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气功治病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8:15:06
大雁气功的治病效应
大雁气功以练本治本为主,适应治多种病症,治病固然要靠全套功法的总体效应,但每组动作或每节动作也能治特定的病症。对练功者本身而言,当功力增强后,功后和平时均可将自己双手搓热,然后给自己点穴治病,作为辅助的方法。为使大家明了,现在从治病角度,谈谈主要各节动作的效应。
这里对“前六十四式”作全面介绍, 而对“后六十四式”只作重点叙述。
1、“前六十四式”治病效应
“前六十四式”以“展翅”入功, 舒展全身经络,接天气,开“天目”,“合翅”把气收回,气入上中下三丹田,接着“折窝”,调收地气,“抖膀”开通全身经络,纳收大自然元气,这两组动作可治疗高血、冠心病、心脏病。
“上举”“下腰”练中丹田,可治高血压、胃病、坐骨神经病症以及下肢瘫痪,“上举下腰”关键在于内外结合,走任督二脉,从天顶开始到涌泉终止,改善周身气血循环,所以可治高血压病。
“缠手”是腕关节运动,“弹足”是肘关节运动, 可使血管动静脉阴阳调和 ,并走螺肌脉( 大包穴区)和带脉,气行至环跳、命门、会阴、可治肝病。命门是人体主要的气关,此关主收气、放气及排气三者合一。
“云手”螺肌脉动,气贯前额区和双眼,可治眼病和偏头疼。
“拍水飞翔”上飞动作可治肺部和胸部疾病。
“涮腰”、“回气”可治腰部疾病,同时可治胃脾肝肺各脏的病症。
“落膀回气”是回阴气。“单展翅”可治高血压。
“望月” 、“捞月”、“上步望掌”三节动作可治五官、七窍之病。
两个“压气”是排除身左右侧、左右丹阳、膀胱等的病气,同时把好气和地气调上来,纳收入体。
“泳动”、“瞰水”带脉进气,治胆、肾结石,进气把结石逐渐粉碎,进入五脏而排出。
“饮水”可治咽喉病、肺病及胸部疾病。
“抓气”“捞气”治心脏病和肺部疾病。“揉球”、“抱球”
可使血管动静脉阴阳调和,可治脉管病、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抱气”是向整个五脏贯气,治肝胆胃肾各脏疾病。
“抬膀”、“背翅”是阴阳和合,气到涌泉,可治头部和心肺疾病。“起扇上飞”是腕关节、曲池 ( 静脉 ) 、肩关节( 动脉 )动静结合,可治胆结石、肝硬化肝腹水。
“寻食”治疗腰部疾病、肾病、尾椎病及腰椎间盘脱出等。
“寻窝”接地气, 全身回气。“安睡”回地气, 全身元气归宗。
总之,“前六十四式”练主经主穴, 使三丹田贯通,大小周天循环、阴阳高度平衡,所以治病的适应性广泛,对心血管、神经等各种内脏病有突出效果。
这套功法还可治疗癌症,早、中期癌症,通过练功可以吸收或化掉,手术后练功效果亦很好;晚期癌症通过练功可以控制肿瘤的发展,以延长寿命。晚期癌症患者练功,只应练“前六十四式”的前10个动作,即练到弹足前的 “缠手”一节,便捧气抱气收功,每次练八遍。
2. “后六十四式”治病效应
下面重点讲一下“后六十四式”,我们叫它“引路功”,它是深练各种高中级功法的桥梁。“ 后六十四式”,主练全身“素质”,“素质” 就是神经、体液 ( 血液、激素等 ) 和经络元气、真气的总合。这套功可全面打通全身经络,包括奇经八脉, 增强内外气场能量及与宇宙沟通的能力,治病适应性广泛,尤其适合气血严重阻塞的疾病,包括毒症,但患有癫痫、精神病和癌病的人不能练“后六十四式”,因其气场太强,易对这些病激发。“后六十四式”练十五节动作便可有效的治病。
“后六十四式”,练功10次到20次之后才有效,动作结构是左右、前后、上下, 从天顶到涌泉共八个穴位(气库二穴、带脉二穴, 膝软骨二穴, 昆仑二穴 ), 归属于八卦;左转右转从丹田到大椎是大的经络穴 ( 命门, 环跳, 肾俞, 肩井, 百会 ), 是前后各半个身子的经络穴, 这些经络穴都要全面打开。
从三步功来讲,第一步,从“安睡”到“草上飘”主练胃脏、百会、命门以及手、腿、胯等关节。
例如,“寻风”可接地气,气行会阴、左膀胱,通“三里”到“昆仑”,左右上下 ( 大腿内侧的“三里穴”,小腿后侧“三里穴”),并走“会阴”、大椎、尾椎、肛门,可治毒症, 治“不治之症”、传染病以及肝病、肝硬化、类风湿。
此步功到“草上飘”结束。“十字臂”、“下沉”是接收地气,排病气,“草上飘”可治心脏病、腿关节炎、坐骨神经病症, 对眼七窍能打通。
第二步功, 从“后拍腿”到“弹膀”止。“后拍腿”可打通腘窝(腿折窝),并对腘窝和膝盖软组织贯气,不使膝关节积水。若治关节炎,可在阳陵泉血海、三里点穴。此步功练到“弹膀”。“弹膀”是前七后八收气, 此节动作共运动14个穴位,前后各7穴(加上收气,后有8穴) 。不论是练功行气或点穴(包括自己用意念点穴),可治疗下述病症:在前胸“三点一收”及从天突、膻中点到胃嘴,并在胃嘴捂按片刻 (即一收),可治心口痛;点穴尾惟、会阴和左右膀胱,可治妇女病;行气和点穴后顶、肩胛、大椎、夹脊、命门以及上中下三丹田,可治腰肌劳损和手颤 (后海穴治手颤);收功时点腋窝侧中间穴位,三点一收,可疏通心脏、气管。
第三步功,从“遮雾”到“三抱收气”。“遮雾”行气肩井到外阴穴(腕动脉),并回气到葛夏( 臀根 )穴位周旋,可治疗“左右胸内穿”、“左淤右便(毒)”以及胰腺炎、胰腺结核和尿毒症。
“三抱收气”是收功前最后一节,该节动作可缓解、疏通三关(冠心、支气管、心脏横气管),可治冠心病、心脏病、支气管炎和哮喘等。
总之,大雁气功 " 前、后六十四式 " 注重脾胃锻炼,是后天补、先天开排病气、收元气,以此濡养滋润全身。此外,以上所讲“前、后六十四式”有关各节动作行气的穴位,练功者可针对自己所患之病,选择有关穴位,练功后或平时用意念行气给自己点穴。已有一定功力的练功者可以用“三点一收”的点穴方法相互进行点穴 。( 见下一部分所述 )
关于练功问题,再补充几点
一是, 患心脏病的人,切勿吃肥肉和油腻食物,因为它易堵塞冠动脉,该脉一堵,心脏传导组织就会上下不通, 这时应该多练 " 寻食 " 动作, 使之上下贯通。
二是,练功要动静结合,生命在于运动,身体不动,神经和经络就会堵塞,不能循环气,不能上下运行,全身就要出问题。人生命就是精神,而不是力量,“气” 要起作用,精神不佳,
总想睡觉,对自己不利, 首先对心脏不利。要促进各动脉, 如四肢动脉、膀胱、穴位、心脏、螺肌( 大包穴区 )胃脾、命门、尾椎等动脉的运动。还须动静结合,练静功还要练动功,只练静不练动,会使动静脉不调和,不能上行,只能下降。
三是,练功要讲八卦、五行、时辰,因为十二经络和五脏与它们有对应关系。例如,头部病在午时( 中午 12 时 ) 练功,尾椎病在亥时练,各种内脏慢性病在子时( 夜11时 )后任何时辰练都可以,肺病要寅时练功。
四是, 练功的程序,“前、后六十四式”要每天练,每次二遍,其它功则每天练一次.练功次序按功法传授的次序。先练文,后练武 ( 武术气功 ) 。
五是,练功的方位,大雁气功结合于八卦,各方位都有兼顾,八卦形是上往南、下往北,但有循环,绕着太阳、月亮转,七星北斗在东方也在西方。所以,练功面南可少些,以面西练为主, 高级功都要面西练。
六是, 有些病,在练功的功法和动作上应当有所选择。例如,
①胰脏病要练“后六十四式”,并配合练“拍打健身功”,这样可打通全身穴位,有益于恢复胰脏功能。胰脏在带脉的底下。②膀胱病练 " 后六十四式 " 的草上飘, 另外还可边走边用一足拍点另一足昆仑带 (足后根) 。③治疗心肺病,练"抓气"用佛手形,"搂气" 用梅花钻手形,同时可治肩周炎。
④ "寻食" 接地搂气后,双手向眼贯气,可治近视眼、白内障、远视和弱视。⑤毒性口腔溃荡由内部毒气上升借神经传导出来的,是花柳病毒形成,对治此病,要张口练功,吸地气,排病气,可练 " 排病毒功 " 。⑥膝盖滑膜病, 应练“前六十四式”的前17个动作,多站(站桩),少练。⑦皮肤病以练"前六十四式"为主。
七是,经常注意提丹田气,可以喊一喊,唱一唱,唱歌、唱戏可以把丹田气提上来,声音长说明丹田气长 (元气足)。
八是,大雁气功对老幼皆宜,从五岁儿童到八十岁高龄老人,都可以练。即使动作不准确,也能治病,只会练好,不会出偏。
(四) 关于气功医疗
现在我的很多徒弟都能治病,但治病总不可避免要伤气,所以没有四、五年功龄,是不可能为别人治病的。如何做到不伤或少伤元气呢 ? 我这里讲两种方法, 即 :(1)收气保留元气发气治病;(2) 点穴循环治病, 也发内气。这也是治病方法的一个改革。
具体方法如何呢 ?
不论给人发气或点穴,施功者,首先要取正确的站立姿式,默想“站立,放松,静默”。目的集中 ( 不要有杂念干扰)。施功者放松、静默后,地气便从涌泉、足跟上行到肩胛,顺手三阳经传递到劳宫,这样就可保留元气收气发气, 按治病的要求,以半剑指指对患者的病灶或穴位,以一个综合意念“根除……病 ",在大脑里一闪, 便不再带意念, 发气到患者身上,这种带信息的气就自行行功, 一般是自动地先排后补, 发气二分钟即可。给人点穴治病,点穴把气射进患者体内,施功者也须遵照前述要求,思想不加意念,收地气和中气到身,再点穴发出去,也发一点中丹(胸部)的内气。点穴动作要准确,手法要快,思想集中,稍一偏离,就默想 "结合地、中气”。要“三点一停”,停 一、二秒钟再点,或转换到下一个穴位, 对重要穴位则 " 三点一收 ",即最后用空心掌捂在其穴位上贯气片刻。动作准确是关键,不准确则效果不好 )另外,平时每个人的命门是开着的,自然进气 (如果大使秘结,则与命门、会阴都有关系), 但对人治 病时,施功者会阴则要闭着,以保护五脏,
会阴不能自动进气。另外,对被施治者,前为泄,后为补,背朝的方向是补,前身朝 的方向是泄;为其排病气、抓除病气后,要适当贯补。
下面举例说明常见病的治法:
心血管系统
(1) 高血压( 血压上升者 ) : 点气库穴,血压即可下降,达到阴阳平衡;
(2) 高血脂 : 先点上后点下 ,上为印堂,下为膻中、气库;
(3) 心脏病 : 点缺盆及背部 (后心) 肩胛骨“旁、中、下”三穴, 配合练功“抓气”“捞气”、“寻食”;
(4) 左传导组织不通 :点大椎,螺肌脉 (即大包穴) 和缺盆 ;
(5) 心肌梗塞 : 要练功,双手做“抓气”、“捞气”动作,并做“下腰”动作。“抓气”“捞气”应在体左右侧抓、捞,曲臂以子向心、肺贯气 ;神经系统
(6) 癫痫、精神分裂症 : 贯气印堂、天顶、命门、风池各穴,拍胸中八次 ;
(7) 神经官能症 : 点太阳、额前 ( 天目 ) 、迎香各穴 ;
(8) 神经性头疼 : 练功后,点七窍,尤其着重点“下廉泉”上;
(9) 偏头痛 : 点阳白、头维、头外缘中、青龙角 (左右通天穴旁) 、玉枕上等穴位 ;
(10) 植物神经紊乱 : 点七窍和拍后海 ( 后顶 ) ;
(11) 头昏迷:拍打气库和中院穴;
(12) 颈椎病:点肩井穴,同时使患者头向两旁摇摆;
(13) 小儿神经错乱 : 点天顶、命门、风池;
(14) 小儿脑炎后遗症 : 向后脑海发气贯气;
(15) 小儿受惊:夜晚抱小孩睡觉,用于捂其天顶 (即前顶穴),向天顶贯气;
(16) 多动症 : 要自练气功,练全套 "前六十四式" 功法;
(17) 坐骨神经痛 : 练"前六十四式"的"寻食"动作。内脏和四肢。
(18) 肝病: 练功后,用手在肝区疏导转动,右侧左三右四,左侧右三左四 ;
(19) 哮喘、肺气肿 : 点天突、华盖 ( 偏右 ) 大椎底穴及气库,肺俞穴用火罐吸毒 ;
(20) 胃病 ( 胃溃殇 ) : 点脾俞,肾俞和命门穴上椎骨,患者平时经常握拳以腕为轴左右转动 ;
(21) 慢性结肠炎:点膀胱(多点左,少点右) 、命门和双肾穴。练功则应多练“寻食”;
(22) 糖尿病 :主要在腹部两侧发气、贯气 ;
(23) 脾脏病 : 练功后用于在脾区旋转贯气、泄补,八次一停 ;
(24) 膀胱病 : 点昆仑带和大小腿后之大筋,练功多走“草上飘”;
(25) 胆、肾结石及结石绞痛 : 点左右膀胱穴及在该穴位拔火罐 ;
(26) 食道静脉出血、流鼻血 : 点人巾、印堂、天顶各穴,点完后用毛巾冷敷人中、印堂、天顶, 可治→切流血。流鼻血是胃火,拍天庭几次 (用冷水) ;
(27) 腰椎病 ; 点命门、双肾区,练功多练"寻食" 、"草上飘";
(28) 妇科病 : 点会阴穴、命门穴下;
(29) 骨质增生 : 自练功后,用于给患部贯气。脚底骨质增生 : 用双手摩擦涌泉穴,左右各50次 ;
(30) 更年期综合症: 静坐 (自练静功);五官七窍;
(31) 咽炎 : 静坐,并把口水咽下;
(32) 耳鸣 : 点耳根穴,练功多做"缠头过耳"动作;
(33) 耳聋 : 点七窍,即鼻、眉、耳、眼外眦以及大脑下左右两穴(即风池旁) ;
(34) 鼻腔不通 : 拍头额 (前庭)81下,再对鼻贯气疏导;
(35) 白内障、近视眼 : 点眼底两穴(承泣) ;
(36) 弱视 : 点眉尖两穴,练功多练“缠头过耳”。
以上所谈的三个方面, 都属大雁气功的应用问题,是长期的
实际经验积累,望学功者认真掌握,除病健身。另外,大雁气
功的所有功法,包括 "前、后六十四式",既是治病的功法,
同时 又是养生长寿功、开发智能功,因此,无病的人也应该
练,可防病、健身、增寿、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