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何以办成了中国的“西太平洋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1:12:37

电大何以办成了中国的“西太平洋大学”

 

电大何以办成了中国的“西太平洋大学”

应将电大的教育方向回归为职业培训教育

教育的“鸡肋”该如何成为教育的“鸡翅”

鲁开盛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news/comment/2010-07/12/content_20474145.htm

红网http://hlj.rednet.cn/c/2010/07/12/2005404.htm

新疆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pn/content/2010-07/12/content_5090824.htm

 

目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50余分校、工作站正在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昨日,记者暗访中国人民银行电化教育中心教学点,发现数百名学生存在作弊情况,但监考老师熟视无睹。对此,北京电大负责人表示,此事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大舞弊事件。(7月11日《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7/11/content_124437.htm?div=-1

 

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其教学信息通过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并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教学;同时,由各级电大组成的遍布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各地求学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最初成立各级电大的本意是针对在职成年人进行的继续教育。理论上,中国电大的办学规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都达不到的。在高考年龄限制放开前,电大教育对一些在职的成年人接受高等教育、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大的生源已经越来越低龄化,甚至成为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

当前的电大俨然成为国民教育的“鸡肋”。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电大生源质量连年降低,而由于办学单位的急功近利,今天的电大已经被畸形化了:“学生上电大是花钱买证,平时不上课考试靠‘小抄’;考官站在门口‘放哨’防巡考,发现情况就发‘暗号’”。

“原材料进口”的宽松,加上“生产加工”的不负责任,直接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监考官就说了句大实话:“(学生上电大)说白了就是买文凭,平时上课到课率不到20%,有时连5%都不到。不过大部分考生抄够80分是没有问题的……”

联系到近日正在热议的“打工皇帝”唐骏和“西太平洋大学”故事,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电大这样操作下去,那么与人家“西大”有何不同呢?只不过授予唐骏先生博士学位的“西大”是公开的明码标价,而我们的电大则相对委婉、含蓄一些罢了。

“文凭工厂”批发了文凭却失去了“成人教育”的实际意义。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需要“充电”、农民需要相关专业培训(目前受过技能培训的农业劳动力仅9%)、残疾人需要生存技能的传授。他们多数为“成年人”,往往也不需要“学历”,学习“目的性”非常明确。

应将电大的教育方向由学历教育回归为职业培训教育。只有教育方向的华丽转身,才能将电大这块教育的“鸡肋”变为教育的“鸡翅”:通过调整方向,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将职业培训延伸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通过实用的技术传授,为这些地方就地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