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注解第二卦:坤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4:28:13
作者:胡晋武 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4-2 8:22:04
第二卦:坤卦
上六
六五  【地】
六四
六三          坤卦【柔顺,为臣之道】
六二  【地】
初六
【卦象卦名】坤卦由两坤相重而成,乃地顺承于天而反复不变之象,地道柔顺,故名坤卦。坤:地也,含柔顺之义。人臣秉柔顺之德而事其君,忠贞不渝,如地之顺天也,故坤卦之象即为臣之道也。
【爻象解析】坤卦以柔顺为义,则爻皆有柔顺之象,乃君子为臣之道也,但以时位而言之。为臣之道,当卑顺而不违,乃全其美,须慎于初始而戒于久终也。
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六为坤之始,阴始生于下,其性凝滞,无顺阳之美德,柔德待养而成也。初居至下而始进,履之象也【下为足象】,微弱而凝滞,似若初寒之霜,故曰“履霜”。既始于“霜”,则须防其至于“冰”也,故曰“坚冰至”。为臣之道,在初即须防微杜渐,弗违柔顺之德,否则,积“霜”成“冰”,凶将至矣。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二居下体之中,则以大地之中为象,故曰“直、方、大”【平直、方正、宽大】。二居下而有中正之德,具坤德之美:率直、端正、宽大,是居臣位而臣德美善者也,不假修为而功自成,故曰“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居下体之上,才德已著之象,然六三居坤而承坤,下坤未终而上坤复来,为坤德不变之象,是固守顺承之德而不自显者也,含藏章美而不露,故曰“含章可贞”。四为近君之臣,三以柔居其下,乃不与人竞功之象,故曰“或从王事无成”。君子为而不恃,不居功自成,必得其善终也,故曰“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四居上体,处近君之位,是进而有成之象,然以柔居柔,处上体之下,又是收敛无为之象。君子因进而有成而谨慎收敛,无为处事,虽不显于功名,却可避去灾咎,故曰“括囊,无咎无誉”【“括囊”即收敛才智、谨言慎行之义】。
六五:黄裳,元吉。
六五有柔中之德,虽居上之尊位而具下臣之美德,故曰“黄裳”【“黄”为中之色,指六五得中而具诚信之德。“裳”为下裙,乃下之饰而柔美也,指下臣顺从之美德】。五居君位而有臣德,必能礼贤下士而得下臣爱戴也,故曰“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者,顺也,以阴从阳之道也。上六为坤之终,则阴盛而不从乎阳,阴阳抗争,相斗相伤,故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者,阳物也,上六与阳抗争,故云“龙战”。坤为地,上六居坤之外,故云“野”,其含义为上六失坤德之正也。乾玄坤黄,阴阳相伤,故云“其血玄黄”】。坤者,为臣之道也,当卑顺而不违,乃全其美,苟失坤德之正,盛而欺君,必为君所忌恶,何伤而不至耶?
用六:利永贞。
此句总诸爻之义而言者也。初有积“霜”成“冰”之危,终以盛满而致凶,柔顺之为用,利于永久守持正固,故曰“用六:利永贞”。臣顺乎君,如地之顺承于天,此为自然法则,人若违之,则天地所不容也。上六之“龙战”者,天不容也,“于野”者,地不容也,“其血玄黄”者,凶之甚也!坤卦六爻皆柔,故总而通言之。
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集说】《彖传》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俞氏琰曰:坤顺乾之健,故其占亦为“元亨”。北地马群,每十牝随一牡而行,不入它群,是为“牝马之贞”。坤道以阴从阳,其贞如牝马之从牡则利,故曰“利牝马之贞”。《易》中凡称“君子”,皆指占者而言。“有攸往”,谓有所行也。坤从乾而行,先乎乾则迷而失道,后乎乾则得乾为主而利,故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朋”,坤类也,西南坤之本方,兑、离、巽皆坤类,是为“得朋”。出而从乾,则东北震、艮、坎非坤类,是为“丧朋”。君子之出处,随遇能安,一是皆以贞自持,盖无往而不吉,故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郑氏维岳曰:坤,配乾者也,坤之德即乾之德,乃柔顺以承之而有终耳,有终为健,故曰“牝马之贞”。坤道从乾,乾为坤主,故先则迷,而后则得其主。“西南得朋”者,率类以从阳,以人事君之道也。“东北丧朋”者,绝类以从阳,涣群、朋亡之道也。此皆阴道之正,而能安之所以得吉也。
《周易折中》云:“后得主”,当以孔子《文言》为据,盖坤者,地道、臣道,而乾其主也,居先则无主,故“迷”,居后则得其主矣。“利”字应属下两句读,言在西南则利于得朋,在东北则利于丧朋也,“得朋”、“丧朋”正与上文“得主”相对,盖事主者,惟知有主而已,朋类非所私也,然亦有时而宜于得朋者,西南是坤代乾致役之地,非合众力不足以济,于是而得朋,正所以终主之事,是得朋即得主也,惟东方者受命之先,北方者告成之候,禀令归功,已无私焉,而又何朋类之足云?故必丧朋而后得主也。为人臣者而知此义,则引类相先,不为阿党睽孤特立,不为崖异,故《易》卦之爻有曰“朋盍簪”者,有曰“朋至”者,有曰“以其汇”、“以其邻”者,皆得朋之义也,有曰“朋亡”者,有曰“涣其群”者,皆丧朋之义也。斯义也,质之文王卦图、孔子《彖传》而皆合,故自此卦首发明之,而六十四卦臣道准焉。
【案】《坤》者,为臣之道也,为人臣者秉顺承之德而事其君,如地顺承天而生万物,必获大通,然非正固则不能保其终,必具“牝马之贞”方为有利,故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之贞”即忠心事主之谓也。为臣之道,居先则迷而失道,居后则有其主也,故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为人臣者,既当合众力以事其主,又当惟主是从而无阿党之私,此即所谓“率类以从阳”与“绝类以从阳”之义也,故曰“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为人臣者,知此义而安守正固则吉,故曰“安贞吉”。孔子以坤之元亨利贞配乾为四德,是得理之精也,详见后面《文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