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发现侵华日军"慰安所" 88岁"慰安妇"血泪控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50:48

沙子岭村日军据点的炮楼,马岭慰安所就设在里面。
铁证如山:荔浦县马岭镇发现侵华日军的慰安所
荔浦县马岭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山区小镇,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著名景点银子岩就座落在该镇内。
马岭河流经该镇,两岸风光无比旖丽。然而,就在马岭河的边上,马岭镇德安村委会沙子岭村,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此成立了一个慰安所,日本鬼子日夜蹂躏被抓来的中国妇女,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慰安所约有七八名中国妇女
据《荔浦文史》第八辑《马岭的慰安所》一文记载,一九四四年冬日军侵入荔浦后,在公路沿线乡村都派有驻军,负责组织运送物资和维护通讯,驻扎在马岭镇的日军负责从桂林运送食盐去柳州,共有两个队,三十多人,其中一个小队驻扎在马岭,一个小队驻扎在沙子岭。
一九四五年春,驻扎在马岭的日本鬼子要马岭的维持会长陈秉喜征“花姑娘”数名,供他们玩乐,维持会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要来了新洞村的三个妇女,一个 是“豆豉客”的老婆及她年仅14岁的女儿,还有一个中年妇女,三个人被关在沙子岭陈克柱的房子里,初步成立了慰安所,供日本鬼子淫乐,而且还规定,日军当官的去慰安所找乐子时,当兵的都不准去。
据该村村民、现年82岁的陈治国介绍,他当年曾给日军抓去做挑夫,专门为驻扎在该村的日军据点挑水,吃住都在据点里,虽然不敢专门去看有多少慰安妇,但从活动的人数来看,经常保持有七八名妇女被关在那里供鬼子淫乐。
炮楼依旧在,房墙已破败
2007年5月17日,记者来到马岭镇德安村委会沙子岭村,寻到了当年日军的据点。当年的日军据点,本是当地富户陈克柱的家,陈克柱和家人外出逃避日本鬼,房子让日本鬼子占用作了据点。
在现场,记者看到,房子是砖泥结构,外表粉刷成泥黄色,是一个当地人称“五空头”的房子,占地约两亩,当年主房的东南和西北各有一个炮楼,约三层,炮楼上布满了望孔和射击孔。炮楼之间建有房子围墙,围墙内的主房是两层高的楼层。
作围墙用的房子后来做了牛栏,现在已废弃,主房的一部份也已被拆除改建了新房,但是,两个炮楼依然存在。
收集慰安所资料刻不容缓
据荔浦县新坪镇村民孟绍淦介绍,他最近在新坪镇的调查显示,新坪镇目前查找得到姓名的的被抓去做慰安妇的妇女有5名,其中二名当时被日本鬼子杀掉,一名已去世,一名远赴武汉生活,现存的只有韦绍兰。
那么在荔浦县境内,当年到底有多少妇女被掳为慰安妇?荔浦乃至桂林还有多少日军慰安所?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据了解,由于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很多受害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经历,又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受害者已过世,而迫于当年鬼子的淫威,旁人根本无法了解真相,所以,收集了解这方面的资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韦绍兰说,我当时就是在那个地方被日鬼子抓的。
1944年冬天,日本鬼子的铁蹄踏进了桂林荔浦。新坪镇桂东村小古告屯25岁的少妇韦绍兰被日本鬼子抓去做“慰安妇”,3个月后,韦绍兰从慰安所逃离,但腹中已怀上了日军的种子。后来,这个血管里流着日本人血统的孩子一直遭到旁人歧视……
5月17日,记者找到了88岁的韦绍兰,她回首起了60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
和一岁的儿子一起被抓
1944年冬的一天,日本鬼子对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小古告屯实施抢夺,该屯丈夫长期不在家的25岁少妇韦绍兰,独自背着一个周岁的孩子随着村人向村北面离家约1公里远的对门村的牛尾冲山上跑去。很快,韦绍兰跟着村人钻进了山上的溶洞,暂时躲过了一场劫难。
这次行动中没捞到多少好处的日本鬼子并没有就此罢休。不久,他们又向小古告屯进发了。
这次,鬼子选择了一条隐蔽的道路向小古屯包抄,当韦绍兰发现不妙时为时已晚,她在跑向山洞的途中被鬼子抓住。韦绍兰被日本鬼用汽车拉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关进了一间狭小的泥土砖房。她的孩子因受日本鬼子的过度惊吓,过了不久便在病中夭折。
三月悲惨生活不堪回首
韦绍兰被日本鬼子抓去后被强迫充当“慰安妇”。
韦绍兰说,当时与她一样被抓去做“慰安妇”的共有五六个人,其中有一个是邻村的姐妹。那个邻村姐妹身材高大,性格犟,不听从鬼子的摆布,因而经常遭到鬼子的皮鞭毒打。她由于身材娇小可人,性格又怯懦,因而博得日本鬼子的欢心,特别被安排她供日军军官玩乐。
韦绍兰说,自从她们落到了日本鬼手里后,就被关进了底矮的泥砖房里。这些房间大一点的摆着三张床,小一点的摆着两张床。日本鬼子不让她们出去,大小便时有人跟着,一日三餐由鬼子兵送到手里。
韦绍兰说,日本鬼不让她们这帮姐妹们穿便装,要她们只穿一件日军装。日本鬼要发泄时,由于语言不通,就向她们做一个脱衣的手势,逼他们就范。
韦绍兰说,每当日本鬼子对抓来的姐妹们施暴时,有时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有时多人一个房间。还有,日本鬼子有时候还用汽车将她们拉到其他日军的驻地供别的鬼子蹂躏。她一般一天要接受五六次强暴。
自从被日本鬼抓去两个多月后,韦绍兰一直不来例假。此时她已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怀上了日本鬼的种子。
由于韦绍兰生性怯懦,胆小怕事,时间长了,日本鬼对她渐渐放松了警惕。三个月后的一个黎明,韦绍兰壮着胆子,偷偷地溜出日军据点,借着蒙胧的晨光朝着日出的方向逃跑,逢山过山,遇水过水,经过两天的步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韦绍兰说,由于她是被汽车拉到那个地方去的,一拉去就被关起来了,从没外出过,也没和人交谈过,所以虽然在那里住了3个月,也不知那里是什么地方,她只知道她的家是在太阳升起的那个方向。

韦绍兰和他的有日本血统的儿子罗善学。
生下日本人的儿子
第二年,韦绍兰生下了日本人的儿子,取名罗善学。韦绍兰生下罗善学后,忍辱负重的丈夫没有嫌弃她和罗善学。后来,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和儿子。女儿长大后嫁在本村,小儿子现在荔蒲县城做工。
由于罗善学的母亲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由于罗善学是日本人的儿子,导致罗善学在那个年代遭到歧视。
据罗善学回忆,他还在三四岁的时候,村上的人见了他都说他是“日本仔”,小孩子都不愿跟他玩。罗善学在孤独的世界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到了婚娶的年龄,由于他的出身问题而没有一个姑娘走近他的身边。
改革开放后。当地人消除了对他的歧视,可他的年龄已错过了谈婚论嫁的大好时光。为寻得一线求婚的希望,他甚至作出了改写出生年月的无奈选择。于是,他现在的户口本上的出生年月便变成了1957年。尽管是这样,如今已花甲之年的罗善学仍是光棍一人。
他不是1957年生的是肯定的。罗善学有个妹妹,户口本上写的是生于1950年。当年和罗善学一起长大的人也说,他怎么会是1957年生的呢?你看他像是五十岁的人吗?
如今,的韦绍兰一直和着她的有着日本血统的光棍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靠养鸡和卖草药过着清苦的日子。(廖天敏 周书金 唐秀丽 蒋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