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头晕,警惕恶性心律失常 搜狐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49:07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景峰
王景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山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起搏专业组副组长。担任《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等职。
擅长: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的植入;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每次去做心电图检查都没问题,但总会突然心跳厉害,喘气困难,我很害怕万一哪一次真的喘不过气来。”在临床上,心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提醒,突发心悸、胸痛、眩晕等症状,要特别警惕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病患者几乎都有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稳定而有规律地跳动,心跳频率为60-100次/分钟。当心跳的频率过快或过慢,又或者心跳的节律不规律时,即发生了心律失常。
王景峰说,酗酒,会心律失常;喝了两大杯咖啡,也会心律失常。可以说,人的一生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心律失常人人有之,只是发生的年龄、时间、种类、持续时间、伴发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发生轻微的心律失常时,有人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有人则会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眼前发黑、头发晕、四肢发软、晕厥甚至猝死。”
王景峰表示,心律失常可以说是所有心脏病都可能出现的伴随状态,也有可能是以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存在。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因
心脏就是一个永不停跳的“泵”,只不过泵出来的不是水而是血液。当心脏不收缩或“无效”收缩时,心脏无法完成泵血功能,就会造成全身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这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被称为“致死性心律失常”。
王景峰介绍说,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多种多样。据临床研究发现,心脏病并发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气促、心衰和休克,部分患者有头晕的症状。
在心内科接收的急诊病人中,最常见的则是房颤,它可以说是最乱的心律失常。当发生房颤时,心房只能颤动而不能进行完整有力的收缩,从而失去了辅助将血液从心房送入心室的功能,心室输出血量减少会使患者心悸、憋气、头晕等,可以诱发心力衰竭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甚至会引发心脏骤停,导致猝死,药物常不容易控制,需要立即除颤和急诊抢救。
高危人群可植入起搏器除颤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防治方法,比如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性猝死的最重要的药物,对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更是如此。王景峰认为,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大部分心律失常的信号,也可以帮助预防。
“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除了积极的药物治疗外,”王景峰认为,“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可以对此类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对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作出及时诊断,并在体内除颤,这是预防猝死的可靠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也是目前治疗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方法,有些患者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