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6:04:39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伏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他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你是否也因为口才不好,封闭自我,而有好长时间缺失了人生的激情,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呢?其实,只要振作起来,全力拼搏一下,你也可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学习口才,是一个由量变以质变的过程!我们很多同学一开始来学习口才时很有激情,但是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又被打回原形!

在学习口才的道路上,需要你“潜伏”一段时间,坚持操练,哪怕就是坚持两个月三个月的时间!花两个月、三个月来解决后半生的一个人生瓶颈问题,为后半生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这是最超值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每个人都是一只大鸟——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潜伏是为了更好的起飞!让我们全力以赴,潜心修炼!在修炼过程中,哪怕默默无闻,哪怕面壁十年,哪怕闭关狂练——我们坚信,当我们出关的时候,就是我们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时候!

附:《韩非子·喻老》【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