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問題(1).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3:25:17

日志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中東問題(1).

寧我負天下人    发表于2009年05月14日 17:46 阅读(8)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怨,可謂悠悠千載。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遠祖其實同源,是兩個同父異母兄弟衍生的後代,是希伯來人的子裔。據記載,四千多年前,有古代聖人之稱的阿伯拉罕(Abrahan),按照中東傳統,娶妻時,連妻子的婢女也一併娶為妾侍。阿伯拉罕娶了撒拉(Satah)為妻,撒拉的婢女夏嘉(Hagar)則為妾侍。夏嘉先懷孕,為阿伯拉罕生了第一個兒子——以實瑪利(Ishmeal)。後來,撒拉也懷孕,為阿伯拉罕生了次子,名為以撒(Isaac)。
由於次子以撒為正室所生,卻經常受到比他年長的以實瑪利揶揄及欺負,於是,撒拉便下令夏嘉帶同以實瑪利離開,遷到巴蘭礦野,即阿拉伯半島居住。這個以實瑪利就是後來阿拉伯人的祖先。其後,以撒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以素(Esau),是以東人的祖先,即今日的約旦人;次子名為雅各(Jacob),又名「以色列」,即今日以色列人的祖先,猶太人的根源。因此,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本是同根生。
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因飢荒移居到埃及,後來被當地的埃及人壓迫,變成奴隸。最後由摩西(Moses)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亦即今日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3000年前,幾乎在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時,亞細亞大陸的西邊,現在被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誕生了一個新興的希伯來王國,這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前身。幾百年後,歐羅巴大陸上又誕生了一個強大的羅馬帝國。西元前63年,羅馬帝國侵入耶路撒冷,佔領了巴勒斯坦。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猶太人在公元132年再作反,再被纖滅。羅馬大帝哈德里安(Hadrian)下令永遠不准猶人人回國。從此猶太人便流落世界各地,浮萍般流離失所一千八百年。
猶太人國家雖然被滅,但他們的信仰卻沒有動搖。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們仍然固執地堅持著他們的教義,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形成一支獨特的、沒有自己土地、沒有自己祖國的民族。如果猶太人不再那麼執著,放棄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也就不會有納粹德國的大屠殺,也不會有今天的中東民族衝突。猶太人卻是異樣地執著,他們寧可流血,卻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這個執著造就了猶太人的悲劇歷史。
星移鬥轉,500年後,阿拉伯半島上又誕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建立了統一的阿拉伯帝國。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從此他們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地,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1518年,巴勒斯坦併入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20年奧斯曼帝國崩潰為止,巴勒斯坦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400多年。不過奧斯曼帝國鼓勵傳播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著伊斯蘭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傳統。
基督教在歐洲廣泛傳播,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成為生息在歐羅巴大陸上的為數不多的異教徒。儘管基督教提倡寬容,可是異教徒猶太人的命運並沒有那麼幸運。歐洲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十九世紀後葉,歧視迫害的猶太人的“風氣”在歐洲大陸形成。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也是建立在歐洲歧視迫害猶太人的傳統風氣之上,有幾個歐洲國家可以自稱自己在迫害猶太人方面手是乾淨的呢?
188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俄國掀起了屠殺猶太人的風潮,一部分居住在俄國的猶太人,為了逃避屠殺,遷居到巴勒斯坦,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最初,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對遷居來的猶太人還是比較友好的,儘管雙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亦能相互共存,沒有發生過大的衝突。可是後來“猶太複國主義”的興起,改變了巴勒斯坦人的命運。1894年,法國發生了著名的“德萊斐斯事件”。在法軍參謀部工作的猶太人德萊斐斯,由於猶太人的身份而被當作德國奸細判刑,這在全歐洲猶太人中引起了很大震動。維也納《新自由日報》的駐巴黎特派記者赫茨爾,詳細調查採訪了“德萊斐斯事件”。赫茨爾本身也是猶太人,赫茨爾早期的思想是:只要猶太人盡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會,對猶太人的歧視迫害就會消失。可是在“德萊斐斯事件“的採訪過程中,赫茨爾聽到的看到的儘是猶太人被歧視和迫害的悲憤與泣訴,赫茨爾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猶太人最終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會,要改變猶太人的悲慘命運,只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1896年,一本只有100頁的薄薄小冊子:《猶太國,現代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一種嘗試》,在維也納出版了。赫茨爾在該書中提出他的觀點:“猶太人問題既不是社會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個民族問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根本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赫茨爾的這本小冊子像一顆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猶太人中燃起了“猶太複國主義”的燎原烈火。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了首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赫茨爾當選主席。會上猶太人統一了認識:“要想使我們的子孫不再受我們現在所遭受的歧視、迫害、甚至屠殺,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建立一個猶太人自治的國家。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去建立一個新的猶太人國家呢?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爾設想:選一塊當地住民較好相處、周邊國家摩擦較小的地方,不管是亞洲、非洲、南美洲哪都行。對於歐洲人來說,不受歡迎的猶太人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離開歐洲到那裏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歐洲各國對“猶太建國運動”持讚許態度,特別是英國還表示願意提供她在東非的殖民地烏幹達,作為猶太人建國的基地。
猶太人對赫茨爾建立猶太人國家的設想都很贊成,但赫茨爾在哪建國都行的設想,卻遭到不少異議。另一位猶太建國運動的領導人威爾茲曼(後來成為以色列國的首任總統),建議把猶太建國的地點選定在猶太人的故鄉巴勒斯坦,這樣就不是單純的建國,而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名正言順的“複國”。在第一屆全世界猶太人大會上,到會者經過激烈辯論,最後決定把建國的地點定為巴勒斯坦,把奮鬥的目標從“建立猶太國”改為“恢復猶太國”。巴勒斯坦有一座Zion山,是古代猶太國祭神的聖地。猶太人看到Zion山時,油然產生回到自己祖國的溫暖感覺,所以猶太人把“猶太複國運動”情感化地稱為“去看Zion山行動“,即Zionism,現在我們則把Zionism翻譯為“猶太複國主義“。
過去千年來,猶太人在歐洲及美洲等地發展,這些猶太人很多成為出色商人。為了在巴勒斯坦建國,他們為猶太復國主義者提供資金,還建立了巴勒斯坦銀行,為復國活動提供經費,並鼓動以色列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當時,雖然成效不大,但卻開展了猶太人復國的第一步,也是在中東地區埋下一個火藥庫的根源。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  以色列  迫害  撒拉 

评论列表

想第一个看到日志抢沙发?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全选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日志评论推出新附加功能!评论可以通知所有好友了。您还可以进行设置,保护个人隐私。附加功能   

       道具:        | (以小纸条形式发送)   查看今日免费发送数量

设置

马上开通空间,体验权限日志、记事本等全新日志体验!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