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官员暗示中国通胀不高 但经济已过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43:00
对于通胀这个衡量经济冷热的“温度计”,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4日公开表示质疑。他表示,通货膨胀这一“温度计”已难以准确测量经济过热程度,而判断的偏差导致本轮调控政策实施难度加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据《北京晨报》报道,这位经济学家的潜台词非常清晰——尽管目前中国是低通胀,但经济确实已经过热。
经济过热未必伴随高通胀
对于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传统标准,王小广显然已失去信任:“说经济过热必然发生高通货膨胀,就如同说人生病必然会发烧一样,显然是不当的。”
目前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主要有两大依据:一是是否出现高通货膨胀,二是是否存在煤电油运紧张。近几年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或者没有持续发生,所以,按照这样传统的评判标准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中国投资并不过热。
不过,常规的判断逻辑却遭到王小广的质疑。王小广表示,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经济过热中,是可以用通胀水平来度量经济增长的热度的,但现在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货膨胀这一“温度计”根本测量不到经济过热的程度。
王小广进一步解释道,经济的长期高增长过程既可能伴随着高通货膨胀,也可能伴随着较低通货膨胀或轻度通货紧缩,这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体制环境等变化造成的“供给增长速度”与“需求增长速度”的相对快慢。
判断偏差致加息政策“难产”
事实上,最令王小广担忧的是,经济热度测量偏差的影响范围已经扩散到宏观调控的具体实践之中。
王小广表示,“判断经济过热或投资过热的标准缺失,造成调控目标不够明确,甚至迷失,直接影响了调控效果。”由于多数人仍用通货膨胀这一指标来测量经济过热,结果不少人否认中国经济过热现象的存在,使调控目标处于“迷茫”状态。
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王小广表示,加息是防止经济过热,特别是防止货币需求过快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央行在加息决策中将升息与通货膨胀水平挂钩,“使得利率调控工具被弱化,加息的政策经常‘难产’”。
王小广最后表示,造成此轮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两个“过度增长”问题——房地产的过度增长和出口的过度增长。“有必要下决心对房地产的发展政策和出口政策进行较大的调整,使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