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诞生记(党史研究 三十年·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20:40
《中国共产党简史》诞生记(党史研究 三十年·记忆)
陈威《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20日   17 版)
1995年,我从原中顾委薄一波同志处调回中央党史研究室担任副主任。
中央历来非常重视党史工作,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1998年,当我室将筹备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的方案上报曾庆红同志后,很快就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我希望各级党委重视党史工作,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这进一步明确了党史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也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全室同志。
1999年3月上旬,中组部张柏林副部长来室宣布:中央已同意龚育之同志提出的请退要求,室里的工作,副主任由陈威牵头主持。会后,曾庆红同志在听取我室的工作汇报时,谈到他已调任中组部部长,全党有6200万党员,需要编写一本简明的党史读本,供全党同志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我问:20万字够不够?他说:10万字左右就行。回来后,我报告了胡绳主任,并召开室委会落实这件事。
室委会决定由我负责抓简史的编写,并从各研究部门抽调了张树军、李蓉、王素莉、张化、孙大力、陈夕等中年业务骨干组成编写组,全力以赴,务求在建党80周年前夕出书。
编写组成立以后,多次开会,讨论书的框架、布局、写法。经过反复酝酿,逐步明确了三点:一是准备在建党80周年推出的简史,时间跨度长,要充分反映80年来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以正面宣传为主,给人以鼓舞、信心和希望。二是对党内出现的失误和挫折,不回避,但由于篇幅所限,点到为止,“宜粗不宜细”。行文力求准确、简洁。三是努力做好党史研究室优秀成果的转化工作,不“另起炉灶”,即以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为蓝本,进行“浓缩”,既可保证简史的质量,又便于操作。这些问题明确后,分头进行试写,效果不错,大家心里有了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写出征求意见稿后,请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提出修改意见。石仲泉参加了书稿的修改。2001年1月孙英主任到任后,参加了书稿的最后审定工作。大家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终于在6月30日建党80周年前夕召开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向党的80周年献上了特精本《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以后,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受到各方面好评,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