院。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2.痢疾
若出现大便有脓血,发热,腹痛,请立即就医。
3.霍乱(纹肠痧)
霍乱的特点是高热,上吐下泻严重。一旦有疫情发生,应马上报告,病人应送医院急救。
(六)夏天易食物中毒
因夏天气温较高,食物,尤其是熟食易发生变质,人食后会食物中毒。群体发生较多,应送医院。
另外,注意不能乱吃蘑菇,扁豆要煮透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