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中国的女版“比尔盖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17:22
这个协议的诞生,其实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003年4月份,冉敬芳就向5个孩子提出了协议内容,几个孩子一直没有同意。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后,在大女儿张敏的带动下,其他4人才基本同意。
2003年7月12日晚上,冉敬芳宣布明天全家出发,到500多公里外的她干爹杨道家召开家庭会议。13日下午,他们全家经过6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杨爷爷家。
杨爷爷是位老教育工作者,冉敬芳特意请他来做协议家庭会议的见证人。记得第一次和杨爷爷说这件事时,他也不理解,后来冉敬芳多次与他沟通,告诉自己的理由,杨爷爷才同意当这个证人。
13日晚上,冉敬芳郑重地拿出一式7份家庭协议,和孩子们一起拿起笔,郑重地在上面签下各自的名字。
冉敬芳告诉记者:“这个协议,是经过几次家庭会议,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5个子女反复磋商后达成的,我曾经联系了公证处,本来准备公证,公证处说由孩子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年龄标准,不能公证,只好等两年最小的孩子满了16岁再去公证了。”
当事人
“吝啬”母亲冉敬芳:目的是培养子女自食其力
去年暑假,冉敬芳的养殖场里,多了几个特殊的打工仔,他们就是她的5个孩子。从养殖场大门进到牛圈的50来米,需要修一条路,开始的时候,冉敬芳准备承包给几个工人,要花2000来元,后来在大女儿的劝说下,她承包给了5个孩子。挖路基、夯路面、铺石板……一直忙了17天,几个孩子终于将这条路修成了。凭自己的劳动,挣到了一笔工钱。整个暑假,他们都在母亲的养殖场打工,工资跟外面雇佣的工人一样,每天按时考勤,迟到、早退或者工作失误照样扣钱。
采访中,冉敬芳多次强调,等小儿子满了16周岁,就将“家庭协议”拿去公证。她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一个女人,只有小学文化,又只有一只脚,做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学校吃好的,穿名牌,好逸恶劳,我很看不惯。签定这样的家庭协议,我就是要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我一只脚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好脚好手的,为什么不能?我的目的,是让我的娃娃们不能丢了我那种生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