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笺校正》> 实贡〔一〕第十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0:44:40
〔七〕僖七年左传云:“不女疵瑕。”
〔八〕汉书宣元六王传:“张博常欲诳耀淮南王。”元后传:“莽日诳耀太后。”
王莽传:“所以诳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又云:“欲以诳耀百
姓。”“耀”与“耀”同。
〔九〕汉书息夫躬传云:“辩口快耳,其实未可从。”
〔一0〕“时”下脱一字。
〔一一〕“故”下脱一字,疑是“疏”,“疏”与“苏”声相涉而失之。史记
苏秦传云:“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一二〕史记燕世家。
〔一三〕淮南子主术训云:“天下多眩于名声而寡察其实,是故处人以誉尊,
而游者以辩显。”列子说符篇云:‘爰旌目饿于道,狐父之盗下壶餐以哺之。爰旌
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嘻!汝非盗耶?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
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欧”与“呕”同。
夫圣人纯,贤者驳〔一〕,周公不求备〔二〕,四友不相兼〔三〕况末世乎?
是故高祖所辅佐,光武所将相,不遂伪举,不责兼行,〔四〕亡秦之所弃,王莽之
所捐〔五〕,二祖任用以诛暴乱,成致治安〔六〕。太平之世,而云无士,数开横
选,而不得真,甚可愤也!〔七〕
〔一〕论衡明雩篇云:“世称圣人纯而贤者驳。”汉书梅福传云:“一色成体
谓之纯,白黑杂合谓之驳。”
〔二〕论语。○铎按:已见论荣篇。
〔三〕“友”旧作“肢”,据传改。博物志云:“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
闳夭,太颠。”按尚书大传:“文王胥附、奔辏、先后、御侮谓之四邻,以免乎牖
里之害”,指此四人,故孔子以回、赐、师、由拟之,章怀注此传即以四友属孔子,
非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篇云:“任群臣无所亲,若四肢之各有职也。”新语怀虑
篇云:“目以精明,耳以主听,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各受
一性,不得两兼。”旧作“肢”,义亦可通,然与下“末世”云云,文意不合,故
定从本传。
〔四〕尹文子大道篇云:“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贤圣其
犹病诸!设一人能备天下之事,则前后左右之宜,远近迟疾之闲,必有不兼者焉。
苟有不兼,于治阙矣。”后汉书韦彪传云:“夫人才行,少能相兼。”
〔五〕“捐”旧作“损”。
〔六〕汉书文帝纪:‘元年,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且千岁。”’
颜师古注:“治安,言治理而且安宁也。”贾谊传云:“陈治安之策。”○铎按:
“成致”连用,亦见下文。
〔七〕“真”旧作“直”。按续汉书五行志刘昭注引马融上书云:‘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云无若人,臣以为诬
矣。宜特选详誉,审得其真。’语意与此同。
夫明君之诏也若声,忠臣之和也当如响应〔一〕,长短大小,清浊疾徐,必相
和也。是故求马问马,求驴问驴,求鹰问鹰,求駹问駹〔二〕。由此教令,则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