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20:54
无庸置疑的人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很多公司的管理失败,也常都归咎于用人不当甚至于是遇人不淑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用,只是看您怎么个用法。所以,公司的成败跟员工的素质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最直接的原因多导源于管理阶层的方法是否得当。大家最常见的案例就是军队,它的成员多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不管是教育背景、生活方式或是文化水准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军队是人的素质最良莠不齐的团体,弊端丛生,里面藏污纳垢的狗屁倒灶事多如牛毛,常常是大家喊着要“检讨”的单位,全世界的军队几乎是大同小异;可是我们却很少见到有军队瓦解或倒闭的情况,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案例。
前些日子与朋友谈起好久以前在部队的生活,其中有一项管理模式,真是经典之作。在台湾的“大专兵”(本科生入学前的军训课)上过成功岭的人应该有印象,就是军官如何教导兵捡垃圾的故事。有一次,我们整个连队的兵奉命去打扫某个旅部的餐厅,那个餐厅很大,要全连一百多个兵进去打扫,要考虑到公平性和效率,这对部队长是一大考验。闽南话说“多牛踏无粪”意思是说人一多摸鱼惰工的事就多,反而碍事。可是当时的连长出了一个奇招,彻底的打破这句谚语,在不用任何打扫工具的情况下,花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把可容纳千人用餐的餐厅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招看起来很笨,很简单却非常有效率,现在想起来真是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连长把部队带到餐厅门口,要大家鱼贯进到里面,每个人每次只捡一件垃圾,然后从另外一个门出来;只安排一位领导站在另一端的出口处,看着每个人把所捡的垃圾放入垃圾桶里。第一轮只花一分钟不到大家就都出来了,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到每个人手上拿着很明显的垃圾,因为刚开始到处是垃圾,每个人都很容易找到目标。接着第二轮稍微多花了一点点时间,也可以看到手上的东西。我记得大概每个人跑了五次,就完成了任务,再也找不到任何垃圾了。很有意思的是最后面的那一轮,每个人手上拿的垃圾简直让人看了笑到不行,有人拿着一根头发、一片指甲屑、甚至于连皮肤屑都找出来了,这种效果跟效率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见识到 “right arrangement”(正确的安排) 的惊人力量。
现代人只要谈到管理,神经就紧绷,就战战兢兢的严阵以待,总认为管理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大学问。其实管理是很有意思的一门艺术课,没有固定的法则可遵循,只要能够靠创意去把事管好、把人理顺,就是好的管理。尤其是人这一部份,不必太严肃对待,要顺其自然,违反了自然法则,就会有阻力,有阻力再好的政策也会打折扣,很难成功。现代的管理模式之所以会让人望而兴叹,就是因为执行过程太复杂了,往往让属下无所事从。管理是要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懂,那么执行起来就会很顺畅。尤其大公司部门多,人员编制也多,就像一个部队。以刚刚所提到的部队的故事来说,如果一开始就定了像“总而言之就是要把餐厅打扫干净”这样看似明确,却又很抽象的目标,让每个人一次就要完成的话,相信即使用再多的人,打扫得再久,都很不容易把像头发、皮肤屑之类的小东西找出来。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任务不明确,就会出现一些“忙者恒忙,闲者恒闲”的不公平结果,内部人员的相互抵消作用,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right arrangement”的支持,当然就会出现“多牛踏无粪”的情况。这也是一般公司常发生的盲点,主管往往只会说一些高不可攀的高深“战略目标”;而忽略了给属下一个“正确的安排“,和一个任务执行的“行程表”因此才会事倍功半,常常在做事后检讨的工作。由此可见,一个公司的成功跟员工的 “IQ”(智商) 并无太大的直接关系,主管懂得正确的安排才是重点。
我常说好的方向胜过好的方法,好的安排胜过好的方法。譬如我们的目标是从上海要去北京,当然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选择搭飞机、搭火车、开车、甚至于骑脚踏车或走路都行,只要方向对往西北走,抵达目的地是迟早的问题。要是方向错误把它指向西南方,方法越好反而越糟糕,定方向就是战略目标。有了方向,加上有好的安排,当然就会既快速又安全的抵达目的地。可惜的是在管理方面,大家往往只一味的在找最好的方法,而忘了正确的方向与安排才是成败的最关键。像刚刚部队的兵,方法不一定很高明,但是安排却很明确“每个人每次都要带垃圾出来”这就是给属一个方向。有了方向,再笨的人也不会一开始就选择带头发出来吧?一定会带容易看得见的大骨头之类的大型垃圾;那为什么后来会连头发都可以找得到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别无选择,大家只好睁大眼睛仔细的找了。这就是管理:不是很高明;却很简单。
作者:苏建诚
(2005/10/6 写于法兰克福→上海 LH728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