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七师抗美援朝战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4:22:45
炮七师抗美援朝战况   辽阳驻军某炮兵师组建不久,即响应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入朝后,在西起铁原东至文登约100多公里的正面上,先后配属三个兵团、11个军作战。参加了粉碎敌“秋季攻势”、反细菌战和战术反攻、上甘岭战役、准备反登陆作战和夏季战役。在两年多的战斗中,这个师配合步兵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击毁击坏敌炮325门,击毁击伤敌坦克、装甲车243辆,击落敌机46架、击伤86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汽车378台。战斗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功臣单位。出现战斗英雄1名(王工一)、特等功臣2名(金耳世、张瑞成)、二级英雄连1个(现六连)和177个功臣单位,5582名三等功臣。炮兵十一团,炮兵二十团,炮兵四十一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粉碎敌“秋季攻势”。1951年9月29日,敌在西线集中美骑一师、美三师、英联邦旅等主力,向朝鲜境内我铁原、涟川以西及高浪浦里以北三十公里的正面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所谓“秋季攻势”,企图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防线。炮十一团一营、炮二十团三营于白杨里、票洞、三南里一带支援二○○师,至10月23日,两个营共战斗百余次,消耗炮弹3400发,配合步兵歼敌达2.3万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11辆、汽车2辆、火炮3门。敌仅向我金城方向爬行了不足十公里,所谓“秋季攻势”遭惨败而告终。同时,六十八军的防御正面遭敌伪八师及美二师主力猛烈攻击,炮十一团二营配属六十八军,在敌机、敌炮的不断袭扰下,顽强坚持射击。四连三炮在战斗严重减员、情况危急时刻,机智勇敢,圆满完成单炮战斗任务,后被授予“二级英雄炮班”。

  激战上甘岭。敌为达到报复和挽回败局的目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向金化北上甘岭地区537.7、597.9阵地发动了所谓“金化攻势”,由此拉开了上甘岭战役的序幕。战役按其发展,从战术上可分为反复争夺、坑道斗争、大反击三个阶段。

  反复争夺阶段。战役初期,由于我方支援火力过弱,加之阵地遭敌炮火破坏严重,自14日战役发起至20日,敌白天进攻,我入夜反击,反复争夺,形成了阵地昼失夜复的局面。在这个阶段,该师炮二十团二、三营投入战斗,他们以积极的火力多次圆满完成任务,屡次受到步兵首长的赞扬,成为当时炮兵火力的主要部分。

  在连续七昼夜的激战中,三营八连在每炮只有四至六人的情况下,依然以高昂的战斗热情,圆满完成战斗任务。炮手张瑞臣连续两夜没有休息,一整天没有吃饭,手被烫伤,但他仍坚持装填了650多发炮弹。敌机投掷汽油弹,烈火蔓延至火炮工事,他不顾烈火和敌机的威胁,奋力抢出了瞄准镜,并将烈火扑灭,保住了火炮及200多发炮弹,战后被评为二级英雄、特等功臣。连队被志愿军政治部记集体一等功。

  坑道作战阶段。20日,炮十一团二营奉命参战,在头7天的反复争夺中,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歼灭7000多人,但我军也有较大伤亡,已无力组织较大反击,转入坑道作战。二营六连担负支援坑道部队作战的任务,经常配合步兵举行小型反击,以保证有生力量、物资得以补充。至11月2日,配合步兵歼敌近千名,战后被志愿军炮兵政治部记集体二等功。

  在十天的支援坑道作战中,炮师十一团的一、二营在其它兄弟炮兵部队配合下,完成了弹药囤积和为步兵调集二梯队创造时间的任务,从而奠定了大反击的基础。

  大反击阶段。11月11日16时,炮兵群在由炮师师长颜伏任炮兵司令的指挥下,经三次火力急袭、两次火力准备,拉开了向537.7北山进攻的战役大反击序幕。至13日,攻取主峰,全部收复了阵地。上甘岭战役至此结束,炮师全部撤回。

  炮二十团九连自战斗发起至31日屡遭敌炮火轰击,遭受建连以来最大的伤亡。战斗到最艰苦的时候,物质供应全部中断,全连以淡水面片汤充饥,仍斗志昂扬,坚守阵地,顽强战斗。干部战士利用战斗间隙编写了充满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激情的连歌。此后每年10月14日,都作为连队纪念日,唱连歌,喝淡水面片汤,进行传统教育。配属该连的电话员金耳世同志,在执行任务中腿被敌炮弹片炸断,顽强爬行了十多公尺,连续接了三个线头后晕倒,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被授予特等功臣。战斗中,九连毁伤敌115榴弹炮12门,203榴弹炮18门,105榴弹炮3门,占战役中毁敌榴弹炮总数的54%,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二级英雄连队称号并荣记集体二等功。

  参加夏季战役。夏季战役是由二十兵团于5月13日至7月27日,在东自北汉江东科湖里,西至金城南的方向上,对敌连续发起的一系列有限攻势。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历时75天。炮七师各部都投入了战斗。炮十团,炮四十一团配属二十兵团各军正面作战;炮二十一团,炮十一团配属二十三、二十四军于侧翼配合行动。

  第一阶段。炮四十一团的四、六、七、八连与炮二○七团编在六○二炮群内,为第二火力,加大主攻点的火力密度。使30%的敌工事被摧毁,保障了步兵迅速歼敌,占领阵地。

  第二阶段。5月27日晚,炮四十一团配合二○一师的四个步兵连发起反击,取得成功,全歼守敌。6月10日炮二十团一、三营配属六十军对敌五师二十七团阵地发起冲击。经过50分钟的激战,首创歼敌一个团的范例。6月12日晚,炮四十一团编入二○○师炮群及五八八团炮群,经25分钟的火力准备,步兵发起冲击,仅用47分钟即攻克敌号称“模范工事”的十字架山,后全歼守敌。

  第三阶段。为给李承晚匪帮破坏遣俘协议扣留我27000名战俘的罪恶行径以有力的回击,早日促成停战的实现。炮师炮四十一团,支援二○二师反击529.2高地;炮二十团一、三营编入集团一八一师炮兵群,支援五四一团向龙虎洞西南无名高地及451、472.2、551.6等高地进攻;炮十一团、炮二十一团一营均配属二十四军在平潇,五圣山地区向敌反击。在炮兵火力的配合下,步兵在各阵地取得了可喜的战绩。至7月27日21时,朝鲜停战生效,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粉碎了敌欲夺回金城失地的企图。共歼敌52000多人,阵地向前推了百余平方公里,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车炮。夏季作战至此胜利结束。


  参战珍宝岛

  1969年3月2日,苏军边防部队捍然入侵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珍宝岛,我军被迫自卫反击。炮师奉命调炮二十团二营和加强分队执行任务。从3月9日13时30分接受命令进入战备,到12日4时37分由炮二十团团长蔡德利率领,编成梯队,铁路输送发出,共计只用63个小时。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做到收得拢、开得动、无事故,较好地完成了作战机动任务。炮二十团二营进入战区两个月,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虽因敌情变化,未遂行实战任务,但圆满完成了守卫珍宝岛的使命。全营39人荣立三等功,两个班(五连炊事班、修理所修理班)、一个排(指挥连电话排)荣立集体三等功。

  接防绥芬河

  1973年,炮十九团(欠三营)奉军区命令,接受绥芬河战区炮兵群防务,于6月14日,全部按时、安全、保密地到达战区驻地。炮十九团到达战区后,树立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思想,发扬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吃大苦,耐大劳,战胜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边防战备值班任务,1975年4月,炮十九团奉命撤出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