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趣的书:《赌客信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09:31

一本有趣的书:《赌客信条》

     这几天读到一本新书,孙惟微的《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非常有趣,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书中讲到的各种经济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解释了我们自己在投资中曾经和现在的一些行为。认真读下去,会感到有人在把你内心深处的秘密一一揭示出来,让你汗颜,又让你正视,更让你醒悟。

    抄一些好句在这里;

    人生而需要面对未来,而未来总有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不断地作出选择。因而人生而为“赌客”。

    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自然的不确定性与其他赌客采取行动的不确定性。

    大部分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只是概率的问题。

    你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吗?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情,但人们却十分热衷。

    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房地产公司拍下“地王”,就如同一个百货公司开一家奢侈品店,赚不赚钱其实不重要,关键是提升这个百货公司的档次。

    如果你活在一个不太规则的商业氛围里,就要通晓梁实秋老先生的杀价艺术------要有杀人的胆量、钓鱼的耐心、政治家的脸皮。

    收入本来就不多的“月光族”,反而严重烧包,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者无恒心”。

    人们在赢钱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

    多吃不宜健康,这道理谁都懂,可是在自助餐厅吃八分饱的人还是少数。

    赌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大批概率盲的存在。

    赌博业本质上是娱乐业。从本质上认识了赌场,就如同接种了赌博疫苗,从此有了抗病态赌博的免疫能力。

    赌家相信的是运气,赌场相信的是数学。

    大数法则是保险公司、赌场、撞骗的骗徒,赖以存在的基础。

    千金难买早知道。

    房价上涨的时候不会死人,但房价下跌的时候却一定会死人。

    自负的疯子常常能够吸引追随者,内省的智者缺乏吸引力。

    “固守现状”并非现状真的多么吸引人,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害怕懊悔,厌恶悔恨。

    别无选择与选择过多皆是烦恼。

    绝对理性,其实是一种非理性。

    远见太远,也是一种贪婪。

    不仅货币有时间价值,社会行为也有时间价值。

    声誉有时间价值,张爱玲呼吁:成名要趁早。

    感情有时间价值,民谚早总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冯仑曾有妙语:时间决定一件事情的性质:赵四小姐16岁去大帅府跟张学良,她去一年,是作风问题;去三年,是瞎搅和;一去三十年,那就是爱情。

    当下的快乐要比将来的快乐有价值。

    人们愿意消费分散到各个时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人们更愿意在30分钟内慢慢吃掉一串葡萄,而不是一分钟全干掉。

    “傻瓜力量大”,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自欺”可以给人勇气,可以“欺骗”对手,从而在斗争中存活下来。

    其实,过多的资讯对投资者来说并无帮助,有时反而更象一种噪音。

    只有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人类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睡得香,这是亘古不变的思维习惯。

    高手,就是对自己诚实的人。

    预测准确度越高的人,越少出现过度自信的现象。

    正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顶级交易员、桥牌高手、专业赌徒很少会表现出过度自信。尤其投资新手,刚刚上手时,那种自信,溢于言表。

    人类的终极追求是幸福,而不是金钱。

    曾有一个富人触犯刑律,要被剥夺生命。最后他自愿捐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油田,以求免死。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东西真的很廉价。

    “行动的懊悔”多是短期的,可是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就长期来看却更为痛苦。

    概率法则,是偶然中的必然。

    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认运气。把运气视为唯心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

    绝大多数人都是概率盲,就如同有些人天生就是路痴一样。

                                                        李 剑 2010.4.12于深圳

                      

    作者:孙惟微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内容简介:
  如果你需要阅读一本耐读、有趣、思想深刻的行为经济学读物,那么本书正是最理想的选择。

    作者从商业、生活、处事、投资等角度将行为经济学讲述得深入浅出。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善于比喻和设问,能够把深奥的理论分析得鞭辟入里、引人入胜。
  “取势、明道、优术”,是长江商学院校训。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取势:双尾理论,帮你打破“长尾”迷思,看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与商机。明道:“中庸先生”和“极端先生”将在本书交替登场,帮你洞察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理论。优术:前景理论、锚定理论、懊悔理论等,帮助你洞悉人性的偏失。

 

   10亿美元一次,你愿意吗?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九变》
    这门源自赌博的科学,必将成为人类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只是概率的问题。——拉普拉斯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算得上是一个理性的人吗?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你的选择倾向是什么?
    先假设一个赌局,导入两个概念。
  10亿美元一下,你愿意吗?
  有一个无聊又古怪的大亨要和你打一个赌:一张10亿美元的现金支票,一把能装6枚子弹的转轮手枪,只装一枚,并随机转动弹匣。只要对着你的头扣动扳机。如果你还活着,就可以把支票拿去兑现。你愿意赌一次吗?
  ■
  这是笔者在某网站发起的投票。近26 000名网友,在权衡利弊后,做出自己的抉择。
  风险喜好(risk loving):决策者常常会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
  风险厌恶(risk averse):也叫风险规避。这种决策者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在这个例子中,其中45%的网友选择了“愿意”,是“风险喜好者”;另外55%的网友是“风险厌恶者”。
  这种赌局叫俄罗斯轮盘,在这无妄的世界里,很多事与俄罗斯轮盘一样邪门。
  其实,人的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笔者后来又做了一个投票。
  假设你患有一种小贵恙。不做手术,不影响生命,仅仅感觉不适。做手术,有83%的成功率,手术失败则毙命。你会选择进行这个手术吗?
  投票结果是,有67%的网友选择了做手术。正如一名叫夏君的女网友所言:“很多手术都是有危险的,但不能为了能活命就不要去治啊。好比女人生小孩都会有一定的危险,难道就一辈子不要生小孩?”
  当然,这只是一次虚拟的赌局,并不能真正测出人的风险偏好。面对真实的世界,宣称“生命诚可贵”的人,可能会禁不起金钱的诱惑,勇闯鬼门关。崇尚“富贵险中求”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也可能放弃赌博。
  人类决策、抉择有什么规律?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怎样鉴别“伪理论”
                  ——兼评《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这是一个“伪理论”横行的世界。
    你或许听说过所谓的“温水煮蛙”理论,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实验,把一只青蛙投进盛满沸水的锅里,结果那只倒霉的青蛙就像被电击似的跳了出来。接着,这些特别变态科学家又把它放进常温的水里,慢慢地加热,那只青蛙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
    但有好事者,真的拿青蛙去做了这实验:把青蛙丢开水里的时候,青蛙一下去就翻肚皮死翘翘了,而先把青蛙放在冷水慢慢烧,那水温度一变化,那青蛙跳的比谁都快。
    也许是青蛙品种不一样吧,对这个理论的真伪,我们倒不必太较真。因为它很迎合国人千百年来“宴安鸩毒,不可怀也”的集体无意识,基本危害不大。
    这个理论比喻生动,寓意“积极”,这成为它广为流传的一个潜关键因素。
    一种理论的流行,往往不是由于它的正确性,而是由于它的形象性、趣味性。
    比如“墨菲定律”说,凡可能出错,一定会出错。“长裙理论”说,经济景气和女士的裙摆长度成反比。这些理论明显有恶搞的成分,但却因为有趣,被作为谈资流传,我们可以一笑置之也就罢了。
    但有些“伪理论”却假冒真理,流毒天下。
    长尾理论的流行,一方面是出版商运作的结果,一方面是它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比喻合我们大脑化简的需要,但如果真的长尾理论去指导事业,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针对流毒甚广的长尾理论(长伪理论),《赌客信条》提出了“双尾理论”,还原了“幂率”的本来面目,并解释了当前全世界都存在的两极分化,中产沦陷现象。
    自古以来,人类就善于归纳。可以说,人脑就是一台渴望解释的机器。假如有一些现象无法解释,人脑就会随便找一条理论苟且解释一下。这就为形形色色“伪理论”提供了沃土。
    在《赌客信条》中批判了各种伪理论,以及被滥用、误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自然科学理论。
    在畅销书《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教授根据“中值回归”举了一个例子:某企业的业务员绩效忽高忽低,老板的奖励几乎没什么用处。奚恺元教授总结说,这是“中值回归”在起作用。
    《赌客信条》则指出,奚恺元教授其实是将在自然界普遍适用的“中值回归”生搬硬套到了社会领域。并怀疑奚恺元所举的例子根本就是闭门造车杜撰的。
    另一个被滥用到社会生活领域的自然法则是“钟型曲线”,作者甚至怀疑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根本就是以科学的名义装神弄鬼。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者将自然法则比作“天之道”,社会法则(丛林法则)比作“人之道”,告诉我们千万不可混淆了两套法则。
    总之,《赌客信条》是一本充满怀疑精神的著作,作者对现存的种种流行理论提出了有理有据的置疑,并给了我们一套鉴定“伪理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