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资本哨响 吴鹰下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08:4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6:2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吴鹰的起落似乎预示着中国高科技创业者们的宿命 CFP/图
南方周末记者 徐钟 发自广州
UT斯达康先后换掉两个中国区负责人仍无法阻止股价垂直下挫,换人的目标开始瞄向吴鹰,吴鹰的中国财富故事讲到尾声
在UT斯达康前景黯淡之际,资本方毫不留情地向吴鹰亮出红牌,即便吴鹰是这个企业的缔造者并为重振这个企业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股东至上的原则下,这一举动无可厚非
被迫离职
“要走也是被迫的。”这是蔺玉红听到吴鹰下课后的第一反应。6月3日,正在家午休的蔺玉红听到吴鹰下课的消息。
虽然在业内,“吴鹰将要离职”的消息流传已久,但蔺玉红还是感到突然。蔺玉红给吴鹰发了条短信:“怎么说走就走了?能和你聊几句吗?”
2005年,身为光明日报记者的蔺玉红因出版一本《小灵通传奇》与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相熟。
很快得到吴鹰回信:“我没想走,我不是逃兵,现在还不能聊,谢谢关心和支持。”
事实证明了蔺玉红的判断。满脸大胡子、被美国《时代》周刊描绘为切·格瓦拉造型的吴鹰因中国区业绩不佳,被资本方踢出局外,在被大脚开出门外的时候,他甚至还蒙在鼓里。
6月2日。没有任何征兆。UT斯达康董事会在美国总部宣布吴鹰离职。
事后吴鹰在个人声明中,对董事会强令他离职表示不解:“我对董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感到非常遗憾。”
此时,UT斯达康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经从高峰时的91.88美元下跌到现今的6美元左右,其间几度差点被摘牌。无疑,以吴鹰为首的管理层必须为此负责。
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98年拯救亚洲金融危机50位明星之一的吴鹰,却最终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拯救。
成败小灵通
吴鹰的命运与“技术不算先进”的小灵通紧紧相连。
在中国,提到小灵通,它的后面往往跟上吴鹰的名字。吴鹰被赞誉为“小灵通英雄”。
在日本身陷困局、在香港令李嘉诚兵败的小灵通,因技术落后,甫一登陆中国内地,便被打上“洋垃圾”的称号,无人看好。
即使在最为风光的2003年,小灵通攻克最后三个禁区——北京、上海、广州,一路高歌猛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还是预言:“小灵通寿命只有三年。”
吴鹰事件后,阚凯力教授回应南方周末记者:“事情发展符合我的预期。”
小灵通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上没有前途的系统”,“不适合提供大规模公众业务”,致命缺陷是它的覆盖面积只有移动基站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就是说,移动网每铺设一个基站,小灵通就要铺成千上万个基站才能与之相若。高昂的成本令小灵通输在起跑线上。
在用户较少的发展初期,小灵通还可以勉强使用,“但是它不适用于高密度地区。用户一旦增多,这个基站会完全堵塞,甚至正在打的电话都可能断掉,而周边的基站因覆盖半径小,又帮不上忙。”阚凯力说,如果用小灵通网与移动网竞争——“正如吴基传(信息产业部前部长)所言,等于非得把自行车开成奔驰车的速度,显然做不到,因为是违反科学规律。”
但吴鹰却巧妙地利用“先天不足”的小灵通把UT斯达康打造成一家世界级通信设备制造商。
2000年,中国电信一分为四,分拆后,苦于没有移动牌照的中国电信急需寻找一枚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抗的棋子。
很快,小灵通进入电信、网通的视野。在中国推广小灵通多年却处处碰壁的吴鹰终于时来运转。
此后,成为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的小灵通,在中国开始讲述一夜暴富的故事。
有了小灵通一技傍身,2000年3月3日,UT斯达康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上冲73美元,涨幅达278%,公司市值瞬间膨胀为70多亿美元。此后,连续17个季度打破华尔街盈利增长预期。
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如是评价:“吴鹰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他总是能够将不可能的东西变得合理合法。”
依靠小灵通业务,UT斯达康用5年时间,达到了国内电信设备企业收入排名第三的规模。最鼎盛时期,小灵通为公司带来了45亿美元之巨的年利润。
但要做“世界一流通信设备厂商”的吴鹰没有想到的是,好日子太短了。
天不遂人愿,2005年前后,随着中国电信、网通有可能拿到3G牌照的预期日显清晰,它们果断减少了对小灵通的投入。
而小灵通又受到移动资费降价的挤压,资费便宜的惟一优势不复存在,小灵通开始“退烧”。
小灵通业绩的下滑,对UT斯达康的影响立竿见影。2005年11月,UT斯达康业绩一落千丈,该公司惊人地宣布,三季度亏损高达4.027亿美元。
而UT斯达康先后换掉两个中国区负责人仍无法阻止股价垂直下挫,换人的目标开始瞄向吴鹰,吴鹰的中国财富故事讲到尾声。
“成长快,衰落也快”?
“小灵通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小灵通传奇》作者蔺玉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为正当两个电信垄断企业(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博弈关口,小灵通出现,充当了一方的工具,等于“钻了电信体制的一个空子狠捞一笔”。
靠小灵通单打独斗,吴鹰并不是没有看到其中的风险。
2003年,吴鹰成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授奖时,作为颁奖嘉宾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问吴鹰,一般成长非常快的企业其衰亡的速度也会很快,“小灵通之后你靠什么活着?”
吴鹰当时回答:“像我们这样几乎60%年增长,2003年几乎是100%的增长,这是非常危险的,是让我现在睡觉都惊醒的问题。”
“吴鹰一直在寻找除小灵通之外的新增长点,比如投入十多亿元下注3G,但发现3G不是未来电信发展动力时,又转向投入IPTV?穴交互式网络电视?雪。”蔺玉红说。
但IPTV不可能再给吴鹰小灵通式的机会了。
IPTV这两年被视为新的电信产业机遇,但是它因涉及电信和广电两大部门利益,而广电系牢牢控制着牌照权,电信商要获准经营必须曲线跟广电系合作。
当时乐观估计IPTV的政策壁垒不会高于小灵通的吴鹰,在推广IPTV时,遭到地方广电的“强硬抵抗”。
“IPTV不同于小灵通故事。发展小灵通虽说有移动、联通的阻挠,但毕竟只是通信系统内部的事,属于内部矛盾,信产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小灵通的发展。但是,IPTV却跨越了两个部门。部门利益的纠葛,使得IPTV故事讲起来苦涩许多。”《数字商业时代》的副主编刘启诚说。
多元化战略的失败,让UT斯达康雪上加霜,回天乏术的吴鹰,下课在所难免。
UT斯达康的崛起与衰败,折射出中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快,衰落也快”的宿命。
北京锡恩管理公司总裁姜汝祥在名为《UT的奇迹为什么难以持续?》的文章中认为,UT斯达康今天的衰落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未来也许有一天,像分众甚至新浪这样的公司衰落下去也不是什么新闻。
姜汝祥认为,当UT斯达康的客户主要是垄断的电讯运营商的时候,它粗放的管理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充足安逸的保障往往让员工丧失忧患创新意识。
“中国的企业只有通过大工业生产流程形成的职业、专业与敬业精神,才真正懂得管理。”姜汝祥说,像盛大、百度、UT这类的高科技公司,最终仍然要经历工业流程文明的洗礼,才有可能真正懂什么叫赚钱,什么叫做公司。
虽然吴鹰被要求下课,但他与UT斯达康的故事似乎还没讲完。在纳斯达克上UT斯达康的财务报表显示,吴鹰还持有UT近400万股的 股票,占总股份的3.28%,与UT斯达康全球CEO陆弘亮的3.35%股份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