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瞭望:“韬光养晦”何须公开张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32:54
环球瞭望:“韬光养晦”何须公开张扬?
田一枫
 
2009年12月29日10:55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要继续“韬光养晦”的文章频频见诸于报端,一些有影响的人士,也在公开场合多次谈论中国仍要坚持“韬光养晦”的问题。这样做究竟有多少积极意义,的确值得怀疑。
“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提出的外交战略思想。长期以来,在“韬光养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化解了诸多国际矛盾,争取到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机遇期内,实现了和平发展和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不仅完全符合多年来国际斗争的实际情况,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形势下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也更多的面临“树大招风”的局面。从“G20峰会”中国话语收到关注,到直面于“中美共治”搞的热议,直至近期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所承受的巨大国际压力,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的发展既要求自身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更大关注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面对这种情况,关于中国是否还要继续“韬光养晦”的问题,很现实地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也因此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这种分歧的出现,自然不难理解,因为形势的发展变化,的确给如何贯彻“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带来新问题,提出新要求,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加以廓清和解决。所以说,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开展争论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方式。
据说,西方国家对“韬光养晦”的解释是:“躲在黑暗的地方偷偷磨刀”。这里当然有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一个理解的问题。但不可否认,“韬光养晦”源自中国的谋略思想,今天既然成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那就决不应该将其视为如同“和平发展”那样公开宣示的战略思想,而只能作为中国自己掌握和运用的战略思想,否则只会带来国际社会的误解并产生负面效应。
对于“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概括起来说,就是不结盟、不当“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由此可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在“己”不在“彼”,是中国开展国际斗争的指导方略。这种战略思想,既没有对外宣示的必要,更不能成为对外交流的话题。所以,那种在公开场合大谈中国“韬光养晦”的言论,应当有所收敛,何况于中国的形象也并非有利。(作者为北京学者)

浏览《环球瞭望》全部文章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失望之城亦扬希望之帆
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
环球瞭望:解读《哥本哈根协议》的“四大皆空”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会议被发达国家逼至失败边缘
环球瞭望:"大人物"频搞小动作 中国人怎能不拍案
环球瞭望:别让"富人"的傲慢与偏见淹没哥本哈根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会期过半 三大谈判锁定成败
环球瞭望:中国减排早已行动起来,西方怎能漠视?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算五笔帐
环球瞭望:从《2012》看西方的“气候牌”
环球瞭望:发展中国家需坚守“体制内”阵地
环球瞭望:俄罗斯减排“老本儿”殷实步步为营
环球瞭望:发达国家有能力有义务大规模量化减排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大会要过“四道坎”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美欧中三大阵营的合纵连横
环球瞭望:揭穿美国博弈减排的“如意算盘”
环球瞭望:印度“联美制华”是条死胡同
环球瞭望:捍卫主权当甩开国际形象的“包袱”
环球瞭望:从"欧盟总统"的诞生谈欧洲统一之梦
环球瞭望:“欧盟总统”权力有限重任在肩
环球瞭望:不一样的总统 两难间的美国
环球瞭望:奥巴马访华释出三个信号
环球瞭望:中国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非洲牌”?
环球瞭望:洪森“一石三鸟”泰柬风波再升级
环球瞭望:李光耀深谙政治哲学 中国超脱零和思维
环球瞭望:“丑化中国偏执症”何时消停?
环球瞭望:李光耀“拥美制中”为何令国人惊诧?
环球瞭望:且看卡尔扎伊如何折磨奥巴马
环球瞭望:中国不可被美“军事透明”所忽悠
环球瞭望:东亚共同体:金融危机炒热的一盘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