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之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55:28

塔里木河之歌(上) 2006-12-16 23:09 http://hi.baidu.com/qqcy/blog/item/91169feef34e4e292df534f7.html 丝绸之路文明的载体        中国古代有两大惊世的客观存在:一为万里长城,是固态的,是封闭自守的实体;一为丝绸之路,是流动的,是开放主义的象征。        塔里木河及其流域,是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区,理所当然成为辉耀千古的丝绸之路文明传承的载体。        塔里木河没有黄河的恢宏壮阔,没有长江的秀丽绵长,它甚至没能走出沙漠流向大海,但它与长江、黄河一样古老,同样创造了塔里木盆地的古代文明,汇入到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洪流之中。塔里木河与黄河、长江遥相呼应。当地民族创造的“丝路”文化或曰西域文明,曾举世注目,它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同样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呼应。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被世界屋脊的卓山大系所环抱。它像一个盛满玄机奥秘的封闭体,深藏于亚洲大陆的腹地。这一巨大的盆地,除了东部有较低的罗布泊是个倾斜谷地,是气流进出的风口或孔道外,其他三面全部是举世闻名的高原和崇山峻岭,形成难以逾越的高墙。它的南面倚靠巨大的青藏高原,还有阿尔金山;西南是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北部则是巍巍天山,那个横贯东西把新疆分成南北两重天地的著名山脉;东北本应是个大缺口,却有个库鲁塔克山地不失严密地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加了一个楔子。整个盆地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和西南缘盆地最高海拔可达1600米,最低处是位居东部的罗布泊,海拔高度只有780米。盆地周围的大山,平均高度都在五、六千米以上。这样密不透风的地形格局,不要说印度洋暖湿气流难以进入,就是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气,在重重高山阻隔下,也减弱到了最低限度。没有水气,沙漠似乎都要燃烧起来,所以塔里木盆地就形成极为干旱的典型内陆荒漠气候。        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却有过了高度发达的古代西域文明,这不能不归功于塔里木河的伟大贡献。它把许多孤立零散的绿洲串连起来,把条条自由流淌的河流收编起来,使塔里木盆地成为一个流动鲜活的人类生存环境;同时又使漫漫沙漠上的各个绿洲形成既独立又相联的文化体系。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塔里木盆地及周边民族部落文化的最初整合,它与黄河一体文化不同的是,这种整合是极其松散随其自然的,各绿洲单元既保存了自已的特性,又提供了异质文化交流渗透的土壤。于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文化就有了吸纳和创造的广阔发展空间,也有了选择、扬弃、转化、传播外来文化的极大的自由度。        最伟大的变革,是塔里木河流域的游牧狩猎文化走向绿洲农耕文化,这是划时代的进步。塔里木河水给大漠戈壁的生灵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有森林草原,就有农田庄稼,为了收获,人们掌握了耕作技术并开发了以塔里木河为母体的分散的灌溉系统,于是,农耕文化时代开始了,塔里木河孕育的西域文明,达到了一个开创新纪元的高度。        塔里木河是伟大的。虽然它的长度和水量不能与其他著名江河相比,但它却有自已独一无二的优势。没有它,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交汇可能要推迟许多个世纪。影响世界文化的中国四大发明,也许会长久地留在东方封闭的大地上。世界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格局,另外一种状貌。甚至,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也就缺少了适宜的催化剂。没有塔里木河就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西域文明,也就没有了塔里木盆地36个或50多个绿洲王国,没有了高度发达的塔里木河流域三大文化中心——于阗文化中心、龟兹文化中心、楼兰及罗布泊文化中心。当然也就难以孕育产生来源于中西文化相交,又影响中西文化发展的西域文明因子。        塔里木河流域的片片绿洲,既是沙漠中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又是人类活动和外界交流的纽带。        塔里木河没有黄河、长江那样名震天下,涛声骇耳,因而它比黄河、长江存留的未知领域更多,也更具神秘性。        塔木河流域的茫茫沙海中,埋藏里数十个一度辉煌的古代王国;那些废墟深处,贮存着消失千年的西域文明。它有可能为我们重现活生生的历史,重现历史之母塔里木河的绰约风姿。        塔里木河,这生命的河,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河,以自己两千多公里的长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流。虽然没有走出沙漠到达海洋,但它却以牺牲自我为代价,从古代流淌到今天,孕育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绿色生命,造就了塔里木河流域以各绿洲文化中心为代表的西域文明。        那些湮没于沙漠瀚海中的古代废墟遗址,表明这里的人们曾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接纳者和传播者。        丝绸之路正由于有了塔里木河,才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这是一条五彩缤纷的绿色通道,它既是国际商贸通道又是人类文化通道。        它与塔里木河相随相伴,它的兴衰与塔里木河休戚相关。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前,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沙漠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惟一通道。它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世界走进中国之路。        塔里木河,就是这条伟大国际通道的大动脉。        塔里木河及其流域遗存的古代废墟,至今仍放射着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的光焰,闪耀着时明时暗若隐若现的神奇色彩。        塔里木河的神秘性,正是它的文化性之所在。        它对人类文明已有的建树和未来的开拓意义,是其他大江大河所无法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塔里木河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尼罗河、印度河和恒河、黄河和长江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一条河流就是一部历史。        河流比历史生动鲜活,永远奔腾不息…… 悠远的历史回眸        历史上流入塔里木河的河流很多,不止现在的三条,据记载,主要的就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喀什噶尔河、渭干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等等。但由于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和上游的绿洲面积不断扩大,引水量逐年增加,又加上风沙干旱作用和流沙地势,造成水份的大量蒸发、渗漏和流失,进入塔里木河的水越来越少,有的支流已完全断流。其中如克里雅河、尼雅河、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早在20世纪初就已断流,无缘再与塔里木河会面。叶尔羌河在汉唐时代曾与古于阗河汇合为塔里木南河,唐至宋代逐渐西迁,仍然水势洋洋。到20世纪中叶前后,丰水年可流入塔里木河,枯水年就很难与塔里木河汇合了。叶尔羌河和喀什噶尔河一样,都是古老灌区,流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沿途各地随意扒开口子,让河水漫流,造成河水断流。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叶尔羌河水每隔两三年才有一次进入塔里木河。和田河则只有在七、八月的大洪水期,才能给塔里木河补充水源。全年近十个月时间,和田河是干河床。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床不稳,河网紊乱,湖沼相连。历史上尉犁县境内有南北两条河道轮流改道,北道与孔雀河汇流进入罗布泊,南道经铁干里克、阿拉干流入台特马湖。公元四世纪初,塔里木河改道南流,注入台特马湖,罗布泊逐渐干涸,致使楼兰等绿洲国家由此消亡,被滚滚黄沙所吞没。至公元1921年,塔里木河水倒向北流与孔雀河汇合,再次进入罗布泊。这次改道,又给尉犁一带造成很大危害。后来于1952年在轮台筑坝,使塔里木河仍走南道,进入台特马湖,形成塔里木河下游至今的基本格局。        塔里木河流域及其源流和支流,都是古代主要灌区,历史上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孕育出人类繁衍的绿洲、城镇和文明因子。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塔里木河中下游轮台、渠犁的灌溉工程。        汉宣帝时西域都护府在焉耆、龟兹设营屯田,屯田军民在今沙雅县、新和县修建很多渠道,引水灌田。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地区,更是田畴阡陌成片、水网渠道纵横的著名屯田区。        东汉时西域政治动乱,中原与西域关系“三绝”、“三通”,农田水利事业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但疏勒、于阗、楼兰、精绝等地的屯田还是断断续续进行了一百多年。楼兰城的官署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时期由屯田军民建筑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仍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下游的楼兰、尼雅、伊循等地。当时楼兰不仅设有戌已校尉,还设置了西域长史,实行对这一地区政治、军事和屯田的领导。在屯田耕种的士卒中,还有守堤管水的专职军官。        隋唐时代,塔里木河流域的伊循、且末、焉耆、龟兹、乌垒、疏勒、于阗等地,“大开屯田”、“规模宏远”,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因此成为农田水利开发的重点地区。设在龟兹的西域最高权力机构西域都护府,分别设置了“掏拓所”和“知水官”等各级专管农田水利的机构和官吏,每年负责组织军民整修土地,修建水利工程,为西域绿洲的农业文明编织着绚丽的蓝图。        到了公元十世纪的宋代,中原王朝已失去了盛唐时期的恢宏和自信,在军事上也处于节节败退的劣势。但正是这个时代,却出人意料地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北方大地沦为边防地带,南方文化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商品经济的萌芽也勃发出最初的活力。这一承前启后的两宋时代,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正当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学发明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时,却出现了兵连祸结、战乱频仍的局面,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千年文明毁于一旦。        塔里木河流域田园荒芜,水利失修,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在严酷自然环境中本来就很脆弱的绿洲文明,又陷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        经过长期恢复和整合,伊斯兰文化出现勃勃生机时,进一步的争夺权力的各种内乱、叛乱又甚嚣尘上,给塔里木河上空蒙上重重烟尘。        由于疏于修复,加之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里木河逐渐萎缩了。原先,从塔里木河最长的源流叶尔羌河源头算起,塔里木河到终点湖罗布泊的距离是2617公里,后来塔里木河改道,只流到台特马湖,塔里木河的长度是2437公里。到了当代,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开发,森林凋敝,水源枯竭,塔里木河缩短至大西海子水库,总长度只有2137公里了。        塔里木河流的是无尽的苦涩和忧伤。
塔里木河之歌(下) 2006-12-16 23:06   http://hi.baidu.com/qqcy/blog/item/b626084f1cbf8336afc3abf6.html

塔里木河的喘息声

       20世纪是塔里木河历史上发生变化最剧烈的时期。这历史的巨变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生态和环境的恶化和隐患。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进入塔里木河流域,他们的口粮显然没有保证,只有自力更生,开荒造田,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支军队后来更名为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农二师,阿克苏河流域和塔里木河中上游的农一师,叶尔羌河流域的农三师,以及和田河流域及其源流的兵团和田管理处,人口总数最后达到百万之众。他们深入到塔里木河流域的每个角落,披荆斩棘,开荒造田,挖渠筑坝,兴修水利,创造了开发塔里木盆地的丰功伟绩。塔里木河流域及源流地区的荒漠彻底改变容颜,获得了新生。这里发生的变化,堪称骇世惊俗,撼天动地。

       沉睡千年的处女地被他们进军的脚步唤醒,古木参天的原始大林莽被他们勤劳的双手改造成万顷良田。当时经过全面踏勘和科学测算,塔里木河流域可垦荒地约达千万亩。塔里木河除上游农村已经利用的以外,还有约四十亿立方米的水利资源可供利用。面对这样的有利条件,一场开发塔里木的全方位战斗,就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展开了。这是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成效最大的一次屯垦戍边行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开荒造田进行的。

       但人类活动空间的迅速扩大,必然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的急剧缩小,并逐渐被污染恶化。生态和环境失去平衡,这种不平衡随着人类对大自然不停顿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堪重负的塔里木河,在它的子孙后代过度索取下,很快就萎缩变老,发出的喘息声也更加沉重和急促。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20世纪初,塔里木河流域及源流地区,仅有150万人口,至90年代,人口增至800万。

       人口迅速增长,必然加大对自然的压力,增长了对土地、水利、能源的需求。事实上,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这里的耕地面积至少增长了十倍,而河流的径流量则在逐渐减少,供不应求。

       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物种类、种群、分布范围和数量,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这里已很难见到野兽出没、鸟禽飞舞的情景了。据野生动物专家公布的资料,新疆野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有364种,兽类有125种,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共有618种,还有两万多种无脊椎的昆虫。而现在,这些野生动物(不包括昆虫)已有数百种灭绝,现存的多数也已濒临灭绝。

       塔里木河流域的植物王国里,其境况同样不太妙。据调查数字表明,仅从1958年至1979年的20年间,塔克拉玛干周缘的胡杨林面积从52万公顷锐减至32万公顷,减少了32%。塔里木河下游、喀什噶尔河下游和叶尔羌河流域这三地的胡杨林,竟减少了60%。红柳的损失也不亚于胡杨,草地的损失就更为严重。塔里木河下游的甘草地被破坏14万多公顷。“文革”时人们在阿拉干挖出一棵大干草王,总重量达五吨多,根须辐射所占土地面积达五百多平方米。塔里木河中、上游办甘草膏厂,为挖甘草破坏的植被更严重。由于乱砍乱伐乱挖,使原有的绿色土地被流沙所占领。曾经是“古木参天,红柳丛生,沿岸胡杨排列成行”的塔里木河下游和克里雅河下游地区,胡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现有的植被,也是一片单调颓败的景象。森林植被之于土地,正如衣服之于人类。试想,剥去三分之一就等于人的衣服拆去了前胸后背,而损失三分之二就无异于脱光整个上衣。人们把护卫生灵的植被破坏得百孔千疮,就等于在人类航船上捅开了导致沉没的一个个漏洞暗孔,遭遇危害的正是人类自己。

       水系的变化,也是绿色森林植被的杀手。塔里木盆地有过巨大的古代水系,从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岭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覆盖,形成交错连结的水系网络。但这个水系早已解体,只留下些依稀可辨的古河道遗痕。古老水系的萎缩、塔里木河下游的断流,使罗布泊干涸了。塔里木河从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断流,使中国这条最长的内陆河比过去缩短了三百多公里,水量也越来越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塔里木河曾一度浮不起远道而来的漂流者的轮胎筏子。

       上游的超度垦殖和过量截流,就像是在随意抽取塔里木河的血液。除了上游截流蓄水,进行大规模开发外,还有乱扒口子,乱架水泵,这种现象在塔里木河中下游一带到处可见。特别是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农牧区,缺少基本的水利设施,只能依靠在河岸扒口、堵坝引水。有时为了解决少量土地和牧场的灌溉,却盲目无序地引流出远远超出需要无数倍的水利资源,不惜让可贵的河水在荒野和洼地上横溢漫流。人们对这惊人的损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水管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理。塔里木河干流一带还有八座大型水库,以及一百多个各种引水口,都快要把母亲河的血脉榨干了。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无孔不入,只要有可趁之机就绝不放过,只要有一寸土地就一定要占领。植被和水系的每一次恶化,都是沙漠的盛大节日。

       有资料说,塔里木盆地近百年来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几乎达到一万平方公里,主要是由于垦殖不注意绿色资源保护,水利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而由于自然风力作用使沙丘移动入侵,造成的沙化面积在其中只占一少部分。这就是说,百分之八十以上沙化土地是由“不利的人类影响造成的”。

       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不是轻松和谐、文明礼让,而是剑拔弩张、互相征战的严酷关系。在人类寻找绿色生命资源和自身生存环境的斗争中,人并不总是扮演光彩的角色。环境的恶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正是人类助长了自已的敌人——疯狂的沙害。

       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绿色长廊,是迄今世界上保存面积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区。它对稳定塔里木河走向、抵御沙漠扩张、阻止风暴侵袭、调节气候、保护绿洲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它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人类生存的屏障。

       但是,由于上游过度开发、不断修建水利工程、天然的渗漏蒸发、人为的截流浪费,使流向中下游的塔里木河水越来越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的矿化度上升,这种种原因造成大片胡杨林和灌草植被的干枯死亡。生命的绿色在萎缩,并逐渐被骇人听闻的风暴流沙无情地吞噬。

       人们把森林变成荒漠,是一种强大而狂热的蛮力。而生态灾难又使人沦为生态难民,这种结局将十分可怜。达尔文穷尽智力发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本应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到了近代却变成了人类危害大自然的伪装,成为一种带着道德与正义光环的屠刀。

       人们早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它既是一个拯救大自然的问题,更是一个拯救人类自身的问题,但首先是一个唤醒人类良知的问题。无视生态和环境的恶化,人类必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并祸及子孙后代。

绿色文明的新篇章

       塔里木河流域的漫长历史,记载了人类开发大自然的丰功伟绩,展示了人类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文化与文明的灿烂成果;同时,也实录了人类征服自然造成的不良后果,留下了令人扼腕的极大遗憾。

       幸好,战天斗地、披荆斩棘、无所顾及地征服大自然的时代已过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往对大自然宣战取得的“辉煌战果”,究竟给人类带来了那些得与失。

       大自然是强大的,而人类是伟大的!

       是的,伟大的人类怎么能听任沙漠化的肆虐,坐视生态和环境的恶化呢?

       科学昌明、社会开放的今天,人们如大梦初醒,终于能冷静地思考,悟出人类要优化生态和环境,就必须同时优化自我的道理。要改变自然生态恶化的状态,首先要改变人类自身愚昧自私的心理状态。

       否则,有些人只有祖祖辈辈被风沙赶得东奔西跑,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有些人最终则躲不开被大自然淘汰的悲惨命运。

       要恢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必须从治理塔里木河源流的环境入手。要治河水,一定要先治风沙。要么将自己生存的家园拱手送给沙漠,要么将风沙喝止于脚下。

       沙漠前沿的农民首先奋起。他们依靠的不仅是自身的力量,而且依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缘的人们,不仅坚持造林治沙,而且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实行水、沙、田、林、路综合治理。单纯的防风固沙,就像给千里决堤补漏洞,根本无济于事。只有综合治理,才能全线攻守,扼制住沙漠的漫延。仅据前几年的统计,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就达三十多万公顷,人造林面积达五十万公顷以上,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就有十六个之多。

       治服沙漠与利用沙漠资源并行,控制沙漠与建立森林绿洲同步,就能有效地实行人进沙退的目标,就能摆脱人类被沙害驱赶的无奈和窘境。

       综合治理的最高境界,是绿色森林对沙漠的占领,只有绿洲农田是不够的。森林是护卫人类的天然港湾,是人类文化的摇篮和文明之母。我们的祖先正是从这里直立行走进化为人类,也正是在这里发现了火,有了温暖和熟食才得以走向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之火对于人类,恩格斯认为它比发明蒸汽机还要伟大。

       塔里木河可以说是一条真正处于病危中的河流。但塔里木河饱经忧患,生命力极强,是一条可以复活和复壮的河流。

       事实上,大规模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行,就是整个塔里木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塔里木河周围的生态平衡,就是为塔里木河减轻压力。要治水,先治沙,这道理再明显不过。

       1990年至1992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和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员会的相继成立,就已经拉开了整治塔里木河的序幕。

       中国科学院在“关于中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份报告中,首先呼吁:建议把塔里木河列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计划,提供相应资金和科学技术,实现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计委也派出官员和专家前来考察,为编制塔里木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计划提供思路,也为中央领导责成国家计委进行的项目提供依据。

       1999年5月,“21世纪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国际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将国外的资金援助和世界河流管理先进模式引入塔里木河的治理和管理。同时,“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保护问题国际讨论会”也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外专家聚集一堂,共商绿色走廊保护大计。

       世界银行出资援助的塔里木河流域首期项目已经完成。由澳大利亚赠款和技术援助的世行二期项目,也正在着手进行。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和下游绿色走廊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正逐渐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就在千禧之年到来的前后十几天时间里,新疆组织了38位农业、水利、林业、生态等方面的专家,为进入塔里木河整治的实施阶段,进行了针对性的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正式拉开了塔里木河生态和环境综合治理的帷幕。

       经过实地踏勘,专家们认为应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和环境为综合治理的切入点,以提高河水利用率入手,通过归并引水口来加强河岸和河道的建筑与管理,合理配置生态用水和收取水费。把控制上游用水,整治中游河段,保护下游绿色走廊,实现全流域的生态效益,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

       与此同时,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为各用水单位办理了取水许可登记,对架泵取水和扒口引水行为实行了严格管理。

       新千年伊始,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召集五个地州的州长、专员和兵团四个师(局)的师长们,与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委员会主任签定年度用水协议,明确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比例,上中下游用水比例,地方与兵团及国家大型企业用水比例,按计划限额用水,按规定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完善配套法规,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在统一管理中,人们得出以下共识:上游和中游应放慢开发速度,必须保证一定的水量流往下游。中游清理河道,束河筑堤,实现灌区河道化,禁止毁堤引水,大水漫灌;在支流共兴蓄洪水库,对水资源作季节性调节,使塔里木河常年有流水,下游应大幅度退耕还林,恢复绿色走廊生态和环境。

       自治区还提出要求,立即冻结塔里木河及源流地表水的增加用量,实行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建设山区水库,加大塔里木河水量的控制能力,并且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减轻塔里木河的负荷。

       帷幕已经拉开,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主体工程、大型项目以及天蓝地绿碧水欢腾的戏剧高潮,渐次登场。

       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节水,建立节水农业、节水经济、节水社会和节水道德规范;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已开始重视节水灌溉,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节水灌溉是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包括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水源工程建设、配输水系统、灌溉制度、灌水方式等多项内容。节水灌溉既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又是缓解供水矛盾的重要途径。所以,节水系统工程必须逐步全面落实,任重而道远。节约水资源是治理塔里木河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河流的治理和生态文明观这种新的行为方式的确定,一是要靠人们的自觉,一是要靠法制。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的时候,当人们过度开发使生态不堪重负的时候,当人们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时候,就不能不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也必须从依法治水、依法用水、依法管水的法制化措施入手,建立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特别要重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知法犯法的现象,严肃法纪,维护法律尊严,

       坚冰已经打破,河道已经畅通。

       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治理项目,正在如期进行,塔里木河干流工程已经完成,源流节水工程也在建设中。最可喜的是塔里木河干流千里堤防工程已全部完工,使千百年来河流肆意改道、河水四处漫溢的局面彻底改观,“无绳之马”有了规范,增大了流速流量和水资源利用率,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绿色生态得到恢复,出现了勃勃生机。

       塔里木河像一位英雄伟人,以气吞山河之势掀起时代前进的洪波巨浪,昂首阔步地涌向西部大开发的舞台,涌向舞台的中心前沿,人们完全有理由指望这台大戏演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