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风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53:19
芜湖风情(1)--芜湖的街道
[ 2007-12-28 15:47:00 | By: 荆毅 ]
0
这几年芜湖市容变化很大,客人来了总是要带他到步行街、鸠鹚广场去看看,觉得这是拿得出手的所在,而远方的客人边看总是边称赞一番,这让我们做芜湖人做出些得意。我一边走一边指指脚下的步行街说这儿本来叫中山路,不是随便这么叫的,孙中山先生当年站在这街头作过演讲的,你看到铜像了吧,孙先生演讲辞都在这里.改造成步行街前,这儿就比较繁华了,但是街道太窄,镜湖边一些民居和商店,将湖街分割开来,那些低矮的门面房,像是一道栅栏,遮住了镜湖的秀色。现在湖街一体,购物休闲两相宜。客人们常坐下来看看镜湖,听听音乐,这时便有许多漂亮的女孩从身边走过,她们肤色白嫩,衣袂飘飘,在她们的身后是湖水,是现代味很浓的雕塑,是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客人们常惊讶地说:芜湖女孩好靓!电影中一些大都市步行街头的风景还不如这里。看来最美的风景是人不是物。我真为芜湖有这么多好看的女孩高兴,她们的美丽居然可以成为芜湖街头的亮色。
在鸠鹚广场上,任何人都无法漠视那尊高大的铜制雕塑--鸠凤,这是传说中的神鸟,跟芜湖古称鸠兹一脉相承。以前只是在书中看过这种神鸟的描述,现在雕塑大师韩美林把它塑成这个样子,我总是有些疑惑,也许是因为太实了弄得我不能想象了。客人好像并不关心这是谁的作品,表现的是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只说这么巨大的铜像,会有很大的磁场效就应,天天在它旁边打打太极拳,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倒让我感到有些新鲜。也觉得广场附近的居民是有福了。
但我最感亲切的芜湖街道却不是这里,而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那些老街,儿时长街上那些临街的木屋,青石铺就的窄窄的街面,两边木楼上随意挑挂的旗幡和招牌,杂陈的百货,偶尔传来的吆喝,还有卧在主人铺子里的大黑狗,都让逛街的人特别亲切,那种尘世味很暖人心,不像今天一尘不染的步行街那样地拒绝炊烟。我的一位爱收藏的朋友家中有两块木雕,是一对麒麟,据说就是当年长街上李鸿章家米行屋檐上拆下来的,我用手摸着它们像摸着芜湖长街的一段历史。
芜湖的街道变宽了变亮了,街上的商厦变高了变美了,但是芜湖街道却失去了许多原来的特色,不像徽州的屯溪老街,不像北京的琉璃厂,也不像南京的夫子庙,这样街道是能体现一个城市的风格的,并且让人逛过就终身不忘。据说芜湖也在准备恢复建设一座老街模样的古城,这很是让人觉得安慰,只是不知那古街的样子能否将人带到古色古香的鸠兹文化中。
芜湖风情(2))------芜湖的水
芜湖紧依长江,又被青弋江环绕,是个水源丰富的城市,自古就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南来北往的客船商船在这里停下来,人多物丰,水上漂来不尽的繁华。码头上各色的人从水跳上来来去去。这个城市在水光里就显出活力来。那时芜湖的江面上还没有造桥,江里有风帆船、小渔船、小火轮,打渔人摇着橹在苇荡边忙着撒网,风浪时常见几叶小舟在江面上浮沉,白鸥在江面低飞。江心洲上云蒸雾绕,屋舍若隐若现,仙境似的。
到了晚上,江上就只剩下点点渔火。像南京秦淮河上的那种载着艺妓的画舫是不多见的。岸上倒是有些不夜的去处。解放前芜湖的红灯区可是有点名气的,像红墙院和二街的一些里巷,都是烟花似锦的地方。自古商人多风流嘛芜湖这样一个商埠城市,最是风花雪夜的温床。更何况芜湖也不乏吟诗作画的文人雅士呢。
但芜湖的吃水却并不方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你还能看到散落在居民生活区的水站。水站是水厂办的,一间小房内伸出个自来水笼头,许多居民排队大盆小桶的接水回家,常常是大人有事叫小孩子早早地排着,哪些个孩子没少为争不到先生气。直到家家安上自来水后,水站才退出历史,眼下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水站了,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已经不知水站为何物了。
芜湖总是皖境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就是到了现在,芜湖也是一样地走在前列。你不必去开发区看的,那是这座城市经济的旗帜,你只要看看芜湖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可以相见了。你就随便看看市中心的那汪镜湖吧。那儿的喷泉是七彩的,那儿的垂柳是舞女一样轻柔的,那里的茶楼通宵都有着迷人的灯光和音乐,那里的公园欲望和风景一样多。这个湖是个旧时会做诗的大地主捐出的几百亩田土疏浚而成的,它的秀丽成了这个城市一张明媚的脸,但是很久没有人为他在湖边塑座像,现在终于有人想到了,他昨天开始出现在鸠兹广场的草坪上,他深情的望着一湖碧水叹息样地自语:八百多年啦,故乡水哟,故乡人哟!他是谁?说出来你不会陌生的,因为他不止属于芜湖,他还属于中国的历史。他是南宋状元著名词人张孝祥。被奸相秦桧罢官后,就一直住在镜湖边的归去来堂,一湖水漾着他一湖的诗情。不过今夜面对镜湖他一定是认不出来了,湖对面的步行街和那些西式建筑,还有茶楼里飘来的洋文歌曲,一定让他不知湖边是家邦。月光在步月桥下流淌,烟雨墩犹在,但他还能寻得见他的归去来堂吗。
芜湖的水在时光之水面前永远流淌着,流去许多又带来许多,这个两江(长江、青弋江)一湖(镜湖)相拥的城市,只要水不枯流不断它就会一天一天从繁荣走向昌盛,就会永远是一位江南美丽的女子,水灵灵的散发着一股幽香
芜湖风情(3)----芜湖的老街提起芜湖的老街,芜湖人总是如数家珍:花街、儒林街、南正街、南街、西街、西内街、笆斗街......十里长街,但如今你要是说带我到去转转,看看古色古香的老街,芜湖老乡就面露尴尬之色了。皆因这些老街不是随着城市建设消失了,就是老街虽在,破落得也只剩下些昔日的遗痕了。
我不是在芜湖长大的,我是成年以后才进居芜湖的,我对芜湖的老街老巷没有太多的真切记忆,但却有浓厚的兴趣,我喜欢那些临街的砖木结构的徽式小二楼,鱼鳞黑瓦、马头墙、镂空雕花的木窗、钉着铜环的厚实的大门。还有狭窄的铺青石的街面,各色各样的店铺,琳琅拥挤的商品,酒馆、澡堂、老虎灶......一切都浮着俗世的亲切,让人心里格外熨帖。我曾经因为迷路走进过花街,花街建于宋代初年,坐落在芜湖古城南门中心区,因专营篾器、扎彩灯而闻名,成为竹器业一条街。我见到花街两侧多为居家的店铺,依旧还见得到许多竹器。走在狭窄的街道上,仿佛走在某个小镇上,时间在这里似乎有些静止不动,那些坐在门口晒太阳的瘪嘴老太,仿佛遗世独立,与宣闹的市区好象隔着一个世界。位于青弋江南岸的,南起泊浪北至弋江南路的南街更是芜湖米市兴衰的见证。
不过真正能够代表芜湖这座商业都市文化的老街应是十里长街。芜湖长街形成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东起高城板沿青弋江北岸伸展,西至宝塔埂,有一个高三十五米的砖塔,曾是古老芜湖的标志,长街就在这里煞尾,据说这被称着中江塔的灰色宝塔是为了镇留住滚滚涌入长街涌入芜湖的四方财源。十里长街店铺林立,市声若潮。最有名的店铺要数著名徽商阮弼开设的大染房,是当时芜湖的浆染巨店,被史学家翦伯赞称之为明代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即松江的棉织业、苏杭的丝织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芜湖的浆染业);此外还有张恒春药店、胡开文墨店等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店。徽商的介入,更使得大江南北的商人趋之若鹜,一时间围绕长街的青弋江与长江边的码头商家云集,人流如潮。长街上那些雕花木窗边出现的脸面越来越变得都市化,不再是一味的芜湖本地的男人和女人,而是吆喝出南腔北调的体现不同区域风貌的各色人物了。
可惜的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长街老街老屋都拆掉了,新建的长街虽然还是繁荣得很,但失去了老街的风貌,失去了那些徽文化味很浓的砖木建筑,总让人心里有打碎古董的心痛。好在芜湖人又从新崛起的步行街、鸠兹广场、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中重新找到了一个城市的骄傲,芜湖的老街只是老芜湖人心中不逝的往梦......芜湖风情(4)广济寺散记
芜湖赭山南麓有一个著名的千年古寺叫广济寺。这是芜湖境内香火最旺的的寺院。素有“小九华''之称。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朝鲜新罗王子,僧金乔觉渡海来大唐,曾在此结茅驻锡,后往九华山,圆寂后,佛徒尊为地藏王菩萨应身,赭山结茅处改名永清寺。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1008-1017年)赐名广济寺,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其间沧桑兴衰无数,从古老的鸠兹走到今日的新芜湖,可谓佛界圣地了。
我常在休息天去广济寺,但很少烧香,买票进门后总悄悄找一个地方坐下来,仰头看那些参天的古木。印象最深的是银杏和榆树,树冠覆一片很大的浓荫,一年四季仿佛都有鸟栖鸟鸣。石阶两侧长着绿苔,有些长得很好的蚂蚁不急不慌地爬着。有几丛竹子,里面有一座坟冢,不知是哪位法师终地,我就坐在坟墓边,看书,或者看寺院后开着的许多无名的小野花。有时还绕到大雄宝殿后看赭塔,这是一座高出林表的砖塔,是宋代邑人孙日汇所建,塔里面供的是金乔觉的像和他的坐骑谛听。我注意到塔面上的许多砖雕佛像被人为毁坏,有的是见首不见身,有的是见身不见首,都是文化大革命时被人当四旧破的结果。每一次看了都觉得可惜,觉得遗憾,觉得保佑人的佛有时更需要人的保佑。现在是依样修过的,但不改古塔苍灰的基调,在晨钟暮鼓里赭塔晴岚向被芜湖人认着这个城市的十景之首,我倒是更喜欢黄昏时,有着暮鸦盘旋的赭塔剪影,那种超然世外的静穆,让深陷尘世的心灵得到一种沐浴和抚慰。
我偶尔也到寺内去,但我不喜欢给佛们磕头,只一次我给文殊菩萨跪下了,我想让他保佑我文心敏慧一些,我老是写不出好文章来,但后来又有点后悔,写文章的事怎么好找菩萨的呢,还不是要自己多写多悟。通常情况下,我进这寺就到处乱相。有次我看到一块石碑上有一个清癯的老人像,有长长的须,有细细的眼,一身朝服不是布衣,一看就知不是佛门中人。读碑文才知是写了《壹斋集》的黄钺,我在市图书馆见过该书的木刻本。据说他还是储生时,乾隆南巡,他献的赋列二等,和申想拉他结党他婉拒了。他进京考进士前,和申又差人说合,若为其所用可保他点状元,他笑而不言,这下惹恼了和申,结果他的名次很后,连翰林馆也没进。嘉庆年间和申赐死,皇帝召黄钺进京,说:“我当太子时,就知道你的名字,你的才华。"结果黄钺官拜军机大臣。我不太清楚的是为什么他和碑要放在广济寺里。芜湖的''三刀''。
芜湖三刀,即剪刀,菜刀,剃刀,尤以剪刀是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剪刀。
芜湖剪刀,约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清道光、咸丰年间,志书即有“过芜者,莫不购归,以为赠品,盖以尖利耐久,非他处可及”的记载。它品种多样,式样美观,轻快适用,尤以“硬剪铜皮不卷口,软剪丝绸不打滑”的特色著称,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先后出口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近年来恢复生产的有失传四十多年的银元剪刀,象银元般大小,适宜剪花,剪绒等细活,携带方便,可供观赏,已进入国际市场。由芜湖剪刀发展制成的整枝剪,整篱剪,是十分轻巧耐用的园秘工具,每年都向港澳、东南亚、北欧、非洲等地区和国家出口。经营芜湖剪刀的正宗店家是“芜湖赵云生剪刀铺”。
芜湖菜刀具有背厚膛薄、寸钢寸火、青钢白铁、刀口锋利的特点,是国家轻工部向全国推广的工业产品。
芜湖剃刀迄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系王福兴老店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