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强:这本书,这件事,这种精神——《再造中国,走向未来》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36:32
王小强:这本书,这件事,这种精神——《再造中国,走向未来》前言时间:2010-07-08 13:27 作者:王小强点击:718次
  1991年,邓英淘出版《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代高潮,售价四元的小册子,精选翔实统计、资料,数学深入,寓言浅出,妙语连珠天大难题: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如日中天;大象肌肉锻炼得再发达,学不成跳蚤那样蹦。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17亿的高峰(照现在的势头,印度届时可能超过20亿)。单凭这一条,“我们无法依靠经典的发展方式实现自身的现代化。”[1]
  经典的发展方式是美国,人口不到全球5%,消耗世界能源的四分之一。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超过美国,世界之最。痴人说梦《大国崛起》,真金白银历历在目,真作假时假亦真,是福还是祸?
  在动物世界里,高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如老虎),一只就可以控制比自身多一至两个数量级的食草动物。设想一下,如果兔子都变成猛兽,那么结局将会如何?[2]
  日本金融危机,世界第二大GDP一蹶不振。亚洲金融危机,小龙小虎偃旗息鼓。倘若大象想改吃肉,首先狮子不答应。[3]所谓经典的发展方式,必须穷兵黩武,方可弱肉强食。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一半,八百个军事基地全球一体化布满。冷战结束了,大中华红尘热客物欲横流,美丽尖沙漠风暴金戈铁马,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热战一天没停,热火朝天。一个军工高科技,一个金融软实力,前一个制高点支撑后一个制高点。山姆大叔不仅越发牢牢掌控能源、原材料,而且越发借助美元霸权、金融“财技”满世界洗钱;直到自己玩大发了“回火”燃成“海啸”,照样还不是吃草的抢着买单?[4]说到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生产方式,物质基础在不可多得也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经济越发展,资源越稀缺。用一点,少一点;你多用了,我就嫌少;这是非战争不能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中国真想和平崛起和谐社会,不仅在制度、体制上不可能照搬西方、照搬美国,而且在能源、原材料,在最基本的发展方式上,“面对当今的世界,她似乎注定只能另辟蹊径。”[5]
  这是邓英淘20年前的眼光。为了回答自己杞人忧天的挑战,邓英淘致力寻求“新发展方式”,多年持续、高度关注,到处搜集能源、材料方面科技进步的最新进展,尤其水利工程、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海水淡化、清洁燃烧、沼气、可降解塑料、太阳能陶瓷等等,与资本主义不可持续发展的穷途末路相对照,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大同理想相联系,与时俱进,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实际问题,苦苦求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模式、特色道路。
  1998年,根据《当代思潮》对郭开的两篇采访,本书第一篇文章,邓英淘从介绍雅鲁藏布江调水的宏伟设想入手,为我们超越经典的发展方式,舒展开再造一个中国的广阔前景。南怀瑾老人家在香港看到文章,拍手叫好说:有气势,文字也好!当时任职广东的王岐山利用职权,特殊安排邓英淘赴港,住南老师处详谈。老人家倡议发起“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究考察委员会”,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资助开办。邓英淘回到北京,我们找郭开多次恳谈,找水利泰斗钱正英、水利部长汪恕诚多次请教,恳请业界权威出面,扛大旗推动千秋伟业。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起名“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替未能真正成立的“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印《工作通报》,有限发送数十份……[6接着,像过去搞课题一样,分工协作读书恶补、专家访谈、座谈会研讨,邓英淘率“三老汉战斗队”展开了马不停蹄的实地考察和密集写作,藏东、甘肃、宁夏、赤峰、三峡、陕北、新疆、贵州、黑龙江、青海、山西、辽宁、湖北……先后出版《再造中国》、《西部大开发方略》,肖梦帮忙编辑《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之二》。[7]
  2003年7月1日,香港50万人上街游行。我赴港突击调研,汇报提纲〈再造一个香港〉。好友“海归”新塑料,拽着老崔办公司,不可开交。“三老汉战斗队”剩下一个邓英淘,孤军奋战继续跑,湖南考察、安徽考察、黄河中下游考察、吉林考察、河北考察、山东考察、江浙考察、蒙东考察、蒙西考察、宁夏水土资源考察、山东可再生资源考察……
  越考察越专业。但凡治水题目,每次调研归来,邓英淘都带回一箩筐现实问题,拜访林一山,促膝切磋;然后,带着更深入的问题和更充沛的自信,再出发。毛泽东管林一山叫“长江王”,邓英淘称他“大禹之后第一人”。老八路打鬼子受伤身残志坚,荆江大堤、丹江口、葛洲坝、三峡论证,外行变成内行,“他负责的工程都取得了成功,在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没有一次失误纪录”。[8]林老晚年双目失明,精神矍铄,思路敏捷,江、河、淮、汉,如数家珍。素不相识的两代人,因为《再造中国》忘年“知遇”,一生治水绝学,不仅倾囊相授,而且隔代激发、升华!
  2008年1月,林一山97岁高龄仙逝。新华社消息:“林一山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习近平、贺国强、回良玉、李源潮、华建敏、陈至立和谷牧、迟浩田、钱正英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9]……
  2007年12月,邓英淘根据七年时间50余次访谈录音整理、写作,然后念给老人家“审听”,不仅编辑出版了20章的《林一山纵论治水兴国》,[10] 而且总结提高过去理论联系实际的诸多论著,凝练出林一山署名的临终新著:《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邓英淘撰〈后记〉交待这本科学专著的写作过程,“外行领导内行”闻所未闻,匪夷所思,感人肺腑:
  此时,林老双目失明已有近十年了。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写作方式。首先,由林老口授这部书大体应该是什么内容;其次,由我据此拟出一个写作大纲及各章节细纲,再念给林老听,逐章节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我依此分章写出草稿。
  每章的内容大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林老以往的著述(如《林一山治水文选》),约占本书内容的50%,其中绝大部分已公开出版,采用摘编的方式纳入本书。二是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的后20余次访谈,由林老口授和我整理,并经林老审听,约占本书的40%。三是根据写作提纲的要求,由我查阅补充某些相关资料及数据,约占本书的5%;四是为保持全书体例的连贯性,由我做了一部分文字处理,约占全书的5%。
  按照上述方式每写完一章,即给林老念一至两遍,林老听后提出修改意见,再由我作文字修改后作为初稿。从第一章至第六章,进行了约一年时间;在2006年下半年,这个稿子送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征求意见。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力量专人负责分章的修改,并征求了其它方面的意见,于2006年12月提出一个修改讨论稿,参与此稿修改工作的同志有(以章为序):潘庆、陈华康、殷瑞兰、余文畴、史立人、陈济生,陈华康等汇总核改。我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于2007年2月返交长江水利委员会再次征求意见。长江水利委员会张美德同志据此作了再次汇总修改,并于2007年7月下旬返交于我,我于同年8月下旬增补了两个附录及后记,作为初步定稿,并由文伏波院士作序,是成本书。
  按照原来的程序,此稿还应经林老审听后最终定稿,但林老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完成这一工作,实为憾事。故由此而致的一切遗漏失误之处均应由我负责。[11]
  理论联系实际,谁不会说?西部大开发,各色研讨会灯红酒绿,高智商智囊出谋划策,思想解放再解放,政策放宽再放宽,跟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惯例接轨,红灯区开赌场,高科技担保繁荣“娼盛!我们到陕北考察治沙,定边石光银、靖边牛玉琴,两个全国劳动模范,两个大字不识没文化,闷头犯傻跟沙漠较劲儿,脑筋不转弯二三十年,两家树林30多万亩。上哪儿找不着一二百个这样的文盲?--不到四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早成没处下脚的森林公园了。[12] 人退沙进,学界媒体呼天抢地的老大难,这么简单一道算术题。什么理论联系什么实际?从石光银家出来,巧遇沙尘暴,别说根本看不见路,连方向都迷失了。
  我的持续胃疼,从新疆考察驱车狂奔8500公里开始。青海调研的司机师傅脾气艮,一路不敢轻易申请放水。实在憋不住了喊停车,我却尿不出来了。从此,”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的普遍真理,一再失灵……2009年4月,邓英淘胃癌出血,大动手术。那以后才知道,他小时候患过肺结核;农村插队十年,落下胃溃疡;多年奥抗显阳性,不宜过度劳累……可我们每一次实地考察,都是邓老汉牵头,从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庄、到工程现场,一行人每到一地,握手寒暄,讨论提问,吃饭研讨,喝酒划拳掰腕子,称兄道弟拍肩膀,谈笑风生,精神抖擞,一分钟不闲着。凡结识过邓英淘的,你们说,谁比得了他的铁板身子骨儿和过人精力?总算,有南怀瑾老人家表彰了: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呀。
  西部什么都不缺,只缺水。西部不调水,现有的人口和生产力规模都难以为继,遑论”大开发“呢。一件早晚非干不可的事,一件眼看毫无希望的事,一件与自家GDP不搭界的事,邓英淘把聪明才智、身家性命都豁上了,费力不讨好,如醉如痴,乐此不疲。班固著《汉书》,按”圣人、仁人、智人……愚人“的品级高下,排列〈古今人表〉。只会流臭汗的愚公(一定也不识字),居然和”立万世法“的商鞅平起平坐,公输般、齐桓公、扁鹊、孙子、吴起、苏秦、张仪、司马错、宋玉、范雎、孟尝君、春申君、秦始皇、吕不韦、李斯、荆轲等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统统等而下之一两个级别,什么道理?
  在北京就喜欢四处爬长城。走大西北调研,一路总能不断遇见长城,明长城、汉长城、秦长城。记得再清楚不过,玉门关外汉长城,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荒无人烟,断垣残壁,两千年前的狼粪、黍稷秆,煌煌光明,万籁俱寂,英淘说话的声音显得格外响:多录点儿,带香港给南老师看!多少次,我们瞻仰各地各朝各色长城,彷徨、惆怅、震撼、感慨:一个民族,一件事,连续干上两千年,因此,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这本书,收集了邓英淘十年奔波的23次实地考察报告,尤其多篇调查研究与读书学习、与专家讨论,不断激荡突飞猛进的新见解。虽然54篇中的13篇,分别有崔鹤鸣、薛玉炜和我参加署名或执笔,全都经过邓英淘发动、规划、组织的讨论。譬如,黑龙江考察,是英淘看到鹤岗住房改革的报道之后发动的。譬如,利用风能提水,对大西线调水的设计思路,可能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特异功能,也是英淘的奇思妙想,并首先完成关键论证的。
  当然,这本书,从封面照片上也看见了,不止体现邓英淘一人的努力。首先”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从未明确说过谁算成员谁不算。除了邓英淘带队一如既往,每次都有不同姓名参加实地考察。更有来不及感谢的更多人,参加讨论,整理访谈,绘制图表,刻制录像光盘,制作电视节目……衷心感谢南怀瑾主持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康典董事长粤海金融控股、[13]王岐山劝广发证券、陈元让开发银行先后赞助课题经费;衷心感谢南怀瑾老人家,虽然主张超越工程调水的”天一生水“,[14]一直关心、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调查研究,1999年为《再造中国》作序,这回又给邓英淘题写书名,赞助大风出书;衷心感谢张木生社长《中国税务》杂志社,不光报销课题经费,而且赞助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参加调研。[15]水利部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16]原本老崔老友,自然和”三老汉战斗队“频繁往来多年……
  最后,衷心感谢邓英淘。2010年春节后,他再度住院。本书最后一篇文章,注明日期2010年2月28日;实际上,3月24日下午才改完传我。4月15日,白南生因胰腺癌离世。邓老汉来电话说,下一本书的题目叫《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接下来,要写完关于农村发展组的回忆……用自己与天地人其乐无穷的战斗人生,邓英淘告诉我们,拿什么判断中华民族是否振兴,真假崛起?不是蒸蒸日上的GDP,不是尾大不掉的外汇储备,是一代又一代,修长城一样传承下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愚公移山锲而不舍的文化精神。
  记得少年时期,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与影响,我最喜欢读的书大部分与历史、军事、政治有关。那时自己所向往的事业是铁马冰河、开疆拓边……而这些历史业绩中闪烁着永恒异彩的奇谋睿智,又激发了我对推理与数学的历久不衰的偏好。后来,尽管少年时代的志向为国家命运的激变所中断,但我为实现自己这种志向所做的准备--历史感和战略观,并没有随之而付于东流。
  熙攘的争斗和浮华的言辞终归是过眼烟云。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惟有那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借鉴和创造,有眼光、有理想的民族才有将来。这个道理对于个人来说,想来也不会例外。[17]
  注释:
  [1] 邓英淘:《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中信出版社1991年,第11页。
  [2] 邓英淘:《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第21页。
  [3] 2010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澳大利亚电视台专访,实事求是,大言不惭:“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所以中国领导人会理解,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去采取一个新的、更可持续的模式,使得他们在追求他们想要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应对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挑战。”(http://forum.prisonplanet.com/index.php?topic=166985.0)
  [4] 推荐梁晓:〈谁来养活美国?〉《世界是平的吗?》第七章,(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
  [5] 邓英淘:《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第22页。
  [6] 历时十年的各期《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工作通报》,以及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办的《调查研究通讯》,可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网站:www.ecrcass.com。
  [7] 上述图书可见大风网站:www.strongwind.com.hk。
  [8] 杨世华主编:《林一山治水文选》编者的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另可参见杨世华主编:《葛洲坝工程的决策--林一山治水文集之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新闻中心编:《林一山与长江人》,武汉出版社2001年;卢跃刚:《长江三峡:半个世纪的论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林一山:《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等等。
  [9]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87393/6789835.html。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编:《林一山纵论治水兴国》,长江出版社2007年。
  [11] 林一山:《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后记,长江出版社2007年,第187-188页。
  [12] 寡妇牛玉琴,一户治沙11万亩!石光银原来生产队长,组建公司种了六千万棵树,治沙20万亩。他专门带我们参观几片杨树密不透风,因为被政府规划成“生态林”,间苗都算违法“砍伐”(详见本书〈陕北生态建设考察报告〉;更详见杨莹整理:〈一户治沙11万亩!--靖边县农民牛玉琴访谈纪要〉、〈联合190户贫困户治沙20万亩--定边县农民石光银访谈纪要〉;邓英淘、王小强、崔鹤鸣:《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351-361页)。
  [13] 亚洲金融危机,粤海重组,粤海金融控股解散。康典现任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推荐参阅粤海金融控股研究部:《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香港)青文出版社1999年)。
  [14] 详见邓英淘、王小强、崔鹤鸣、杨双:《再造中国》序言,文汇出版社1999年;和孙健一:〈中国古代人工降雨的科学探索〉,《香港传真》No.2010-23。
  [15] 张木生2009年4月年满60岁,退休到中国税务学会(推荐参阅张木生:《超越左右说实话》和《改造我们的历史文化观》,(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2010年)。
  [16] 许新宜后任南水北调局副局长、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17] 邓英淘:《邓英淘集》自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相关简介:王小强,香港桑尼研究公司总经理。《再造中国,走向未来》(香港)大风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作者邓英淘,为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之子。)
  (刊于《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0708129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