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五浪液、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张裕A的走势将精彩纷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50:01
截止6月8日收盘。600150已经率先冲上涨停至122.10元。已经成为两市的第一高价股。六月份000895双汇A很可能复牌,预计开盘价格保守预计在80元以上。因此,下周部分高价绩优的基金重仓股下周会呈现走碎步,不停步,不断创新高的走势。指望他们出现连续涨停是不现实的,否则反而会使行情加速夭折。我个人观点是从6月5日开始,贵州茅台中期将很可能冲击160元历史天价。000858将拉响上冲目标49.30元的号角.,上涨空间超过60%(0.618倍)。他们很可能会不理会大盘走势的影响,走出独立的上升行情。相对来说,山西汾酒与张裕的走势可能会跟随上涨,形成食品饮料的板块上涨效应。
000858近两个月时间里,尤其是五月份的月K线上放出了自上市以来的成交天量。进入六月以来成交量平均水平也远高于一至四月。日K线上,如果不复权看,是一个标准的W双底,右边成交量大于左边且最低点高于左边。复权看不论大盘涨跌始终保持了完美的上升通道。阳线远多于阴线,底部不断抬高。这都是典型的吸货且量能堆积的形态。买卖是双向的,有人卖就有人买。历史上任何一个股市或一只股票都是在成交量能逐步萎缩后形成顶部的。从没有放天量形成大顶的,大家试想:如果是散户大量进入而机构在出货,其K线形态的表现上,应该会呈现一种涨跌随波逐流状态,绝对不可能做得得如此完美。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是机构在疯狂扫荡散户手中筹码。
由于具有宜宾市副市长级别的唐桥4月份主持大局,000858六月以后将进入公司信息密集发布期,股权激励方和整体上市也将随之逐步明朗。朦胧状态下将刺激股价进入快速上涨的暴发期。我估计:不排除五粮液集团已经聘请了投行机构开始在秘密制定方案。而消息很可能已经被关联的基金和QFII等等机构投资者提前得知。因此在整个五、六月份都处于放量小幅上涨态势。五月至今涨幅仅有22%。大家可以去比较一下五浪液五月份除权后的K线形态与000069华侨城因利空政策3月份下跌放量的走势,我看二者有着惊人地相似。因此,大家可不必理会大盘下周以及六月份的走势。安心持有000858及其认购权证。
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既然2001年的牛市行情造就了100元的天价股票,那么此轮超级大牛市不创造200元的股票就不是牛市行情。这些创造200元天价的股票一定就在贵州茅台、沪东重机和中小板公司中诞生。张裕也有望挑战100元。五粮液在8月整体上市公布方案后,很可能会复制600150沪东重机2007年1月19日以后的走势。100元只争朝夕。
我不否定别人的喜好做短差的操作策略。只是提醒大多数投资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最好老老实实地坚持保守策略一路持有获取超额收益。
对五粮液的大W双底组合形态及大盘后市的演变分析
一般来说,股票做“W”型双底形态的时间跨度是越长越可靠,除权看000858的大“W”型双底形态从1月至六月已经长达半年,理论上所有市场参与者平均交易成本已经趋同。由于是除权形成的,其效果确实有待确认。即使按复权上升通道形态计算,5、6两个月的成交密集区也不过上涨了22%,没有出货的价格空间是走不了货的。因此,迅速脱离机构平均成本区将是他们不二的选择!!!!我认为从来没有一个机构要出货时,会傻到将股价拉至历史最高区间,把所有高位套牢的散户投资者全部解放而后自己站岗!!!做真正的中长期顶部时,股价最多会到达距离历史最高10-15%的位置附近,而且成交量一定不会超过前期的历史最高点水平,然后才会转头开始其中长期的下跌征途。如2004年2、3月以后的000625长安汽车的走势。
对于有的技术分析派担心,大盘如果下跌会导致000858演化成为双顶形态,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就象000625长安汽车2002年11月和12月形成的假双顶形态,其实这是上涨形态中的所谓蛤蟆眼组合形态。不管是大盘原因还是个股洗盘原因,不会改变其再创新高的趋势。归根到底,是市场平均交易成本决定了个股必然创新高的走势。
我个人认为,对大势的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上,大家应该关注月K线。未来几个月即使出现宽幅震荡,只要量能不出现严重萎缩创新高,就不必担心。倒是股价出现结构性调整的概率非常大,就象2003年的二八行情。现在有大量机构看好大盘牛市格局没有完结,我想大概也是基于这一点,超级大牛市不经过两三重顶是做不成的,除非是不可逆转的政治或战争因素影响。古人云。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只有在成交量逐步萎缩,股价或指数不断创新高出现真正背离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牛熊市的转折点。
也就是说,后市如果大盘再创4339点以上的历史新高而周成交量不创新高,就真的值得高度警惕了。现在暂时还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吧。
对于市场中坚力量的蓝筹板块,我的基本定义可能与别人不同,我的定义是,蓝筹就是比其它个股后下跌,尤其是权重指标股票,它不仅仅要完成自己出货,还有稳定股指掩护其它个股或机构顺利撤退的重任。  因此,在市场进入模棱两可不好确定大趋势时,众多机构在既怕踏空,又怕下跌的矛盾心态下,选择增持部分蓝筹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机构在大势判断并不比私募和散户绝对高明。原因就在于,市场常常是只有少数人会做对趋势赚大钱。当然,经常逆大趋势做的风险也是非常巨大的。我想这大概这就是投资市场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