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饮食?--食疗、食谱、食物-饮食禁忌,提倡健康飲食新觀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5:36:32
「生态饮食」是近来流行的新名词,何谓「生态饮食」指:谨慎选择食物,追求安全、健康并兼顾环境,也就是保护生态从你我每日饮食就可以做到。但随着现代饮食多样化、精致化,各国的美食都可以在任何城市出现。根据澳洲国立大学「国家传染病暨公共卫生研究中心」所作的研究指出,牛羊等家畜,在运送和喂食过程中,会制造许多二氧化碳,造成地球的负担。从医学角度,我们知道适当少吃肉食有益身体健康,如今科学家又提醒大家,少吃肉能延缓全球变暖。因此保护健康,爱护地球,从日常饮食就可以做的到,绝对不是口号,只在平常饮食中加以注意即可做到。
一、吃「新鲜」、「当季」的食物
当季食物多数是在符合节令长出来的蔬果作物,农药及化肥较少,非当季蔬果因为天候环境不适合生长,通常需要施以较多的农药及化肥,甚至使用生长荷尔蒙使其快速生长,不止食物本身不安全,也危害了生态环境。
消费者在挑选食材时,对于食物外表,不要过度要求,外表美丽的食物,往往需要较多的「外加物」如肥料、农药甚至以食物去培养耕作例如牛奶,无形中增加了大环境的负担。
二、控制鱼肉蛋白质份数
英国权威医学杂志「刺胳针」网站刊登一篇报告指出,富裕国家的人如果把肉类的摄取量,限制在平均每人每天九十公克,就可以有效缓和全球暖化。蔬果从耕种、汲水灌溉,到使用交通工具送达卖场的过程,同样需要消耗能源,不过,相比之下,肉品还多了屠宰、冷冻、包装和长途运送的耗能,因此,环保团体提倡少吃肉、抗暖化。国民饮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取四份蛋豆鱼肉类,建议增加植物性蛋白质比例,例如每日至少一份黄豆类,降低肉类摄取比例。
三、消费「在地」食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一份新报告中表示,全球暖化在未来20年可能耗费全球20兆美元(台币644兆)来因应,因此「食物里程」也开始备环保人士关注(所谓「食物里程」是指从产地送到嘴巴的距离,距离愈逺,消耗能源愈多,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替地球增加愈多负担)。我们尽量消费在地的食物,直接缩短了食物里程的距离,也减少不必的能源耗费,及减低二氧化碳排放。
有一句广告词「在地的生活,一路发」,每一地方有适合生长的植物,发展当地的特色,消费在地的食物,减少依赖进口食物,不但有助本土农业发展,也保护了地球生态。
四、减少垃圾量
国民饮食指标建议每天喝1500-2000c.c的开水,多喝水是健康的事,当出门在外时该如何作呢?最好是自行携带环保杯或水壶避免使用瓶装水及饮料。好处一:既安全又健康,自己煮开水确保安全卫生,减少饮料摄取,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及单醣类摄取的比例,让身体更健康;好处二:减少垃圾量,瓶装水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制造了不必要的垃圾;好处三:看紧荷包,在这个物质上涨的年代,自己带水既安全又节省金钱支出。
外食使用的免洗筷子中常检验出含有二氧化硫,因此外出用餐带环保汤匙及筷子用餐,是最安全也最卫生的选择。
五、少油烹调,减少清洁剂使用
烹调减少油用量可使用不沾锅器具或以川烫、卤、凉拌等方式,避免油炸等,不但减少油脂摄取,另外减低了碗盘锅具的油腻也降低清洁剂的使用。
健康与环保,其实是可以兼顾的,「生态与饮食」就是从三餐做起,只要饮食注意摄取,随手注意环保,大家都是健康的环保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