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工业城市五金机电设备城之分布与简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4:50:10
引言:对于在外做工程之不易,想必业内的同仁深有体会。特别当辗转于国内各大城市时,每个地方的资源和方位,包括当地政府税务机关所在地,经营优惠政策,当地人的办事方式都要去一一了解和熟悉。如果说拿到工程只是一个开始,那么接下来的筹划准备是非常细致与琐碎的。一个项目经理不只要整体布局,和业主的界面交涉问题,技术方案实施问题,材料设备到场交期确认问题,进口设备报关问题,甚至包括项目组成员的吃喝拉撒睡及许多后背方案都要考虑到。
为了保证采购与安装的品质工程设备材料大部分从原厂发送至工程所在地安装现场,但小部分的零星材料或者辅助材料设备需要因地制宜,此部分机动性太强,采购时间紧迫,如果没有预见性、工程经验和灵活操作性,还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缺了它们,虽不至于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与质量,但很多关键的工作还是无法展开。此部分应该被归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措施费而列入标单中。

要控制,信息是很重要的。目前查找当地资源信息一般是3种途径:1.城市黄页 2.因特网 3.114查询台(民用比较多)
根据以上来看,你需要配备网络、一部车、导航仪。
就以往项目经验,总结了以下比较实用的城市工业供应资讯

上海 北京东路 生产资料街 华东

北京路在上海开埠初原是通达黄浦江4条土路之一。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始筑从外滩到界路(今河南中路)的新路名为领事馆路,咸丰四 年(1854年)延筑至浙江中路,同治四年(1865年)起命名为北京路。光绪二年(1876年)北京路延伸到西藏中路,共1683米,1945年改名为 北京东路。光绪十三年(1887年)北京路向西延伸,1945年命名为北京西路。1990年,北京西路辟通至乌鲁木齐北路,与愚园路连通,北京西路东起西 藏中路,西迄愚园路,长3501米。

    五金街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商在沪洋行兼营五金商品,同治六年(1862年)起华商开设顺记、生昌、福安等五金号,经营五金、钢铁、五金零件、玻璃及铜锡器皿 等五金商品。20世纪初上海迅速成为全国性五金交易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棉纺、轻工发展较快,五金业兴旺,分工趋细。划分为五金业、铁业、钢条旧 铁业、五金零件业、铜锡业、玻璃业、旧五金业、旧杂铁业、旧油桶业等。据历年《上海商业名录》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路有商号32个行业 89户,其中经营五金有铜锡业源裕荣五金店、丁森记五金店2户、铁行源大铁号1户。1918年北京路有各业商号99户,其中五金业28户。1925年区境 内有五金业共311户,北京路及其周边路段有37户。其中钢铁业集中北京东路、浙江中路一带,五金零件、玻璃业分布在河南路、浙江中路附近,装潢业集中在 宁波路,铜锡器皿业集中福建中路,铜锡业、五金杂铁业集中在北京东路。30年代起至1937年八一三爆发,由于闸北、虹口五金业主纷纷逃入租界,北京路五 金经营户数大增,初步形成北京路河南中路与西藏中路之间的五金商业街。1938年北京路有各业商号419户,五金业123户,其中专营88户,兼营35 户,并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五金店为主,成为五金业最集中之地。从此确立了北京路五金街在全市的主导地位。

    1941年日军进入租界,掠夺战略物资,强行低价征购,北京路五金业损失惨重,各业陷于停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厂矿复苏,交通渐畅,外地客商增加,进口商品涌入,美国剩余物资充斥市场,北京路五金业一度市面繁荣。1947年北京 路有各业商号530户,其中五金业192户。在北京路两侧还发展形成顾家弄旧五金市场、厦门路钢铁市场和牛庄路电器市场等。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发行金圆 券,施行限价政策。五金业在市场抢购、政府征购、军队征借征用下元气大伤,业务几近瘫痪,艰难维持度日。

    1949年上海解放前全市有五金商号608户。黄浦区247户,资金124.54万元;北京路74户,资金72.96万元,占全区 58.58%;从业人员595人,占32.71%。其中资金超1万元的有长风、信大祥、同兴祥等15户。经营的五金商品90%是从英、美、德、日、荷等国 家进口的舶来品。销售面向全国各地,30~40年代向外地埠间销售比重五金器材占60%、钢铁占70%、旧钢铁占80%、五金零件和玻璃占40%。北京路 五金价格的波动影响到市内外。

    综合性生产资料街 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成立华东区国外贸易总公司,五金业始有国营经济。当时五金器材物资大部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部分私商利用封锁禁运、货源紧 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五金市场激烈波动,在1949年10月、1950年7月和1951年7月出现三次大的涨风。人民政府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国 营商业经营五金商品并确立领导地位。1950年11月在北京东路851号成立中国工业器材公司华东区公司上海五金机器分公司(后改为上海五金机械分公 司),组织进口、扩大收购、加工定货、增加货源,从而平稳市场供应。1952年整顿私商违法活动。11月筹设新型五金交易所,该年底国营五金业商品流转额 占56.22%。当年北京路(福建中路—西藏中路)有五金、五金零件、钢铁、铜锡、玻璃五金、纱绳五金、电器等商店210户,从业人员1475人。 1953年上海五金机械分公司又在北京路开设国营工具和建筑五金商店,同年底北京路五金销售由批发为主转为零售为主;销售地区从面向全国转为以市内为主。 1954年起国营公司增加收购,实行包销,控制货源,营业日盛。私营五金业日趋困难,几家典型大户普遍亏本。1955年底全市五金业251户赢余仅24 户,亏损227户,占90%。私营业主、资方人员要求公私合营呼声日高。1956年1月黄浦区私营五金业主全行业公私合营。2月25日成立五金区店,由五 金商业、五金零件、玻璃业、铜锡业、和旧五金业共321户、从业人员2197人组成,其中北京路五金商号115户。

[北京路生产资料街]

    公私合营后黄浦区政府以“生产资料相对集中,生活资料方便消费”原则对北京路网点拆、并、转予以调整。被调的有永益(今东海阀门管件公司)、利泰祥(今第一五金商店)、同茂等,扩大源裕(今上海橡塑五金商店)、蔡仁茂(今光芒玻璃商店)等。这样调整方便生产,促进消费。

    1958年北京路区属商店13个行业、76户,其中五金交电业46户,占60.53%;五金业网点少了,但规模不同,程度有所扩大。综合、 饮食、副食品、医药、粮食、纺织品等12个行业30户。既照顾各行业配套,又确定以生产资料采购供应为主的发展方向。北京路五金街扩大为综合性生产资料 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五金商品从90%靠进口到90%为国产品,但重要原材料和生产资料均要计划供应,要向各级主管部门申请计划 指标、配额。北京路五金商品对全国供应品种扩大,数量增加。1957年向全国供应362种,1960年增加到430种。1961年困难时期销售下降,北京 路五金街不景气。1964年起五金销售逐渐恢复,经营业务转好。

    1966年“文化大革命”使北京路五金街服务质量下降、经营品种单调、传统特色消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严重受到影响。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路五金街才逐渐重新恢复生机。

    上海十大专业特色街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营五金商品逐步取消各种计划和指标的限制,北京路生产资料街进一步发展,行业结构进行充分调整。 80年代以来市内外客商、三产首先纷纷置换北京路烟杂、油酱、菜场等非生产资料小型商业网点,先后有20余户改营生产资料;其次动迁北京路山东中路——江 西中路间沿街居民,破墙开店开设各类五金商店18户;三是利用文化、教育单位的底层场地。如黄浦剧场底层、贵州剧场全部开出五金商场,出租汽车公司改为强 生物资公司等。至90年代以北京东路五金街为轴心又向北京西路延伸,还向两侧的四川中路、河南中路、福建中路、浙江中路、贵州路、厦门路、宁波路、牛庄路 等支马路发展和辐射,形成更为繁荣的北京路经营生产资料商圈。

    1992年北京路(外滩到成都北路)共有商店327户,其中经营生产资料商店251户,占76%。区属商业企业137户。8条支马路共有各 类五金店200多户。经营生产资料有机电、交电、阀门管件、机动刀具、橡塑、水暖设备、玻璃、船舶五金、纱绳、有色金属、装潢五金、建材、化工原料、不锈 钢等60多个大类,数万个品种。并恢复钢铁、物资等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五金商店类型从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国有、集体、民营、个体、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发 展。除市区商业部门五金网点外还有物资局、纺织局、公用事业局、教育局、化工局、航道局和外地等40多个部门的197户。进货渠道打破向批发站司进货局 限,绝大多数自行采购,有的五金工具直接向国外进口,成为一批国际著名品牌的特约经销商、代理商。自行采购比重1980年占20%~30%,80年代中期 占60%~70%,1992年占95%以上。年创利百万元以上的大型五金企业共37户,年创利2.16亿元。其中市属企业17户,区属企业20户。

    1993~2000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各区县生产资料市场兴起的冲击下,中外客商仍然纷纷抢占北京路及周边地区,形成以北京路为主,南到 天津路,北到苏州河的非字块状结构的经营生产资料的大商圈,仍然是上海市经营生产资料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1999年被市商委命名为上海市十大专 业特色街之一。同年底北京路共有商业网点289户,营业面积7.15万平方米,销售额28.99亿元,税收额4116万元。其中经营生产资料的企业212 户,占73.4%;营业面积4.83万平方米,占67.6%;销售额24.30亿元,占83.8%;税收3105万元,占75.44%。

    1999年,北京路加上周边支马路地区经营生产资料企业总数达802户,营业面积10.88万平方米,销售额75.81亿元;分别占全区经 营生产资料行业的53.11%、27.76%和49.71%。就企业规模分析,全区年销售在1000万元以上的经营生产资料企业有206户,1999年销 售121.37亿元;北京路连周边地区104户,年销售60.10亿元;北京路51户,年销售20.16亿元。全区年销售在亿元以上经营生产资料企业31 户;北京路连周边地区17户。

    北京路经营生产资料大类齐全,品种丰富,售后服务完善。经过不断经营结构的调整,已有60多个大类,几万个品种。商品辐射全国各地,有关大店名店都有下厂的访销队伍,起到了工农业生产的桥梁纽带作用。

    北京路生产资料行业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向外拓展。每年集中举办北京路生产资料交易会。1995年起发展为每年春秋两次交易会。 1993~1999年共举办10届,累计销售金额7.856亿元。其中1998年秋季的北京路生产资料交易会由黄浦区和南京市白下区商业局在南京共同举 办,进一步提高了北京路生产资料街在市外的知名度。

    北京路上有一批大店、老店和名特商店。1992年统计北京路及其相临路口拥有一批大店、老店和名特商店共33户。其中百年老店3户,名特商 店3户,年创利百万以上大店32户。经营五金类生产资料的有28户,占84.8%,其中市局属企业10户,区属企业18户。1993年北京路由国内贸易部 命名的名特商店1户,为上海东海阀门管件公司。1996年新增加名特商店11户,分别是:红光电器公司、建东五金机械商店、上海橡塑五金公司、伟力五金商 店、上海刀锯机械公司、新兴筛网五金公司、东海同茂五金公司、一五金集团下属工具分公司、电动工具分公司、进口工具分公司、轴承分公司等。至1999年北 京路共有名特商店15户。

    1992年起,为突出北京路生产资料街的专业特色,黄浦区政府加快了地块改造的力度,建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桥头堡科技京城,组建了上海第一 五金商店(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公司,增加了一批生产资料经营场地。北京路两侧共有地块37幅,占地44.8万平方米。其中已改造地块8幅、5.58 万平方米,占总数的12.45%。其中北京东路5幅:银河大楼、物资大厦、大东海物资中心、上海科技京城、东银大楼。北京西路3幅:黄河大楼、京沙住业大 楼、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另有地块4幅已实施动迁,6幅已有规划。

    一批项目改造增加了生产资料经营场地。如银河大楼底层1000平方米开设上海黄浦五金交电机械公司;上海金机集团建造物资大厦并在3500 平方米裙房内开出金机商场;大东海综合商社对北京东路菜场改扩建,开设3500平方米的大东海物贸中心;一五金集团和浦发银行合作开发、建造东银大厦,裙 房5000平方米开设生产资料综合性商场。共计新增生产资料商场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

    136街坊成街坊改造后建成上海科技京城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桥头堡。北京东路136街坊即原来的71街坊,南临北京东路,北接厦门路, 东西两端分别为福建中路和浙江中路。1992年黄浦区房地局和新加坡长立国际投资公司合作进行开发、改造,是上海市中心第一块批租改造的旧区。后由新黄浦 集团进行旧区动迁改造,1992年动迁,1993年6月开工,1998年竣工。耗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0.6万平方米。是当年全市最大的建筑群。对 此大型建筑群的定位,黄浦区政府和新黄浦集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随着五金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产品要提升商品科技含量,从机电产品向高科技电子产品的转 移,从而带动整条街功能转移。最后,定位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上海科技京城。1999年1月经市政府命名的“上海科技京城”正式挂牌,目标是使上海科技京城的国家基地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孵 化器。1999年9月“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创业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已云集企业1289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65%以上,2002年注册企业上缴税收已达 2.4亿元。集聚140多家集成电路和软件设计企业,集中国内科技园中的佼佼者。如上海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清华晶芯微电 子有限公司等,其中80多家软件设计企业2002年销售产值超过12亿元。已建立了“国家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技术平台”、“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 促进中心”等,引进、开设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上海赛格电子市场,建立电子产品的物流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科技京城园区管理公司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市工商 局黄浦分局成立“科技京城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组”,试行工商注册直接登记制。从而完整实现科技京城技术创新、产权交易、创业人才、风险投资和电子物流五大中 心建设。

    上海第一五金商店(集团)公司。位于北京东路679号。1992年10月原黄浦区五金交电公司“一分为三”组建3个经营性公司之一。下属有 五金工具、建筑装潢、电动工具、机械设备、轴承商店、进口工具总汇、浦东分公司、量刃具分公司、机动刀具分店等9个分公司。还有物业、五鑫商业发展等有限 公司、汽车配件、电动工具、五金工具、建筑装潢等分公司和连锁公司共7户子公司,2000年营业面积420平方米、职工305人、年销售6867万元、年 利润192万元。

    1994年12月集团与浦发银行社保部、上海华联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北京东路137街坊B块,建成占地6900平方米,28层的东银大厦。现已开出5000平方米的东银五金商场。

    上海橡塑五金有限公司。地处牛庄路580号。1997年7月由上海第一五金(集团)公司进一步拆分而成。1998年8月地处北京路的上海橡胶塑料五金公司、金黄浦机械公司、伟力五金公司等3户企业进行改制组建上海橡塑五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

    公司下属有上海橡胶塑料五金公司、金黄浦机械公司、伟力五金有限责任公司、利泰祥工具公司、锦艺装潢总公司、京东化工原料有限公司、中商玻 璃有限公司、金力祥五金机械有限公司和必优玻璃有限公司等9户子公司及控股、合资、托管企业20家。主要经营有橡塑制品、五金机械、电动工具、轴承轴壳、 电器仪表、化工原料、装潢材料等12个大类及电动工具零配件供应和维修、玻璃制品加工、企业及家庭的装潢等。经营商品60多个大类,5000余种。

    1999年3月托管锦艺装潢总公司,对锦艺的资产、经营、管理进行梳理,解决贷款担保、清理库存、规范制度等。8个月后减亏25%。上海京东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由上橡公司控股51%,原职工作为自然人共同出资,1999年投资回报率达到30%。

    上海金机(集团)公司。地处北京东路465号。1992年11月由黄浦区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和黄浦区土产杂品公司合并组建而成。下属独立核算单位61个、网点141个、职工2439人。

    市政建设和地块改造使集团网点从141个减少至112个;营业面积从17548平方米减少至15139平方米。职工1895人。 1998~2000年深化改革,国华瓷器商店、中艺塑料制品厂、永红水暖阀门商店先后改为股份合作制;东风风动工具、华光电工器材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 司。

    集团坚持一业为主,多元拓展;调整结构,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形成一店一品一系列。如国华瓷器商店的中外日用瓷系列;东风风动工具公司形成系 列产品专卖,还发展总代理、总经销,取得“复盛牌”空压机、“日立”和“牧田”牌电动工具在华东、上海地区的总代理、总经销权和湖南长岭化工总厂催化剂在 华东的总代理权。开设分店和联销店12家。1996年起开展进出口业务。1993年集团建造座落在北京东路465号的上海物资大厦,于1996年底全面竣 工。集团商场同年10月开业至12月底已完成销售额9544万元。

    1997年金机阀门管道制造有限公司与昆山机械阀门总厂工贸结合联合成立上海金机集团昆山机械总厂,生产“金机牌”阀门,其产品质量已通过ISO9002认证,产品已成为金山石化、宝钢、高桥电厂等国有大企业指定供货商。

    上海大东海综合商社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北京东路649号。前身东海阀门管件总公司为1992年10月原黄浦区五金交电公司一分为三组建的3 个经营性公司之一。1993年后拥有11家分公司和6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有阀门管件、进口机电、有色金属、工业玻璃、刀锯、气体、筛网等18个大类8万余 种商品。1995年12月更名为大东海综合商社。

    1996年被列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1996年起公司用拓朴计算机网络实现总公司范围内大联网,并获得“国内贸易部优秀管理单位”和 “市级优秀管理企业”证书。1997年开设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大东海综合商社物贸中心。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的方式,代理经营沪产机电产品、国贸名品 和世界五金精品,已成为北京路五金街一个新的亮点。

    1997年12月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公司制改制。由大东海综合商社、上海七百集团有限公司、长发集团长达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大东海职工持股会及26位自然人共同出资发起设立大东海综合商社股份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2000万元。

    2000年商社下属单位进一步改革:将“东方”、“奋勇”两个企业网点经营权等按市场价在业内售让,用职工工龄补偿、置换,企业步入民营企 业。对物贸中心实施资产重组。用转让国有股权和实物补偿亏损方法,购并物贸中心,并实行股权转让。国有股下降到10%,而企业内部经营者和持股会上升到 83.5%,基本上改制为民营企业。

    文化设施和名企 上海开埠后,西方近代文化输入,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北京路及其周边支马路段长期来形成一批有历史渊源的文化设施。

    19世纪60~70年代北京路圆明园路周边有为西方侨民服务的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图书馆、兰心戏院。虎丘路上有早期的上海博物院。

    解放前临近北京东路的圆明园路上有西方各国基督教各宗派的驻华机构。先后在圆明园路建有真光大楼、协进大楼、女青年协会大楼,在香港路建有 圣经公会大楼,在虎丘路建有基督教青年协会大楼(现虎丘公寓)、广学会大楼,在北京东路建有主日学合会大楼等7幢大楼。在楼内办公的各国宗教团体有英国基 督教伦敦会驻华总部、英国浸礼会、英国圣公会、美国浸礼会、美国监理会及其他差会共40余个在华总机构。并设有文字出版广播等宗教宣传机构,如广学会、圣 经公会、广协书局、中华浸会书局以及上海福音广播电台等。在四川中路近香港路还设有青年会中学(现浦光中学)和内设各种运动场地的四川路青年会活动基地。

    解放后区域内近北京东路设有全国和市级基督教团体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协会以及所属上海市会等。

    1926年11月,靠近北京东路的贵州路239号开出北京大戏院,后改名“丽都剧院”,曾经是以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尹桂芳为团长的“芳华越剧 团”的专业演出场地。在1960年前后芳华越剧团调到福建福州市,剧院恢复放映电影。1974年改名“贵州影剧场”。1990年剧场拆除改造为黄浦区物资 公司商场。1934年2月在北京东路780号开出金城大戏院,该院为联华、艺华、电通等国产影片公司的首映阵地。1935年电通公司故事片《风云儿女》在 金城首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同年8月16日上海音乐、戏剧、电影界人士在该院举行聂耳逝世追悼会,《义勇军进行曲》悲壮旋律 再一次响彻金城大戏院上空。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此,金城大戏院在1999年被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8年曾改为以演出淮剧为主的专业剧场,由周恩来建议改名为“黄浦剧场”。目前底层开设金光机电五金经营部和金城机电店,二楼放映电影。北京东路附近 其他剧场还有靠近福建路桥的专演绍剧的老闸大戏院;北京东路674弄内原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名伶筱丹桂生前演出的浙东戏院等。在1958年前后均已改作剧团 团部或单位会场。

    北京东路2号从1951年起就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所在地。上海最早的官办广播电台是由交通部在1935年收买的美灵登电台改建而成,播音室 设在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内。1949年5月27日市军管会接管上海广播电台,建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并于1951年3月迁入北京东路2号。民营电台通 过整顿改造加入上海联合广播电台,于1953年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后人民广播电台自建播出中心,宣传规模迅速扩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一系列 调整改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已有13个频率、8套节目,周平均播出时间113个小时。自办节目2/3以上。于1996年10月迁址到新建的虹桥路广播大 厦。北京东路2号成为广电局办公楼。

    北京路上有一批历史上著名的企业。

    祥生汽车公司。于1919年开业,原总管理处设在武昌路。1931年祥生汽车公司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总管理处迁到境内北京东路800号。该 公司顺应国人民族自尊性和爱国心理,用40000电话号码,象征4万万同胞,宣传“中国人要坐中国人的车”,使祥生公司声誉雀起。至1937年该公司拥有 汽车248辆,设分行21处。解放后的1951年祥生公司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的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统一经营全市出租车业务。1985年前 后北京东路800号开出强生物资公司,经营生产资料。

    中法大药房。地址北京东路851号。该药房是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黄楚九等9人合资创办,原址汉口路,1929年北京路大楼建成 迁入新址。在20世纪30~40年代是上海一家规模颇大的药房。除北京路总管理处外,市内有分店5家及附属中法生物研究所、中法化学制药厂等7所。自制和 经销象牌商标的家用药品、化学药品、医疗器械等,有赐尔福多、艾罗补脑汁、艾罗疗肺药、龙虎人丹等品种。二、三楼是附属事业办公室,四楼设“大陆广播电台 ”。

    1956年公私合营后歇业,现该大楼为装潢和建筑五金分公司。

    上海友谊商店。位于北京东路40号,占地2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7170平方米。属上海市对外供应公司,创办于1952年,1985年 6月迁现址。是一家专为外宾、华侨、港澳同胞、台胞服务的大型综合商店。环境舒适,服务设施先进齐全,经营各类商品50多大类3万多品种,还有外币兑换、 国际托运、保关保险等各种服务项目。以零售为主,兼营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后已向国内广大消费者开放。目前,由于日用消费品的丰富,友谊商店在市场竞争中 已失去原来的货源优势,有待进一步体制改革和调整经营结构。

(谢君佐)




天津 新南马路五金机电城 华北

新南马路五金城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部,是中国五金百年老市、全国百强专业市场——南马路五金城的整体西移、改造升级项目。新市场总占地面积524亩,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在一脉传承老市场品牌和火爆商业氛围的基础上,对市场软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实施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建成一个集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现代商务办公、信息化管理、品牌展示、电子商务、会展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五金专业市场。面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环渤海发展带来的蓬勃商机,新南马路五金城将凭借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吸引全国实力的供应商、贸易商、经销商、采购商入城经营和采购,形成品牌、产品、价格、规模、上下游资源、信息、服务、人力的综合竞争优势,到2010年,市场预计销售额将突破300亿元,真正成为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国际的“环渤海五金机电商业中心”,为全国品牌厂商和经销商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平台。
1楼 国际工具馆: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量具及电气动工具附件等

  2楼 日用五金馆:刀、剪、炊具、锁具、门控五金、厨卫电器等

  3楼 电工电器馆:开关插座、工业电器、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电线电缆、安防设备、成套设备、桥架等

  4楼 机电设备馆:焊割设备、机电设备、通用零部件、各类机械五金配件附等轴承、泵、阀、空压机、减速机

  5楼 国际数控馆:数控机床及大型机械设备订单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




武汉 烽火机电大市场
 
武汉烽火机电大市场是由武汉烽火集团投资兴建的专业机电市场,坐落于武昌武泰闸南端,长江大桥与三桥中段,前临白沙洲大道(原107国道),后靠黄金水道长江,居中环线之内,并与武昌火车站、宏基客运站毗邻、距武汉天河机场仅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市场覆盖湖北全省,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周边省市,是武汉市最有活力的黄金地段。
  市场占地108亩,经营面积60000平方米。门面678套,每套门面自成一体,内设厨卫;并配有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20000平方米的库房及加工区,是集商务办公、市场销售、仓储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华中地区经营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专业机电市场。市场周边云集着烽火钢材、汽车交易、水暖管材、竹木、废钢交易等专业市场及物流公司,集聚效应显现可为商户联动提供最大优势。
  武汉烽火机电大市场本着“诚信双赢共同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以商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真诚促动商家发展成功。保证客户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惠的价格。


汉口顺道街五金机电一条街
武昌 大东门机电市场 华中

北京
成都
重庆
深圳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