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芍药世无伦——漫话扬州著名花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25:23
文/许少飞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花木生长。更兼江、河交通之利,历史上几度兴旺,商业繁盛,人文荟萃,引发了人们对花木观赏的需求,促进了花木的生长和繁荣。所以自古以来,扬州既是一座绿杨之城,又是一座以琼花、芍药为代表的誉满海内外的花城。今日扬州城乡,皆着意于自然生态建设,更是花木葱笼,四处芳菲了。
琼花:天下无双独此花
在扬州的名花嘉树中,最具地方色彩,最为珍稀神奇而又芳名远播、流传久医的,当属琼花了。
琼花即聚八仙花,株高四、五米,枝干纷披,姿态优美。
“琼花”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齐风·著》,同篇中还有“琼英”、“琼莹”。《辞海》皆释为“似玉的美石”。即说它是美石而非花木。唐时李白、吴融诗中,亦以“琼花”与“玉树”对应,比喻似玉的花朵,以“琼”为“花”的修饰之词。琼花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珍异花木,始见于唐初扬州后土祠。生于隋末,唐初的扬州人来济(610-662)就见过,并有诗赋其“标格异风卉”,“烨然如玉温”、“后土为培植”。未久,扬州人李邕(678-747),与先后在扬州做过官的李德裕(787-850)、杜牧(863-852)等人的诗中,别郡信然无(李邕),“世无花与同”(李德裕),“天巧无双朵”(杜牧)。而真正给这株树冠以“琼花”之称的,则是宋初的扬州太守王禹偁。至道三年,琼花盛开时,他有《后土祠琼花诗二首并序》,其序曰:“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因赋诗以状其态。”所以王禹偁是以诗为琼花正式命名的人。
到了庆历五年(1045)、八年(1048),韩琦、欧阳修先后来守扬州。这两位护花使者,在扬州为官时日都不长,但都惊艳于琼花盛开的仙客芳姿。韩琦诗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则更筑无双亭于花侧,与宾朋饮酒赋诗而赏之。其时,扬州芍药也瑰丽无比,欧公赋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从王禹偁,到韩琦,欧阳修,五十年间,由于三位名臣又同是著名文人的赞咏,琼花很快就名动朝野。
其实,盛名之下,琼花的劫难早就来临了。曾敏行《独醒杂志》和周密《齐东野语》记载,琼花曾两度被移至宫中。第一次在仁字庆历之初,被移入汴京御苑,花时无花,且逐渐憔悴;发还故土,又神奇地茂盛如初。第二次见于《齐东野语》,说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琼花又被移入临安禁苑,亦因憔悴衰萎,还植故土后,又叶茂而花繁。这其中当然有土壤、气候、运输,移植等等的原因,人们或谓琼花眷恋故乡,不愿承沐人主恩译,是其“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谣”了,而就在两次移植禁苑之间,据宋人杜游《琼花记》(《广群芳谱》卷三十七)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年间,金兵南下,在扬州杀伐掳掠一番之后,将后土祠琼花揭本而去。后土祠道士唐太宁对残留旁根,辛勤浇灌培护,又生出新枝,不数年又逐渐长成。这主要是培护细心有术,但琼花绝而又甦,则是其“威武不能屈”了。美,成了罪过,招致一次次是是非劫难。然而,正是在这些迁移流离和生死劫难中,扬州琼花显示了它的抗急的品格和非凡的生命力。

芍药:扬州芍药甲天下
芍药与牡丹相似,(牡丹最初即称本芍药)花型丰硕美丽,有红、白、粉、紫、黄等色。在扬州,芍药每年惊蛰萌芽出土。新芽一丛丛如火苗,紫红鲜艳,热情奔放。两月之后,立夏时节,即绽蕾现花。因为它娇艳妍丽,《本草》上说,芍药音谐绰约,意谓芍药风姿绰约,娟娟美好之貌。在百花之中,没有一种花,名称与形貌能像芍药这般一致的。
扬州芍药的植培史,比琼花更早。至少在南北朝的刘宋时代,已用于园林美化,《宋书·徐湛之传》中说他在城北建风亭、月观、吹台、琴室,说园中“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此处花药即指芍药,且已大片露地栽植。查当时,附近地区,建康、京口即今南京、镇江一带,其时都有芍药培育,或者还建有芍药园圃。
经历隋唐,入宋之后,扬州芍药逐渐繁盛。至道年间,王禹?京扬州之时,有《芍药诗三首并序》,并中说:“扬州僧舍植数千本,牡丹落时,繁艳可爱。”到了五十年后的庆历年间,扬州芍药已经大盛,特别是隋唐以来的扬州名刹龙兴寺后园中的芍药,美艳无比,韩琦有杠古长诗咏纪其事。他说“我来淮海涉三春,三访龙兴旧僧舍”,在扬州三年,每年芍药花盛之时,皆去寺中赏看。长诗里引人注目的有三:一、“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花相上下。”其时广陵芍药已蜚声四海,已与洛阳牡丹齐名。二、诗中叙写了不少芍药的具体形态,如“冠子”、“金线”、“宝髻”、“冰雪”、“双头”、“楼子”等等,表明扬州芍药已名种迭现。三、代称牡丹为“洛花”,而称芍药为“扬花”,说明了芍药在扬州诸多名花嘉卉中的地位,是具代表性的。也是第一次为芍药打上了扬州的徽记。
其时,州衙后园即郡圃中芍药也较繁盛,并时有名品三角观。韩琦守扬之时,某年暮春郡圃异之,芍药中开出“金带围”来,此花“一干分四歧,岐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韩琦异之,招王珪、王安石、陈升之集四客共赏,以应四花之瑞。酒半,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非常欢乐。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这就是“四相簪花”的故事。
到了熙宁年间(1068-1077),扬州芍药已极为繁盛,出现了许多栽植大户和芍药观赏园,如朱氏园南北二圃有五、六万株;出现了汇集、交流、贸易药芍的花市,如开明桥花市等等;出现了三本专写扬州芍药繁盛情况,名品特征的芍药谱。
至元明时,扬州芍药,逐渐衰败,至清代,康乾时期,重新转盛,《扬州画舫录》中,记湖上筱园花瑞之事甚详,晚清又渐式微。新中国建国,特别是近三十年,湖上芍药逐年兴盛,玲珑花界,万花园簪花亭一带,芍药茂盛,茱萸湾、江都花荡、仪征生态园都有芍药园或数百亩,上千亩大片栽植的规模,暮春季节,一片花海,景象醉人。芍药继琼花之后,于几年前,已成了市花,与琼花一起,代表着扬州城的美丽、丰硕、洁净与高雅。

三、茉莉:香随歌声传世界
茉莉为木犀科学绿灌木,原产中国和印度:花色洁白,芳香馥郁,每年自初爱到晚秋开花不断,是中国著名的香花,它与兰花、桂花并称三大香祖。扬州一带早有生长,并在它的生产、采摘活动中产生出了民歌《茉莉花》。这首民歌,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均平稳,旋律优美,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色,将赏花人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明末清初,《茉莉花》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并在各地产生了不少变体。扬州本地的清曲,也吸收了它为常用曲牌。这首民歌,在清末一度成为国歌,在世界广为流传。它是被介绍到国外去的最早的中国民歌。意大利近代作曲家普契民,在他最后创作的一部歌剧《图兰朵》中,也完整地引用它的曲调。
四、杨柳:柳色青青映古今
扬州多柳。大规模的栽植,当自隋炀帝杨广开始。隋堤柳曾是扬州一条明媚的风景线,扬州运河两岸,柳色绵延,绿荫不尽。
唐代的扬州,城里城外已是柳色一片了。在唐人咏扬州的诗歌里,留下了它们美丽的姿影。杜牧诗说“街垂千步柳”,想必杨柳已沿街而立,拂人衣肩,成了城中市街两旁的行道树。诗人窦巩在玉钩亭上,则见到“绿杨如荠绕江城”,从高处、远处望,绿杨茂密,如草如养。而其中一个“绕”字,道出了扬州在唐代杨柳已绿满城郭的信息。
宋、元、明三代,许多名花异卉凋零几尽,惟有杨柳,靠着它们易活易长的本性,一代一代延续着。在清初和平稳定的环境里,又逐渐繁茂起来。于是就有了当时诗坛领袖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
今日扬州城内城外,凡临水处,皆有新柳玉立或古柳临风。南自荷花池,北至柳湖,以及小秦淮等纵横的城河,两岸皆遍植杨柳。自冶春至虹桥,再至五亭桥、熙春台、平山堂,瘦西湖两岸更是柳色如烟,一片葱笼,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的十里烟柳长卷。可以说,今日扬州的杨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更为旺盛、茂密。陈从周在《园韵》中说:“经过千年的沿袭,使扬州环绕了万丝千缕的依依柳色,装点成了一个晴雨两宜,具有江南风格的淮左名都,这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五、银杏:绿影参天荫扬州
银杏之美,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它“新叶时最可爱”。其实,一年之中银杏有三段时间最可观赏:一如文氏所说新叶方生之时。春天,银杏褐色的枝干上初绿点点,生机蓬勃,古茂而又清新;一为夏日银杏结实挂果时节,深绿的密叶间,半藏半露着一枚枚淡青粉绿的浆果,美丽而又丰实;一在深秋树叶将落未落之际,满树金黄,阳光映照得叶叶透明如蜡。这是银杏一年里最为辉煌的日子。朔风一吹,又如千万只黄蝴蝶漫天飞舞。
然而,银杏之美,还在于它的干的雄伟挺拔,枝的横斜旁逸。由此,银杏才显得苍劲而又扶疏,高大而繁茂。不折不断的枯枝那百年千载日晒雨浇已如甲似铁的外皮,无一不显示出它们不屈的抗争和坚韧的品格。因之;古老的银杏简直就是一株株有生命的历史雕塑。
10O年,是国际上约定的古树起点年龄。在扬州300多株古树名木中,近三分之一是银杏。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古银杏大家族啊!试以一条横贯城区的文昌路而言,由东而西去看,普哈丁墓园一株,700岁;国庆路口绿岛上一株,500岁;政协前院一株,500岁;汶河小学两株,都是500岁;石塔之东绿岛上一株,1000岁。连同百年以上至三四百年的,竟有二十来株。它们株株绿影参天,耸峙于诸多楼层、诸多唐宋明清旧迹和仿古建筑檐翼之旁,使这条长长的既现代又古典的扬州大街,更具有一种历史的风韵和自然的色彩。特别是那株耸立于大道中间的千年银杏,虬于曲枝,树冠阔大,远远就能望见它绿色巨伞般的姿影,作家艾煊称之为扬州的绿色城标。
据统计,扬州一地,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数量逾百。特别是三百年以上,属国家保护一级的古银杏,竟有二十多株,几为苏州、南京相加之和。
40年前陈从周先生曾说:“今日古城中保存有巨大银杏的,当推扬州为最。”扬州城的银杏,与杨柳一起,荣膺了市树的称号,演绎着扬州清秀俊雅的风貌和坚韧不屈的品格。人们说扬州是一座绿杨之城,这早已盛名在外。如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寻觅一座银杏之城,则扬州应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