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新特区"热已需降温和全面缓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42:08
如今,中国大陆各地纷纷提出发展新战略,主要内容都是加快发展,在不同层面去“率先”,最特别的是地方当局争当区域发展龙头,纷纷要求中央方面准建“新特区”。由于参与地方之多,这一轮特区热已需降温和全面缓行。
所谓“新特区”,包括两大类型,一类是不少地方要求仿照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建立国家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建这类“新特区”的,以城市为主;一类是大型经济特区,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诉求,建立跨省际的区域性特区。
首先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类型的“新特区”,最新一个提出的,是河北省的曹妃甸,因其有首钢、中石化等一批大型企业入驻,加上邻近新发现10亿吨级油田,正式经由河北省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申请成为类似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共当局去年以来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是赋予其对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权,突破体制的瓶颈,目前各地方申请建设“新特区”,主要理由是已有相应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但大多数没有提出自己在改革试验上有何新思路,重点还是希望获批为新特区后,可获得土地使用、金融、保税、通关等一系列特殊政策。
再看跨省际的“新特区”,来自近期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热议,有研究报告提出,长三角同质化竞争加剧,有必要将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长三角地区建成“新特区”之议,就此提出。长三角建“新特区”,主要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可以透过政行手段,在不改变原行政区划的同时,建成长三角经济特别行政区,消除地方财政边界,加快长三角各地间的融合,全面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已有“特区不特”之说,为何现在又冒出一轮争建“新特区”的热潮呢?
首先是各地都想“吃政策饭”,各地希望获得批准建立特区,诉求不同,但看中的都是“政策优惠”和“政策特权”。中国大陆虽然已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但体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各类政策决定着资源分配、利益获取;其次,是经历过去10年的经济转型,改革由放权到收权,中央政府的权力强化,与地方在财权、事权等方面矛盾加剧,地方有加大自主权的诉求,以求建“新特区”来让渡;其三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各地方的优势趋同化,对资源、市场、外资等的竞争白热化,各地也需要找到新的优势、新的发展动力,增加竞争力。
于此而看,今天争建“新特区”,与当年建“老特区”,已有质的不同,建“特区”不用付成本,又只有收益没有风险,试验意义已经消失,更不用说取得体制突破经验,加以推广。在今天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特区”热潮已与经济大势逆向而动,更有违市场经济公平发展的原则。北京中央方面,面对大热已决定对“新特区”申请“冷处理”,但此时此刻,不如明确“特区”要缓行,不再新批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