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期·抗战遗址篇]已消失的与行将湮灭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8:47
2005-07-22 10:52: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东纪功亭所在地周边已沦为菜市场,寂寞英雄如今竟置身于喧嚣市井当中,令人不胜唏嘘。

当年建设中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资料图片 1946年摄)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已消失的与行将湮灭的
广州抗战始末
第二篇
轰炸,日军祸粤主要手段
日本1937年至1945年对广东的侵略,最先从空中轰炸开始。前期重点是轰炸广州。始于1937年8月31日。
抗战全面爆发后,广州不但成了国民政府军与海外联络的要地,还成为中国赖以接受英美等国对华抗战物资援助的输入口岸。这一令日本侵略者难以容忍的事实,使其无日不觊觎广州。因而早于1938年10月攻占广州前,就曾有过数次进行广州作战的决定。但华北、华中的战事,令日军暂时无余力南犯,且广东周围是英、美、法的势力范围,日本虽野心勃勃,但在战争之初仍未敢轻举妄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年多时间内,日军未对广东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却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
1937年8月31日,日机6架首袭广州。从此至广州沦陷时止,广州便处于日机连续不断的轰炸之下。每天数十架日机对市区实行地毯式轰炸,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中央公园、新亚酒店、西村电厂等均成为日机轰炸的目标。市区被炸地点共300多个。广州是遭受日军飞机轰炸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珠江上的船只在日机轰炸过后尸浮江面,惨不忍睹。广州市区尸体遍地、死伤盈城、断瓦残垣、惨不忍睹。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8月31日至1938年10月,被日机炸死1453人,受伤2915人,毁坏房屋2004间。
官丽珍编写
寻访之路
寻找消失的马头岗
之所以寻找马头岗,是因为所有的资料明确显示,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的遗址就在马头岗;不少专家也轻描淡写,答复说的确在马头岗。于是,在记者这里,偏差甚至错误似乎不可避免了。马头岗事实上早已不复存在——地名消失了,风物消失了,依附于此的记忆片断也快要消失了。一如正在消逝的遗址,只不过马头岗离去得更快些罢了。
目击遗址

墓门西立柱已成为服装批发市场的承重墙,损毁严重。

原来墓门东立柱上,蒋介石题写的墓名字迹依稀可见。

身处部队大院的纪念塔还在,但外表已面目全非,
【濂泉路口】 士多老板的误导
根据反馈来的信息,记者到了濂泉路口,心想着新一军公墓的遗址应该相去不远了。只是无奈,车水马龙,民房毗邻,不知何处寻觅。记者只好一边在士多买水,一边试探着问一下。问到新一军,士多女老板一脸木讷;改问马头岗,她一下子很热情:“那你要去珠江边呀!”我一愣,继续听她的介绍,“珠江边,有码头也有港,不过可不近呀!”
哭笑不得,我只得继续寻找。
【沙河大街】 的士司机的狐疑
到了沙河大饭店、沙河大街那一爿地方,记者尝试着向的士司机求助。“马头岗——你有没有搞错地方呀!我在广州开了十年的士了。”一个的士佬有些莫名其妙,很狐疑地看记者。听到“新一军”这几个字,的士佬似乎都在揣摩该是怎样的字眼,夸张一点的甚至问:“你说的,是公司名吧?”
在燥热的阳光里,这样的答非所问让人失望。
【先烈东路】 多亏专家的指点
快要步入先烈东路,卜穗文的电话来了。卜穗文是农讲所所长,写了不少关于新一军公墓遗址的论文,是真正的专家。“我告诉你呀,马头岗这个名字早没了。今天的广园西路、濂泉路一带,都是马头岗!”我忙不迭地感谢,卜穗文顺带着宽慰我,“我十年前也是这样找的啦!你往先烈东路方向走,右边有条濂泉路,你拐进去,遗址就在里面了。”感谢卜穗文,他的电话指导来得太及时。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新一军公墓遗址正是这样的所在。墓门、纪功亭、纪念塔就在由南而北延展的濂泉路上,但倘若没有熟悉这一段掌故的人的指点,再细心的人怕也无法发现遗址的痕迹。
“由南而北,新一军公墓遗址残存的墓门、纪功亭在濂泉路上,纪念塔在我们单位里。大概就是150米的样子吧。”中国人民解放军76162部队前政委余银星就要转业到地方了,记者请他带路观瞻遗址时,他笑着答应,“我以前研究过新一军公墓遗址。现在要离开部队了,再看看,再受教育,总是好的。”
由南而北150米:记录历史的,也在成为历史
【墓门】 题词依稀可见
《广州市志》:墓门为三孔牌坊建筑,水泥灰沙结构,石米批荡,两旁各有一座方形门楼,高4米、宽30多米,很有气势。门额正上方横刻“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字样,中孔两侧门柱刻着“顶天立地”、“震古铄今”对联,为蒋介石所题。对联前站立两座手执冲锋枪、头戴钢盔的新一军士兵塑像。
新一军公墓遗址中的墓门基本上在濂泉路28一30号处。三孔牌坊建筑当有四根立柱,现在比较清晰可见的是东边的紧挨着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两根立柱,左右分立、前后相隔,间隔四五米左右。“你看看偏左(西)的立柱,还能依稀看到蒋介石的题词!”余银星提醒记者。果然,竖排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这些字依稀可见,只是柱的顶端有被削去的痕迹。“再看这偏右(东)的立柱,侧面雕刻着三枚高耸的炮弹。‘顶天立地’、‘震古铄今’的对联如今看不到了——据说当年立柱旁边还有新一军的士兵塑像,也早就没有了。”
因为成为服装批发商铺的承重墙,西边的立柱被遮蔽得多一些。并且因为建筑施工的关系,西边两根立柱的损毁要严重得多。因为破坏严重,东立柱、西立柱的高度都不足4米,30多米的宽幅更是看不出来。《广州市志》中记载的门额也了无踪迹。
【小桥流水】 庄严肃穆已成云烟
《广州市志》:没有相关记载。
沿着濂泉路,从墓门北行40米,是广深铁路货运支线靠北的一条铁路(靠南还有一条横穿濂泉路的铁路)。“修新一军公墓的时候,这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余银星猜想这是一种很好的风水设计,“河上有桥,拜谒烈士,要过河过桥,可能有某种寄寓。”
【东纪功亭】 菜叶和鸡笼充斥
《广州市志》:墓道两旁建有两座相对的八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的纪功亭。
“新一军公墓原来有东西两座纪功亭。西纪功亭早已损毁,而东纪功亭则在菜市场里。”余银星说的菜市场,指的是广园中路菜市场。沿着濂泉路,从广深铁路货运支线(北)北行30米,就到了广园中路,下面车来人往,上面则是高架桥,菜市场就在路边。
天热,菜市场的味道有些刺鼻;而听说新一军公墓的遗址竟然沦落至此,心中滋味尤感怪涩。走进去,果然看到了东纪功亭,孤零零却又桀骜地立在条块分割好的菜肉区里。八角攒尖顶的建筑特点看得鲜明,下面8根直径20厘米左右的柱子却已斑驳,除了一个出口,各面都被人用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之类的拦住;黄色琉璃瓦的色彩退去,让人徒生“世间好物不长久,彩云易散琉璃碎”的伤感。
“东西纪功亭的南北两面都悬着牌匾。南面是蒋介石的题词‘勋留炎檄’,北面是孙立人的题词‘浩气长存’。现在都没有了。”余银星站在8平方米左右的亭子里,鸡笼、单车和菜叶满满当当地堆在它的周围。不少菜农好奇地看着,猜测着菜市场里的大亭子究竟有怎样的来头。
【纪念塔】 鹰的去向成为悬疑
《广州市志》:墓冢为纪念塔,塔的底座呈方形,高4米多,正面开一门可入塔内,门额的正方镶嵌着孙立人题“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的连州青石碑。底座顶安置着一只重逾千斤、用在印缅作战时发射后的空弹壳铸成的展翅欲飞的铜鹰,鹰是该军的军徽。底座左右后三面墙上刻有新三十八师师长齐学启等2万余名新一军阵亡将士的芳名。底座上耸立4根高达20多米的尖顶石柱,直指云天,寓意顶天立地。
从菜市场出来,往北,很快就到达中国人民解放军76162部队。大院里的纪念塔和东纪功亭的距离大约有80米。或许是为了保护纪念塔的底座,部队大院的地基垫高齐平于纪念塔两米的位置,底座上耸立的四根尖顶石柱保存较好,从部队办公楼上看过去蔚为壮观。四石柱之间立有石碑,石碑背面竖排的蒋介石题词“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看得很清楚。石柱表面均用水泥重新砌实、石米批荡,寻不到阵亡将士的名字。“其实,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新一军阵亡将士的名字基本上都被人为地抹掉了,涂上水泥、石米既是保护纪念塔,也有美化的作用。”
纪念塔的门位于底座的南面——在76162部队的外面,一座饭店的员工宿舍正好顶着南面这扇门。记者进入这家饭店,在员工宿舍的北墙上敲敲打打,希望能听到些蛛丝马迹。惜乎封掩得结实,收获的只有厚实墙壁沉闷的嗡嗡声和满手的酸楚。“没有资料表明墓冢内有新一军阵亡将士的遗骨。”余银星分析说,“这是纪念塔,象征意义应该要大一些。”
关于纪念塔上安置的鹰的去向也成为谜团。没有人知道那只千斤重、弹壳熔铸成的军徽鹰是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离开他本应忠实坚守的栖息地的。
沧桑重现
新一军公墓 战后修建 尽显哀荣
日本宣布投降后,张发奎率第二方面军司令部于1945年9月15日进入广州,9月16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的投降。投降日军官兵10.1万余人。在此前后进驻广州市和近郊的有新编第一军、第十三军和第五十四军。10月29日,第二方面军组建日本战俘管理处,处长廖鸣欧。
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6日落成。公墓落成典礼和公祭仪式由当时广东最高军政长官张发奎主持,各界人士数千人莅临参加。时已调职南京担任陆军副总司令的孙立人,专程赴穗与会,同时热情诚挚地发言:“广州是革命策源地,选择广州来建筑印缅抗日阵亡烈士公墓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年烽火
新一军传奇 征战印缅 威震全球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通车后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1939年冬,日占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春,日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滇越线随后全面中断。为保证唯一的援华通道的畅通,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
功勋卓著
成长于战火之中
1942年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入缅后随即展开了营救英军的仁安羌之战。时孙立人率本师刘放吾113团发起攻击,以战死三营长张琦以下204人、伤318人、全团伤亡近半的代价,救出英军7千余人,并夺回被俘传教士、记者约500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22师分别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便成了新一军的摇篮。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的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郑洞国到达兰姆伽,成立新一军并任军长之职,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孙立人时任新一军军长。密支那休整后,新一军、新六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一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拿下了新维、腊戌。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1945年春,新一军4万余人由缅甸被运至南宁,日军投降时,新一军到达广州。
受日投降
驻防期间结缘广州
新编第一军于1945年9月上旬最先进入广州,接受日军投降。军长为孙立人,军部设在广州沙面肇和路,下辖新编第三十师、第三十八师、第五十师。军直属部队和新编第三十八师驻广州市区及郊区,师部设在维新路市警察局内。新编第三十师驻以石龙为中心的广九铁路沿线,新编第五十师驻以清远为中心的粤汉铁路南段英德、花县沿线。到10月底,受降工作结束,新编第三十八师撤出市区。师直属各营及第一一四团集中在石牌中山大学旧址(现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一二团驻广州沙河燕塘军校旧址,第一一三团驻北郊新市,师部设在沙河镇。新编第一军曾于1945年12月进攻东江游击队,至1946年3月,乘美海军第七舰队运输舰北上参加内战。
战地黄花
《新一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文物感怀
既往不咎也枉然
新一军公墓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遗址为文物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记者很遗憾地发现,除了纪念塔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6162部队的较好保护之外,墓门和东纪功亭都没有保障,在老去的时光隧道里愈行愈快、愈行愈远。
濂泉路穿墓门而过,濂泉路上服装交易市场的浮华饕餮般噬去了一座公墓所应具备的一切体态或是心智的特征。广园东路将纪念碑隔在北面,而高架桥的横亘让公墓的复原成为不可能。东纪功亭正在广园中路菜市场里莫名其妙地独守,听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和不远处支线火车的轰鸣。
想起了孔子师生的一段对话。宰予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子便劝解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经济要发展、城市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发展,这当然是硬道理——既往不咎或许有道理;只是文物就是文物,如此境遇,新一军公墓遗址何以堪?文物见证历史甚至也因袭文化,太漫不经心总是不好的吧。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蒯威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吴伟洪
鸣谢:中国人民解放军76162部队
下期预告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之后,企图渡过流溪河向北进犯的日军,受到了由伍观淇率领的抗日自卫队的顽强阻击,这就是广东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江高之役。在当年的主战场,耸立着一座纪念江高之役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城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