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2040年后人口或持续负增长 造成灾难性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6:13:38
中央党校教授:2040年后人口或持续负增长 造成灾难性后果
发布时间:2010-07-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类型:财经要闻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资料图)-

□周天勇

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增长,而财富要用资源生产出来,还要有创造财富的环境条件。未来的下一个30年中,我们如果不转变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7%—9%的经济高速增长,要满足13.33到15.5亿人口水平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还包括他们就业手段和场所的投资和建设,中国目前现有,甚至是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能满足吗?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说,显然是支撑不住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当严峻。

人口规模太大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两难

人口超过适度规模太多。按照主流人口和经济学家们的测算,中国国土的人口承载容量在6 .5—10亿之间,适度人口规模应当在这个范围内。2009年底中国人口规模13 .34亿人,2040年保守估计可能会达到15 .5亿。目前,中国人均耕地排在世界倒数第6位,农业劳动力劳均耕地排在孟加拉和越南之后,为倒数第3位。中国供生活和发展的优良国土比例不大,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划一条直线,只有5%的人口生活在西部64%的国土上,而95%的人口生活在东部36%的国土上。如果仅按东部人口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 364人,排在孟加拉(1102人)和印度(393)之后,为全球第三位。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两难选择。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至今少生育了3—4亿人口,为平衡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对其进行调整,还是废除计划生育,看来存在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改变政策,放开生育,2040年人口规模可能达到16 .5亿,甚至更多,从而形成就业、资源、环境等方面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城市中长时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未来也会存在人口年轻的红利持续下降,养老成本大幅度上升,国民经济失去竞争力,到2040年后,人口可能会惯性并不可逆转地持续负增长(一子生育文化习惯形成,城市化工作和生活方式逼迫少生人口,工作竞争使受孕率下降,单身家庭增多,各种污染等因素使生育能力趋弱等等),而且趋势会加剧,与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合力,致使国力急剧并长期衰败,给中华民族的再下一个30年(2041—2070)造成灾难性后果,也即可能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华民族经过崛起的30年后,又进入没落的 30年。

水土不堪重负与生态环境不佳

有限的国土不堪巨额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国有全球近20%的人口生活在全球6.44%的陆地面积上,而且人口承载的压力集中在东部。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还有30余万平方公里潜在沙化土地,影响着4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只占6.09%。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 .92万平方公里,受污水、固体垃圾和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1/10以上,草原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为13 .5亿亩。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大陆耕地质量不高并被严重污染,沙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严重,村庄分散密集占地过多,国土灰黄不堪。

目前的淡水资源供给相当紧张,并且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来越多地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缺水在300—5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在正常年份中,缺口达60亿立方米,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667个城市中420个缺水,共计105亿立方米。从2008年对2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的不完全调查看,共有漏斗81个,总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并且其趋势是,下沉越来越深,面积越来越大。而且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对 200条干支流的409个断面检测,Ⅳ类和Ⅳ以下水质断面占到45%,28个国控 重 点 湖 Ⅳ 类 和 Ⅳ 以 下 水 质 的 占78.6%。

农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村庄分散不成规模,管网和污水厂投资太大,在经济上几乎无治理的可行性。由于农村产业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业化肥农药面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污水灌溉耕地,农业养殖粪便污染,加上村庄生活及废弃物污染,导致农村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7亿农村人口饮用水源不合格,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城乡垃圾污染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中国城镇人口6亿,每人每年保守估计产生200公斤生活垃圾,城市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2000万吨,而且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规模还会扩大。380多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全世界电子电器废弃物有80% 被运到亚洲,其中90%在中国消化。城镇垃圾随着人口集中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其处理率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农村垃圾却因分散而处理成本太高,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村的垃圾污染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城市和城镇转移给农村的垃圾堆放,农村人畜粪便,农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大棚和地膜废弃塑料等等。

大气环境随着节能减排行动而逐步在改善,但是,酸雨形势仍很严峻,碳排放压力很大。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成渝、长江中游流域、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并且2010年上半年排放反弹。从碳排放看,未来中国的压力很大,即使我们保持承诺到2020年单位G D 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而中国的经济即使仅按8%的速度增长,其总排放量也仍可能增加一倍。

土地供给对未来需求的缺口太大

一个国家的土地,从人们的需要看,要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水面、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村庄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城市建设区用地等等。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底还需要多少土地,缺口多大?这需要认真研究。

2040年时,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会扩大到8 .56亿亩到15 .56亿亩。2008年中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9587万亩,各部分很难精确地加以计算区分,大体估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7800万亩,独立工矿用地 6450万亩,村庄用地2613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735万亩,水利建设用地5467万亩。

城市建设用地需要13200万亩。2009年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人均G D P分别为17000美元和19756美元,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93% 和95%。中国未来30年平均就是按照7%的速度增长,2040年时,不考虑人民币升值,人均G D P也会达到26661美元。因此,中国那时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也不能低于90%。近14亿人口,按照1万人1平方公里的标准,城镇总面积需要14万平方公里。减去现有的建成区面积,还需要13200万亩土地。但是,城市用地多少,还取决于城市的家庭房屋多套率、别墅居住率、城乡人口的城乡两栖居住率等等高低,这几个指标比率越高,城市化需要的土地就越多。14亿城镇人口,2的容积率,一家3口人,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120平方一套,需要近4500万亩地;一家人平均城镇中有两套房,需要9000万亩;三套房则需要133500万亩。

交通水利建设需要用地13750万亩。现有的独立工矿用地未来可以复垦整理出来3032万亩。中国人口密度较大,因此在同样的土地上,出行需要的交通道路就越多。我们未来即使按照发达国家节约性的交通建设来计算,未来32年(因统计局数据滞后获得原因,这里包括2009年),铁路、公路和航空,以及水利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假定港口建设可以用填海造地解决,减去独立工矿复垦等调剂的3032万亩,需要新增10718万亩土地。

村庄用地未来如果是实行宽松的居住用地政策,可能还要消耗15065万亩到35865万亩,如果对农村实行较紧和村庄土地整理政策,村庄不仅不再占用土地,还可以节约出来17135万亩土地。结果如何,主要看国家的体制和政策是什么导向。目前中国的农村到底占

用了多少土地,是个搞不太清楚的数据。笔者根据有关政府部门网站和有关文献搜集到的数据,全国2004年有自然村327万个,一个自然村平均58户人家,232口人,平均占地135亩。如果按此计算,加上这几年增加的面积,全国村庄占地至少在44500万亩之多。另一计算方法是,按照农村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积计算的村庄用地,2007年农村人口72750万人,人 均 住 宅 面 积31 .6平 方 米 , 用 地 为27200万亩。按照2009年统计年鉴,大约为26135万亩。

农村未来用地模式不同,节约或者占用的土地多少不同。1、如果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退出自己的宅地用于建设和复垦,到2040年,可以从村庄占地中整理出17135万亩土地;2、如果转移到城镇的农村人口不退出自己的宅地,这部分人口城乡两栖居住,加上农村住宅改善因素,到2040年时,村庄占地为 41200万亩,在目前村庄用地基础上,还需要增加15065万亩土地;3、既允许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不退出自己的宅地,又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去买一个宅院,则村庄的面积就会扩大到62000万亩,村庄用地还需要增加35865万亩。

2040年时,如果亩产不变,农业仅粮食用耕地缺口至少在70000万亩。从2009年进口的大豆、豆油、油籽等折算,实际上已经净进口了 57896 .4万亩种植面积的粮食。2040年时,考虑人口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城镇人均消费粮油当量为498公斤,农村为482公斤,按照15.5亿人口并各自90%和10%的城乡比例,合计总需求为7470万公斤。技术条件不变,在现在粮食种植面积和复种率基础上,还至少需要增加70000万亩耕地,才能满足。

按照上述分析,2040年时,土地的供求状况,低方案:村庄如果未来转移到城市的都退出自己的宅地,城市在每户居民就一套房的情况下,总的建设用地需要15766万亩,加上粮食用地缺口,土地供给对需求的缺口为85766万亩。高方案:如果允许城市中居民每户平均有三套房,农村中如果转移到城镇中的人口不退出农村的宅地,并考虑农村住宅条件的改变及农村的低容积率因素,总的建设需要56366万亩,加上粮食用地缺口,各种用地供给对需求的缺口为 126366万亩。

-关注什么 我帮您看: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