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上升通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2:43:13
2010年07月20日 20:44《人民论坛》【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07条
 
记者观察:“不安分”的新生代农民工
男性,80后,未婚,高中文化,来自一个中部省份,在沿海某城市从事制造业工作,月工资1417元。这是一个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虚拟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标准像,但同时他又是真实的,每一个特点都是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是对这群流动青年最基本的概述。
3年前来到北京一家酒店打工的年轻小伙子小孙,到现在已经换了10多家企业。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河南小伙子小孙那样频繁跳槽的新生代农民工并非少数,对于跳槽的原因,他们给出一个类似的答案:要“饭碗”更要有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
“昨天去佛山,今年去东莞,明天可能又去惠州”,这是老李对儿子李安强的评价。老李来自江西宜春,在广东打工已经有9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人进城打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多地挣钱,然后将钱寄回家,让在农村的老婆孩子过得好一点。等到将来自己老了干不动的时候,能回到农村舒舒服服地养老。
但是,作为年轻一代,儿子李安强已不满足于此,现在进城打工,挣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和寻找发展空间。“我希望能尽早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城里找到立足之地。”李安强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如果岗位有前途,即使不给钱,从学徒做起,我也愿意。”李安强说,做普工学不到东西,没有发展空间。自己频繁跳槽,是为了找到有发展前途的岗位。
什么阻碍他们的上升通道
●长子中
尽管政府已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位为“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但仍未享受到产业工人应有的待遇,在先赋性因素与后致性因素“双缺”的情况下,体制和政策障碍、社会权力资源障碍、社会资本障碍、素质障碍、组织行动障碍、社会声望与地位障碍使得他们的向上流动比较困难。
缺乏资源(资本资源、权力资源、知识资源等)优势和基本权利保障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因而面临着机会不平等、权利不平等的局面,处于较为不利的、弱势化的地位,其基本权益往往易受到侵害。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被边缘化,还缺乏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和机制,看不到向上流动的希望,自然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迷茫、彷徨、愤慨、无助、仇视、向往等多种思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青春期复杂的人格和思维状态。先赋性因素先天缺失,后致性因素后天流失,处于底层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越来越难获得通畅的上升渠道。
台州农民工相约自杀和富士康“十二连跳”也许是个体案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恰恰是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的一个缩影。老一代农民工是与自己家乡的人比,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参照对象是城里的新生代,这无不让他们产生愤懑。代际贫困是一颗危险的种子,一些人可以忍受自己的贫穷,却不能接受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依然贫穷。作为城市最底层的阶层,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是上升的通道,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成功地向上流动。而能增加社会稳定性的就是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如果仍将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置于社会正常秩序与制度之外,将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