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0:23
« 上一篇: 陈宁庆医生选编:中国养生诗文欣赏 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章立凡 @ 2008-03-01 04:56
    2008这个年份,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显得异乎寻常。在巨大雪灾之后,奥运开幕之前,正当人们对期待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几乎失去耐心之际,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高调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按照中共十三大以来形成的惯例,历届二中全会都是在二三月间召开,不同于绝大多数在秋天召开的全会。这是因为每次二中全会正值人大、政协换届,国务院也要产生新班子。五年前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也曾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今年的二中全会,出台了标题基本相同的两个文件,与上次不同的是:套话有所减少,以“大部制”为蓝图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直接出台,并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时间表。

    根据现代化理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各级管理会出现“科层化”现象,政府机构将变得庞大臃肿且效率低下。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政权官僚化的弊端日益凸显,社会转型引发的尖锐矛盾,令积重难返的官僚体制穷于应对。即便是从维持执政地位考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修复并提高执政能力,业已成为执政党的当务之急。

    两年多以前,笔者曾发表《“节约型社会”首要在“节官”》(2005年8月26日《南方日报》)一文,指出欲倡"节约型社会",须有"节约型政府",执政党和政府应首先节约社会管理成本。这个话题在凯迪网络等互联网媒体上引发了热议,《炎黄春秋》等报刊也相继刊发此文。同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钟季岩的文章《关键是建设节约型领导机关》,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党政机关率先垂范"。两年半之后,传来了"大部制"即将出台的消息,我的态度是以平常之心乐观其成。

    自50年代迄今,国务院已先后进行过十次机构改革,不少部委分了又合,合了又分,骈枝机构"翻牌"重出之事屡见不鲜,公务员队伍冗员日增,效能低下的"豪华型政府"令纳税人不堪重负。形成这种历史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人大习惯于充当"橡皮图章",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在这种背景下,来自民间的舆论监督,以及执政党以开放态度与民间的互动,就显得很有必要。

    第十一次机构改革如能成功,对于政府和民间而言都将是“双赢”,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局面早已形成,“权力寻租”的利益共同体盘根错节,这场自上而下的“变法”必将触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中层以降,也各有自己的计算。中国能否在一党执政体制下产生一个公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纳税人不妨拭目以待。

    从1949年迄今,中国人以二十九年的时间经历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又以三十年的时间感受邓小平开创的改革。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改革开放"而起飞,并有望成为经济大国;而与之相对应的政治体制,却因某些历史原因迟迟没有"改革开放",影响了中国作为民主大国的崛起。

    五年前的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曾经强调:“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这也从另一角度明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些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政党的执政能力来自人民的支持,没有全民的参与及公平受益,就不会有改革的成功。

    民主是普世价值,政治体制不仅需要改革,也需要开放。提高政治透明度,打破言论禁区,切实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所规定之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实现宪政下的民主监督和民众参与,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2008年2月28日 风雨读书楼

【附】:
“节约型社会”首要在“节官”
章立凡

    执政党和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策,主张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政府通过各新闻媒体,忙不迭地征求节水节电节能源的各种节约点子,宣传声势之劲,颇极一时之盛。

    认真学习国策之后,我也想出了一个节约点子——“节官”。

    当今中国,冗员才是最大的浪费。试想若官员只有如今的半数,则各级政府大楼或可少盖一半,地皮、建材、人工、能源、日常维护费用等就一概节约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件大好事,但不应仅限于节约经济资源,理当标本兼治。将空调设定于摄氏27度,是可节约不少能源,但究属治标;治本之策,还须从节约社会成本做起。否则你辛辛苦苦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他那里大笔一挥圈地起楼--节约还是赶不上浪费。

   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1941年11月,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人甚至认为李的议案有不善的动机。交付表决时,李先生发言刚毕,毛泽东就站起来,边鼓掌边走到台前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四五年了,人民经济有很大困难,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教条主义就是不管环境变了,还是死啃不合时宜的条文。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精兵简政"的议案终获通过,毛泽东为此撰写了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发表于《解放日报》;又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中,再度肯定"精兵简政"。

    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故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章乃器担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兼编制审查委员会主任,他一直把政务院的机关编制控制在两万人的定额之内,各单位的装备乃至交通工具的配额,也都被严格控制,搞得不少单位啧有怨言。后来他转任粮食部长,这个定额很快就被突破了。总理周恩来在1954年的一次会议上颇有感慨地说:"章乃器部长为不超过这个控制数奋斗了两年。两年半以后,章部长不管了,大堤溃决,一下由二万人增加到八万人。实际上现在是七万七千人,由大区上调的一万多人尚未全来,还未定,如果来了,就是八万七千人了。开始搞建设就由二万增加到八万,这是没有人管编制的结果。"(《周恩来经济文选》--《要精简编制》)

    对治理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八万七千人的中央政府编制算不上一个大数字,但周恩来用了“大堤溃决”四个字来形容,视若洪水猛兽。其后五十年间,干部人数不仅以几何级数增长,还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幅度。官僚体制如同顽固癌细胞,本能地无限自我克隆,你从这边宣布裁撤,他在那边“翻牌”重出江湖。党和政府家大业大,虽历经多次精简,“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目标仍停留纸上。

    毛泽东时代“党政不分”,干部常身兼党政两职。八十年代倡导“党政分开”后,各级机构仍保持党政两套班子,形式上党的领导干部一般不兼行政职务,官位数量则比“党政不分”时代有增无减。中国共产党乃无产阶级之先锋队,不像国民党拥有自置党产。上溯瑞金、延安供给制时代,自夺取天下到于今,中共党务干部为人民服务,薪给待遇历来由国库支出,不从党费开销。“党政分开”原系建设法制国家的应有之义,但纳税人同时负担两套班子的运转成本,也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中国特色”。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摆出了一个数字--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养活一名官员!据他披露:"1979年,我国在编干部为279万人,1997年扩大到800多万人,权威人士估计,我国仅县和县以下由农民养活的党政干部目前高达1316.2万人;当今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高达4572万人;另外,还有500万人仰赖于政府赐予的权利实行自收自支。"他大声疾呼:"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固然成就骄人,但也在社会上吹起一股纸醉金迷的奢靡之风,其间的领军人物,有不少是专吃主人的“公仆”。据有关报道,仅公款吃喝一项,每年就达2000亿。除却公款消费吃喝旅游以及贪污受贿等公权力造成的违纪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国库损失,各种行政不作为、"拍脑门"决策和"政绩工程"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隐性资源浪费,更不知凡几!--这些都是纳税人的钱。

    我国的人口膨胀,因强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有所遏制,但“官口膨胀”却未见有相应的铁腕来钳制。目前社会资源的浪费,远不止于官民比例的失调,因官员而付出的各种社会成本,不仅大大高于共和国成立之初,也高于当今的发达国家。当社会管理成本加重到民不堪命的程度,恐怕就不是稳定能够压倒一切了。

    自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迄今,历史已翻过六十四年,中外政治舞台白云苍狗,社会变迁历历在目:从国民党腐败丢失江山,到中共转轨改革开放;从“苏东波”一夜变天,到“颜色革命”骨牌效应……诸多教条皆已失灵,惟“精兵简政”仍是政治家的金科玉律。

    “干部有病,群众吃药”,不合节约原理;官数有节,官节有守,百姓自然“以吏为师”。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国策能否奏效,要看执政党和政府能否身体力行——首先节约社会管理成本。

    欲倡“节约型社会”,须有“节约型政府”。
    欲建“节约型政府”,请自“节官廉政”始。
Tags: 政治体制改革
阅读全文(76) / 评论 / 扔小纸条 / 给章立凡留言 / 文件夹: 书生议论
收藏: QQ书签 del.icio.us / 订阅: Google 抓虾 最新评论

malin142857 @ 2008-03-01 15:21

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 五柳村文存 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政治体制:既要改革也要开放/ 章立凡 孙正荃:要理性不要狂热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邵江:北大追忆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张景中:重聚未名湖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陈丹青:鲁迅是谁?---写在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段建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奢望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陶世龙:全世界华人需要书同文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杜继文: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和无神论精神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陆俭明:北大的希望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陈宁庆医生选编:中国养生诗文欣赏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傅国涌: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谭天荣:如果我能回到1957年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刘志琴:走 近 铁 幕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潘鹤《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 雕塑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任彦芳:不可回避历史——从报纸删稿谈起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孙正荃:我们什么危机也没有 - 五柳村纪事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王大鹏:山平水远苍茫外--《魂縈未名湖》前言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 摩罗转向 - 五柳村纪事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韩寒谈谷歌的退出 - 五柳村纪事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三寬部長”朱厚澤逝世 - 五柳村纪事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有关部门 - 奶猪猪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