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以《天朝田亩制度》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3:51:37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5-22 15:29:00 ]    作者:周昆    编辑:studa090420
-
论文关键词: “理想主义” “乌托邦” “不攻自破”
论文摘要:洪秀全所创立的理想天国从最初的萌发开始,就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回顾中国历次以宗教为组织手段的农民起义就不难得出它最终悲剧的结局命运。至于后来的《天朝田亩制度》,尽管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践,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跑步进入“天国”的理想固然美好、组织者的宣传也很巧妙,但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作为天国的核心——圣库制度,类似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者确切的说后者类似于它——但这都不是要点,且不说它如何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它的创立者就将其亲手打破了。
一、洪秀全天国理想的萌发与实践——拜上帝教的创立。
众所周知金田起义的领袖也就是后来的太平天国万岁洪秀全并没有一开始就看破科举考场的“红尘”,正是由于他十几年的醉心科举才换来屡试不中后的“绝望反击”。
洪秀全原名“火秀”,稍大,按家族辈分取名为“仁坤”,长大后因不满意又自己更名为“秀全”。他自幼好学,十三岁能背诵“四书五经”等,因此自由被族里乡党视为“才学优俊”[i]但是他的科举道路非常不顺利,在四次应试不中之后终于写下了: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起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从此发誓:“不穿清朝服,不考清朝试,要自己开科取士” 由此可见其志不在小,其心也不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基督教的宣传小册子《劝世良言》书中的某些观点见解得到了这位对现实不满者的强烈认同。于是,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人人平等的太平世界。他自己按照书中规定的仪式自行洗礼,为了显示皈依上帝的诚心,他又创作了一首《吾侪诗》:
吾侪罪恶实滔天,幸赖耶稣代赎全。
勿信邪魔尊上诫,惟崇上帝力心田。
天堂荣显人宜慕,地狱幽沉我亦怜。
及早回头归止果,免将方寸俗情牵。
由于基督教只拜“唯一真神”加上本人亲身遭遇,他把自己私塾中的孔子牌位撤掉,并号召群众捣毁其它一切神像。由此,他创立了拜上帝教并潜心于宗教理论的创作:相继写出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论著,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拜上帝教义宣示了洪秀全建立天下一家的天朝理想。
让我们再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政府腐败无能、赋税徭役繁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小农经济,农民纷纷破产;1850前后两广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生活难以维继于是纷纷揭竿而起。这些条件都为洪秀全起事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对现状的不满,民众渴望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加上洪秀全等人的极力渲染与迷惑,人民纷纷加入拜上帝教,于是拜上帝教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会众起义于桂平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3 月在武宣县东乡称“天王”10月1日攻占永安州,封王建制,改行天历,初步建立革命政权。由此,洪秀全的天国理想得以借助宗教的形式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
回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次以宗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起义几乎都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从汉代的张角起义到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都是如此。以宗教为组织形式固然拥有一系列的优势,可这些优势仿佛精美的瓷器一样——一旦出现一丝瑕疵破损,它的所有优点都失去了意义甚至会起到反噬的作用。
洪秀全的理想天国在它萌发之时,其失败的命运已经由历史宣判了。
二、理想天国的重要实现途径——《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现实的”乌托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土地制度是根本,是诸种制度所依托的基础,也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精华所在:
关于土地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正如太平天国创始人在这本书的题目上所标明的,是「田亩制度」,亦即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这里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划分土地质量的等级标准;二是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天朝田亩制度》把天下田亩按其产量多寡,分为三类九等。关于生活物资的分配制度。
关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太平天国对农村的社会组织,按照太平军编制进行了改组,即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
关于各级职官的保举与黜陟制度。太平天国的各级职官,分为朝内、军中和地方乡富三种。规定每年一保举,三年一升贬。
关于教育与司法制度。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进行,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礼拜堂兼学校。关于司法,《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军设「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师帅、旅帅兼任。不过,民间凡有民刑讼事,开始还是由两司马调理,如不能平息,则逐级复审。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