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16:22

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

记得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职工工资,由于当时物价还没有稳定,是用实物来计算的,工资单位是“折实单位”,由一定数量的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组成。这是上海的企业使用的通用标准,职工的工资水品以“折实单位”来表示。至于政府和相应的事业单位,则还是采用“供给制”,按照干部的等级相应套到部队的等级,比方说排级,连级,等等,以此类推。但是在东北地区,由于解放已经由一定的时间,经济也相应比较稳定,所以在企业里对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采用薪给制。以“工资分”为单位,“工资分”也是以一定数量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来计算的,每月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计算后公布,结算工资时就以此为计算基础,由于当时物价虽然大体上稳定,但是小的变化还是有的,所以每月领到的工资额有小小的变化。上海的折实单位在当时大概在老人民币5000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0.5元)东北工资分沈阳市的分值在东北币1800元(东北币和当时的人民币的比价为10:1)左右。

那么,我们技术人员在东北卫生系统的国营企业的工资标准是怎样的呢?

技术职称

月工资(分)

级别差额(分)

见习技术员(大学本科毕业)

168

 

见习技术员(见习满六个月)

189

21

技术员(见习技术员转正)

210

21

技术员

231

21

助理技师

252

21

助理技师

273

21

助理技师

305

32

助理技师

337

32

副技师

369

32

副技师

408

39

副技师

449

39

副技师

488

39

技师

533

45

技师

578

45

技师

613

45

总工程师,专家

663

50

1950年,东北制药厂高级的技术人员基本上全是日本的留用技术人员,例如:村本洁是麻醉药专家,工资为613分,香山,计划科长,工资为533分,其他的留用日本技技师的工资基本都在408分以上。

我们国内的高级技术人员当时只有沈湘(德国留学女博士,朱德元帅的同学)和姜翔歙两人,沈湘的工资为578分,姜翔歙的工资为488分。

到了八月份,上海生化制药厂的人员过来了,他们在上海的工资很高,要结合沈阳的情况,在上海启程之前都评好了工资级别,高级的管理人员都按照行政公务员的级别评定,东北制药厂是师级单位,第一把手龙在云厂长是正师级干部,工资是900分,生化药厂来的高级管理人员就以此类推,我记得副厂长(当时名称为第四厂长)史济汤的工资是663分。

到了1951年夏天,调整工资了,那时候我的见习期早满了,工资马上要调到210分,郭丰文主任看到我当时解决了普鲁卡因课题中的难题,给我调升一级,报到沈阳总厂时龙在云厂长又提升了我一级,此时的工资标准也提高了,这个级别的原工资从273分增加到297分,我工作了一年,从见习技术员变成了助理技师,所以研究室的工人们都叫我“李技师”,不叫我的名字了。

1952年,东北的工资又调整了,这次是套级,只涨级别的工资而不提升工资级别。我的工资也从297分增加到375分,每个分值也增加了,从1800元东北币增加到2400元东北币,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1953年后,随着全国经济的统一化,全国的货币也统一了,东北币退出市场,人民币也改用新的货币单位,以1:10000从老人民币换成新人民币,1953年版的新人民币是在前苏联印刷的,纸张比当时的老人民币好得多,我们的工资也变成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了。

1953年到1956年,虽然我们的工资级别没有变动,但是级别工资在不断调整,到了1956年,我的工资是87元人民币。

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之间,全国工资进行了统一和调整,沈阳和北京都属于第六类工资区,轻工业系统(那时候制药工业归属于轻工业系统标准)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为:

技术级别

工资(元)

级别差额(元)

一级工程师

300

30

二级工程师

270

30

三级工程师

240

30

四级工程师

210

30

五级工程师

180

24

六级工程师

156

23

七级工程师

133

16

八级工程师

115

16

九级工程师及一级技术员的交叉级

99

14

二级技术员

85

13

三级技术员

72

12

四级技术员

64

11.5

五级技术员

52.5

 

大学本科毕业,工资为52.5元,工作第二年,工资增加到64元,然后要在调整工资的时候再晋级。可是,在这次调整工资后,全国的工资冻结了,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时候,有少量指标给工人加工资,没有技术人员的份。1963年工资调整,也只有40%的加工资指标,直到1977年和1978年,调整工资才松动。此后,随着改革开放,企业的工资按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而增加,原有的工资标准也提高了,等到企业和国家机关的级别脱钩,企业才不再和国家的工资级别挂钩而是按照企业的经济效益自定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