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之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49:26
明天就是公元2010年的7月7日,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记,永远难以忘怀的。那就是爆发日,公元1937年7月7日。众所周知,大家在历史课上电视上都是听了不下几百遍得了。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就在老生常谈一下咯。引用亮剑的介绍,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平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悍然发起进攻。我北平驻军第29军奋起反击,由此中国抗日军民开始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按照正史记载。按照北方军民的习惯从1933年3月开始一直到45年9月,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东北人的习惯是从1931年9月18日一直到45年9月。无论时间是8年还是12年还是15年,都可以表明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抗争,当时的中国军人们算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和贡献。当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少部队的战果是不敢恭维的,但是无论如何比起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在马来的英澳军,在印尼的荷澳军来说我们在武器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打败了强敌。再比比那个浪漫的la francia,人家战争开始不到俩月就给over了,况且当时法军和德军水平不相上下。但是日军和国军中央军,地方军乃至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可以说在总体上来说中国军民是坚持下来了,而且远征军还曾经以偏师救出数倍于自己的英军,当时的英军曼德勒驻军几乎比日本多2倍。缅北会战打出了的威风,以至于最后孙立人将军说,去审问一下,凡是去过中国的日军全部枪毙。被新一军歼灭的这个日军王牌师团就是日本的精锐师团谷寿夫九州师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明天就是爆发的第73个年头,在此特别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想。上面说的就是关于,整体上是比欧洲军队的能力和精神强大的表现。我不太喜欢历史书的说辞为了世界反法西斯做贡献啥的,就是为了捍卫自己国家的民族独立,领土和国家利益。无论是日本,德国还是意大利都曾经打下过许多的强国,如:法国,荷兰,间接地打下西班牙,南斯拉夫(当时不叫南斯拉夫),丹麦,波兰(就力量来言应该与中国武器相同),挪威(军力也不一般),和希腊。这些欧洲国家哪一个实力不比中国强大呀。但是都被法西斯国家打败了成为亡国奴了。趋炎附势与法西斯国家的国家,如: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芬兰,比利时,卢森堡,保加利亚和。这些虽然力量不如德国但是与中国相比也不弱。被法西斯军队打得体无完肤但是勉强支撑的国家(亚洲几乎全是殖民地,所以按照宗主国来计算)。英国丢失被赶出欧陆,伦敦一片废墟,马来亚,缅甸,丢失菲律宾,澳洲丢失巴布亚,荷兰丢失巴达维亚(印尼),法国丢失印度支那,西北非等等。这些国家和其殖民地在法西斯国家的进攻下都是丢盔弃甲,而且溃退程度不亚于国军的豫湘桂大溃散。也就是说欧洲以及在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进攻下也是难以招架,索性就是由于英国殖民地多,远离战争中心所以才能得以休养。
苏联咱们提到一边来说,虽然苏联也是丢土失地,但是德国每前进一步都是废除惨重代价的,其他盟国都是让法西斯国家武装大游行了。但是苏联丢失的土地也不少,虽然最后都给扳回,而且还有意外地收获。从战前的波兰卢柏林,比亚韦斯托克,热舒夫,波罗的海地区,卡列里阿地区,全部的白俄罗斯,以及大部分的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高加索和伏尔加地区等。德军在西线推进到除英伦三岛外的所有地区,在东线最远推进到,列宁格勒(纵深200公里范围),希姆吉(莫斯科城外10公里),卡卢加,图拉,梁赞(这些都是相当于北京的大兴,密云和怀来差不多的地区),沃罗年日,萨拉托夫,和阿斯特拉罕。也就是说从苏联的东欧加盟国到俄罗斯内陆已经半数沦陷。这其实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中国沦陷了领土的2/5, 苏联大概沦陷了领土的1/7左右。
所以所有说中国抗日微乎其微的西方人,和说苏联反法西斯微乎其微的西方人都是属于输不起的那种败类。中国损失最起码2000万人,苏联损失2770万人的声明。而且直到最后的日子还在抗击着法西斯军队的进攻,中国停战日和苏联一样是8月14日在远东打击关东军。
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中国的抗战早于二战爆发10年,但是也可以说明我们的国家在孤立的情况下依然抗争了很长时间,而且中国不会那么容易被征服,相比欧洲国家,和殖民地国家来说。
现在说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这里面有究竟国共谁抗战打的多,究竟谁作壁上观。以及牵制了日军军力,间接地帮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问题。
其实当时红军在改变成为第八路军朱德,彭总(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陈毅,以及留在东北合编的抗联杨靖宇,赵尚志,还有抗联第一路军撤到苏联境内又整编的88旅(周保中,李兆麟),外加在广东沦陷后组织的华南抗纵曾生,冯白驹这些军队加起来一开始大概才不到10万,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部队是国军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无法相提并论。把国军总兵力和国军的5大集团军对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国军肯定总体打仗比共军多了,因为共军的战斗也是属于国军序列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对于作壁上观的问题,其实当时说起来国军作壁上观的多一些,有人说了国军可是正规军呀,共军是不是宣传需要。先暂且不提国共之间是否有芥蒂,就连国军自己的部队之间由于派系不一样,也会相互推卸责任,敷衍任务。当时的国军有啥回民军(马洪宾,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川军(刘湘,杨森,王陵基,刘文辉),湘军(刘建绪,何建),滇军(龙云,孙度,卢汉),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廖磊),东北军(何柱国,于学忠),粤军(陈济棠,李济深,余汉谋),西北系(冯玉祥,宋哲元,张自忠,孙桐萱,庞炳勋,孙殿英,石友三,韩复榘,杨虎城和孙连仲等),再加上晋绥军(阎老西,杨爱源。刘汝明,傅作义)。这些部队之间都有互相的隔阂所以也无法相互协同,共军倒是经常协同国军作战,但是国军绝对不会一次协同共军作战。就拿国民党中央军当中的部队来说吧,这里面也有何应钦的军政系部队(74军张灵甫),宋子文财政系(新一军孙立人,200师戴安澜,廖耀湘等),陈诚土木系(18军胡链)还有蒋该死的嫡系第一军起家的(胡宗南,汤恩伯,顾祝同)。这些部队往往都给形成了宗派所以之间很大的情况下都无法相互协调,就不说共军是否协调国军了,国军自己都不协调呀!
对于牵制日军军力来说,抗战的末期,日军在华的军队总数达到了190多万人以上(包括关东军)。日军没有在任何一个战场上使用过50万人以上的军力,可见日军在中国投入的兵力之重大。有人说这些都是弱兵,第5师团的中国师团是弱旅?第二师团多门师团也不弱,第106师团也是强大的,第10师团这些都是日军的战前常备师团,虽然最后的日子里老兵流失但是战斗力还是保持了的。其实到了抗战末期,国军有大部分的部队已经与日军打出了自己的优势,在武器上的租借法案物资也运到,所以缅北战场,西南战场的军队还算是有所提高。但是毕竟日军的训练和指挥确实是比国军厉害,共军指挥不错但是训练和装备太差。这也就是为啥一直没有大面积收复国土的原因。无论如何就这关东军70万,北支军得有50多万,南支军大概有个70多万,缅北军大概有个10几万。所以确实是牵制了不少的日军的。
对于一些人声称的国军望风披靡的言论,我认为这个有点儿言过其实,望风披靡的除了时期其他的国军部队还是打的比较顽强的。我记得在国内的学校里讲的历史课都是说国军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没有打多少仗。这种宣传是会耽误下一代正确的去了解历史观的。确实国民党当时也不断地声明在抗战时期我们有四个敌人,共产党是在第一位的,也就是国民党在抗战时期还是反共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并且制造了很多的惨案,最有名的当属皖南事变了,既然都是国军,啥不听调遣,你10个师围着我,我咋走呀!这完全就是对我党的诬陷。可以说国民党确实是把共产党当成首要的敌人去对待的。曲线救国也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因为蒋该死知道日本无法占领全部的中国,而且日本占林的地区就会出现共产党的游击队,所以蒋介石不想让共党把地盘全给抢走。对于第二个敌人,这就是日军,要说蒋介石不抗日,那也是不公正的,国民党军确实是进行过23次大型的会战也算是轰轰烈烈的干了一场了。而且也付出了很惨痛的牺牲。第三个敌人其实就是跟自己的非嫡系部队,地方土皇帝斗智斗勇,想如何收编,分化他们。对于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是,蒋介石暗杀了四川王刘湘,借刀杀人打残了西北军,东北军;取缔了滇军龙云。削弱了晋绥军阎锡山的实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使用的是传统的儒家的和曾国藩的割据一方的诸侯性质的谋略,并非是一个南面而坐的国家领袖的方式。尔虞我诈,兔死狗烹的伎俩。最后,就是对于列强之间的平衡。这个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在搞擦边球。中共对于苏联其实也是貌合神离,基本上都是利用苏联的政治支持(以共产国际为替身)。国民党而言,美国希望的是用国军维护自己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所以给其军火援助,所以中国国内教科书上写的啥为了国际主义精神,虽然可以简单说一下这类词语,但是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论点。国家是为了利益而出兵的,苏联出兵东北其实是因为罗斯福许诺苏联外蒙古和东北的利益,尤其是旅顺军港。在这一方面,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是不听命于西方的叫嚣,各干各的。也可以说明这两个领导人不是喜欢寄人篱下的,但是由于蒋介石是人家是基督徒,又是英美背景,所以无法完全的抵挡住美国的诱惑和威胁。但是毛主席面对王明之流,要把八路军和新四军千里远征掉到东北帮助苏联,和完全苏联建议中共听命于的提议是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这里可见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个人都不是甘心自己的国家被外国控制的人。只不过蒋介石受到了家庭,政治集团,个人野心的局限无法走的更远。毛泽东则是真正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当然现在随着政治的逐渐解冻,对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角色也逐渐的给显露出来。许多的电影,电视都声明了国民党也在抗日,虽然动机上不如我们的纯粹,但是归根结底人家还是做了。这样不错,因为我们得正视历史才行,不然我们的民族脊梁何在呀?
但是做事儿就怕给做过了头。现在又有人和言论开始讽刺共产党的抗战政策了,说啥共军游而不击,这类言论绝对就是对于历史的更加的不尊重。说啥歼灭敌人数量不如国军,共产党当时属于国军,所以计算的时候国军歼敌数量也有共军的一部分,但是共军歼敌却仅仅就是共军歼敌。而且国军有外援,有好的武器,又有后方补给。可是共军有啥有的部队只有长矛和梭镖呀!而且是在敌人的后方,虎口拔牙。当我查了一下中共和日军不同的战报,以及日军和国军的不同的战报后,我发现,日军肯定要说这一次我们损失不大,旗开得胜,所以共军和国军的报告稍微削减一些那就是真正的日军伤亡。但是对于日军每次与共军作战的时候,战报都是从来不超过100人的伤亡。有些人说这就可以表明共军游而不击。日本人的话都信呀?真傻了这种人。国军的战报肯定差不多准确,共军也绝对不敢拿死亡人数开玩笑,因为这个都是有力的证据和炮弹对于统战和宣传。所以日军的报告意义其实就是说在正面战场上我军死亡大,但是日军都是军阀,之间也有派系,他们各个镇都是自己募兵,而非全国统一抽调的。这就使得日军都不好意思透露跟八路作战还伤亡惨重这个事实,因为日军认为国军武器已经是先进的了我们把它打的屁滚尿流,共军可以说是叫花子军难道我们打不过叫花子嘛?这就是日军指挥官为了掩人耳目,推卸责任而出的战报,不那么可信。还有的就是,我们也可以在美军打伊拉克当中看见不少美军报告都说伤亡人数不详,其实就是还没有讨论出来如何公布伤亡人数。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绝对高于媒体的播报。这个与日军在中国对游击队的报告时异曲同工的。共军损失58万人,国军损失320万人,加起来是380人。一开始的时候共军有一共是不到10万人的部队,但是最后的损失人数确是10万人的5倍,可见共军确是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国军的和共军的损失比率是将近5.几:1。但是国军人数确是300万一开始。人数比率是30:1可见还是共军伤亡得多,意思就是共军打的够惨烈的。
对于的思考,这是我们在近代第一次打胜了的。这算是一个壮举了。与世界其他的强国相比我们挺得住,这也是为啥战后中国的地位提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数据不是那么的全面我这里也只能推论日伪军在共军下损失人数应该和共军损失人数大似相同,也就是一个人换一个人。所以60万日伪军被八路军消灭这也是退一万步讲的事实了。要说没有国军多,那确实是,但是也不能说是游而不击,一个只有一开始的10万人的部队陆续发展,和歼灭了60万敌军,在武器等种种不足的情况下,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收获吧!有人还说,44-45年基本上没有打日军,都是打的伪军,我想请问,除了战斗力不一样以外,日军和伪军不都是侵华的工具吗!打谁还不是打呀。其实当时不是共军不想打日军,而是后方的日军基本上都收缩到了大的据点去了,动辄500-600人的日军集合在一起。相对伪军是分散的,由于共军游击队撑死了也就是200人,而且武器不好,所以大打伪军,也算是消灭敌人了。又不是没有打日军,共军是游击战,运动战,所以必须找绝对优势的目标去打,尽量的去减少伤亡,这才是英明的决策,没有中蒋介石的自我消耗的奸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历史回顾的部分可以说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也多多谈一下我的感想吧!我认为那句话,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十分正确的。在每一个曾经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应该修建耻辱馆,或者相关的纪念碑。这是让国民铭记历史,面对自己国家的悲哀历史的国家才能知耻而后勇,走向中兴。最近的南京南京也是把屠杀描述的比较投骨,我认为这样才能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日本人的变态,才能激起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时刻不要忘记,假如战争明天就要来临给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