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感染快速愈合方法(倪医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6:31:20
艾灸后经常会出现水泡,那是好的现象,说明体内的寒湿出来了, 灸后不收口叫cai, 就是一个病字旁,里边一个出差的差字,内经中讲得cai必愈.这是好事.病就是顺灸破的地方往外走,没走完就不会好,走完了就好了.如果常时间不好,说明在施灸处以下还有大经不通,想办法打通就好了.
 体内寒湿重的人,往往水泡破了不封口,此时可以用:白朮粉與黃連赤小豆粉,等量混合後,  抹在脓疮上,保持干净,就可以封口了。 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神农本草经
黄连 气水味火,除水火相乱的湿热                   -陈修圆
白术 甘,温,去死肌,止汗,除热                   -神农本草经
黄连白术赤小豆 苦甘化阴祛湿消炎 ,生肌之效也                      
汤火伤灼: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惟止痛,又且灭瘢。此乃金山寺神人所传方。(洪迈《夷坚志》)灸疮飞蝶,因艾灸讫,火痂便退,疮内鲜肉片飞如蝶形而去,痛不可忍,是火毒也:大黄、朴硝各半两,为末,水服取利即愈。(张杲《医说》)[卷八] 灸疮调治歌     灸疮不发气血竭,七日发脓病必除,发后膏贴防外袭,薄连葱荽净疮污。
    【注】凡灸诸病,灸疮应发不发,是其气血大亏,不必复灸,即灸亦多不能愈。过七天之后,艾疤发时,脓水稠多,其病易愈,以其气血充畅,经络流通也。发后贴膏药者,防其六淫外袭也。如灸疮黑痛,脓汁污秽,乃艾火毒盛,必用薄荷、黄连、葱皮、芫荽煎汤,洗之自愈也。
    
[卷八] 灸疮膏药歌     芩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当归好,薄荷川芎与葱白,香油煎药粉成膏。
    【注】以上药味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滓,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
 治灸疮--针灸资生经    下经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今用赤皮葱三五茎去青。于 火中煨熟。拍破。热熨疮十余遍。其疮三日自发。予见人灸不发者。频用生麻油渍之而发。亦有用皂角煎汤。候冷、频点之而发。亦有恐气血衰不发。于灸前后煎四物汤服。以此汤滋养气血故也。盖不可一概论也。予尝灸三里各七壮。数日过不发。再各灸两壮。右足发。左足不发。更灸左足一壮。遂发两月。亦在人以知取之。若任其自然。则终不发矣。此人事所以当尽也。
       凡着灸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煎汤。温洗疮周回约一二尺。令驱逐风气于疮口出。兼令往来不滞。自然疮坏疾愈。(今人亦有恐水杀人。不用汤淋。)若灸疮退火痂后。用东南桃枝青嫩柳皮煎汤温洗。能护疮中诸风。若疮内黑烂。加胡荽煎。若疮疼不可忍。多时不较。加黄连煎神效。
       凡贴灸疮。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棉。冬用兔腹上白细毛。猫儿腹毛更佳。今人多以膏药贴之。日三两易。全不疼。但以膏药贴。则易干尔。若要脓出多而疾除。不贴膏药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