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反腐倡廉实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2:28:36
网上菜单式学习,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程留痕,电子监察全面覆盖、全程监管,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信息在纪委和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之间共享,电子化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可跨地区交换数据,网上工程建设招投标系统让围标串标行为无机可乘,数字化电子办案指挥系统大大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这些都是江苏省在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增强惩防体系建设有效性的做法。”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说。
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信息技术手段
科学构建基本框架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2005年以来,江苏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的主线,连续五年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江苏省委确定今年为“全省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年”,省纪委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今年底构建起以五大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即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源头治理预防机制、纠风治乱长效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
在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中,江苏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腐倡廉面临着许多传统方式方法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新问题。
南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正宇说,违纪违法分子作案手段日益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的特点,如果继续依靠“一张嘴、一支笔、一沓纸”的传统办案手段,投入大量手工的、原始的、重复的劳动,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
同样,如何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如何及时收集、分析和研判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如何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等等,都迫切需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加以解决。
江苏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制度从纸上、墙上、嘴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呢?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位负责人列举了现代科技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几大优点:
能够较好地实现“硬控制”。这一点对于行政权力运行尤为重要,在梳理、精简、确认行政权力事项后,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电脑程序设定权力运行的“轨道”,可以有效防止个人在行使权力时的随意性。
能够较好地实现“点对面”。传统的监督检查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这就带来了“小样本风险”,可能会导致以局部代替整体,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运用电子监察系统可以对上网运行的所有事项进行全程监控,符合设定程序的,一路绿灯,稍有违反的,系统自动报警提示,从而实现对“全样本”监控。
能够较好地实现“公开、检索查询、分析预警”功能。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检索、分析方式,只要获得授权,借助终端设备就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利用信息资源,这对于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办事企业、群众查询政策法规,相关部门统计分析数据,都具有积极作用。
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迫切需要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在信息化建设上起步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有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行性,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就成为江苏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弘强说。
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反腐倡廉建设中
江苏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既继承管用的传统方法,又积极探索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教育全覆盖、监督全过程、预防全方位、办案全监管。
建立网上教育系统,推动教育全覆盖。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实行网上菜单式学习,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模块,图文并茂、入心入脑。对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按需学习、方便快捷。对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反腐倡廉门户网站、网上论坛、市民学校,宣传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普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介绍反腐倡廉建设成果,抢占信息化条件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制高点。南京市纪委监察局主办的“钟山清风网”访问量近30万人次,先后获评全省反腐倡廉优秀宣传栏目评比网络类一等奖、全国纪检监察优秀互联网站。
建立电子监察系统,推动监督全过程。大力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省已上网行政权力事项70548件,以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留痕、全程可控、全程监管。省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对接,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发现的异常和违规情况作出处理。行政权力电子监察涵盖了省级行政机关各部门和省辖市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行政权力,具备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统计分析、绩效评估等功能。到今年底,电子监察系统将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
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推动预防全方位。建立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系统,实现与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仅南京市就建立电子廉政档案19000多份,其中市管领导干部1400多份,为干部选拔任用、案件查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现跨地区数据交换,对违纪违法行为和商业贿赂起到警示作用。建立工程建设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有效防范围标串标行为发生。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共完成远程评标项目1185项,未发生一起异议和投诉。江苏各地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开展重点热点调查,进行信息比对研究,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更好地发挥信息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
建立案件管理系统,推动办案全监管。畅通网络举报平台,健全举报受理机制,去年共受理网上举报4651件,拓宽了案源渠道。推行案件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使办案流程电子化、办案管理网络化、办案监督科技化。南通市纪委监察局开发应用的“数字化电子办案指挥系统”由全数字监控平台、网络指挥交流平台、多媒体谈话同步示证平台、办案资料检索利用平台、案件警示教育编辑播放平台、立体安全控制平台等6大系统构成,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办案工作中。这一系统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信息技术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实效=效率+效果。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江苏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人用这个公式来衡量工作成效。当然,衡量信息技术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也不例外。
江苏省纪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省电子监察系统自今年1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对628104笔非行政处罚办件和66949笔行政处罚办件实现了全过程监控,其中42432笔办件被省电子监察系统预警,占业务总量的6.1%。省级部门共发起督办381件,省辖市发起督办2409件。“如果不是依靠电子监察系统,而用传统的手工劳动,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么大量的工作。”这位负责人感叹道。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绍泽说:“我们现在开市纪委常委会不用带一张纸,大家的发言、决定的事项全部进入‘南京数字纪检’系统。”通过这个系统,陈绍泽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查询到这几年来他批阅的任何一个报件,还能调出市纪委监察局查办的任何一个案件。“这要在以前,如果想查阅一个东西,得好几个人忙活大半天才能找到。”陈绍泽说。
信息化等手段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王正宇说,南通市自2008年3月运用“数字化电子办案指挥系统”以来,市纪委自办案件40多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0件,实现了所办案件“零翻供”、“零申诉”、“零事故”,办案人员“零违纪”,做到了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信息化等手段对于反腐倡廉建设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作用。现代科技手段被融入到制度设计和执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权力的行使方式。比如,为了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江苏全省共清理行政权力事项80352项,精简9591项,审核确认权力运行流程图90434个。原来分散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具体人手上的权力,被统一进“网”,按照设定的程序行使,全程留痕、全面监控。这必然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增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意识。
“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和巨大。”江苏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这样预测。谈及体会,这位负责人说:“确保信息安全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统一规划、开放兼容、标准化,避免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弘强表示,江苏将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实的措施方法,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全省惩防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记者 尹 健 陈凌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