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家底"大盘点(从业人员分布图) -- 中国发展门户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6:05:06
中国文化产业"家底"大盘点(从业人员分布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6 月 17 日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旅游文化保护文化产品文化建设文化服务增加值
红红火火发展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究竟有多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会有多大?怎样用数据去度量和描述文化产业?这值得思量,也值得期待。
长期以来,“数据缺失”是文化产业的一个“软肋”——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形象描述多,实际数据少。这不仅对宏观决策难以提供参考依据,也难以为业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其实,早在2004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统计局牵头组成了课题组,提出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此分类标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统计的口径比较接近。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也以此为标准,收集了大量文化产业第一手数据资料。近日,国家统计局对这两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权威解读,让我们从这场“数字盛宴”中,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轨迹,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

传统节日拉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海豫园在端午节期间,推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开发了大量文化旅游产品,图为带有脸谱图案的端午香包吸引海内外游客。刘颖摄
文化产业“盘子”有多大
文化产业到底包括哪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统计标准——欧盟的文化产业统计包括了建筑学;加拿大的文化统计包括了建筑和设计;澳大利亚的包括了设计和体育;而美国,文化产业更是“巨无霸”,是包括艺术、休闲和旅游、体育、信息和通信的“大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能达到50%以上……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采用怎样的统计口径,整个文化产业的“盘子”有多大?
马京奎(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司长):在经济普查中,国家统计局把“文化及相关产业”简称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按此分类,文化产业共有9大类和24个中类,包括国民经济行业中的99个小类。
文化产业的9大类别又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意义上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层”,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为主的“外围层”,三是生产销售文化产品的“相关层”:
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四类;
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类;
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类。
旅游业是否属于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的第六大类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有“旅游文化服务”,它包含旅行社、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动物观赏服务等。

法人单位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的省份(单位:亿元)
体育是否属于文化产业?美国体育业是被计算在娱乐产业中,而在中国的统计中,体育业没有被包含在文化产业中。
对比2008年和2004年的数据,文化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对增加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2004年相比,2008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7630亿元,增长121.8%;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提高了近0.3个百分点。据最新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相当于同期GDP的2.5%左右。
2008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中,进一步摸清了文化产业的“家底”:
单位数量增多。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8万个,与2004年相比,增长近45%;法人单位数增长最多的类别是“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增长216%)和“外围层”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长111%)。
资产总量增加。2008年,法人单位拥有资产总计27487亿元,比2004年增长50%。资产规模扩大显著的类别是网络文化服务(增长157%)和其他文化服务(增长115%)。
发展速度较快。从实现的增加值角度看,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4-2008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
值得强调的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增加值”和“从业人员”两个指标最能体现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
“增加值”反映的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和贡献。2004年,文化产业中只有相关层的机制纸及纸板制造这一个行业小类的增加值超过200亿元。而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有10个行业小类的法人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再从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人均增加值上看, 2008 年为7.11 万元,比2004 年的3.55 万元增加一倍。这些都说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从业人员”反映的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和对就业的贡献。文化产业从业总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82万人,比2004年增长18.6%,占全国从业人员(77480万人)的1.53%,占城镇从业人员(30210万人)的3.91%。
据统计,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玩具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文化用品制造四个行业,共计有从业人员339.8万人,占相关层全部就业人数的74.7%,仅玩具制造就创造了90.2万人的就业机会。
文化产业动力哪里来
在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中,共有45个小行业是从事文化服务业的,这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从2004年的67.2%提高到2008年的74.5%。
统计显示,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规模扩大
。每个行业经营性单位增加值所占比重,反映了这一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活力所在。
那么,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何来?
马京奎: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依靠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先行改革的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发展进度也相对较快。比如,作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出版发行行业是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快、成效较大的领域,其市场化程度都较高——图书出版84.7%,报纸出版71.7%,期刊出版67.1%,音像制品出版88.0%,电子出版物出版91.2%。在第二届“文化产业30强”中,12家是出版发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些数据和事实,充分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所界定的45个文化服务业中,每个行业均有经营性产业活动和公益性事业活动之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核心层、外围层中的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相关层中的所有单位一般都已实现市场性经营。2008年,这45个文化服务业中,经营性单位实现增加值2710.45亿元,公益性单位实现的增加值为928.62亿元,而2004年的经营性单位增加值仅为861.36亿元,公益性单位增加值仅为420.77亿元。这说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方面成效明显。
2008年,我国文化服务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90%以上)的有14个行业,分别为摄影扩印服务、广告业、其他计算机服务、旅行社、知识产权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室内娱乐活动、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会议及展览服务、电子出版物出版、游乐园等。
市场化程度低于20%的有9个行业,分别为专业性社会团体、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人文科学研究、群众文化活动、烈士陵园纪念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广播。这些行业也正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保持其公益性特点的单位。
2008年,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2004年有所提高,2004年均在20%以下,现在分别为23%和32.7%。这些数据反映了这些行业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相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这些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更大。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分布图

电子图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产业。
文化产业效益怎么样
文化产业是“烧钱”还是“挣钱”?文化产业的市场模式能否支撑可持续发展?这些关于文化产业的效益问题,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是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资本是逐利的,当看到一部《建国大业》就能有超过4亿元的票房收入时,资本显然嗅到了味道。可当看到投入一些文化领域,迟迟不见效益时,资本又开始徘徊了。面对文化产业的多重属性,社会资本是否会碰上“玻璃门”或“弹簧门”?
马京奎:通过利润等指标看,近年来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08年文化服务企业法人单位的营业利润为981亿元,比2004年增长5倍多。在45个文化服务行业中,营业利润亏损的行业由2004年的17个减少到2008年的2个,营业利润超1亿元的行业有33个,营业利润超10亿元的行业有16个,营业利润超100亿元的行业有3个。
营业利润位列前6名的行业依次是:广告业(260亿元),其他计算机服务(112亿元),旅行社(110亿元),室内娱乐活动(61亿元),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56亿元)和图书出版(48亿元)。这6个行业的营业利润占全部文化服务业营业利润的66%。
当然,文化产业投资也是有风险的。出现经营亏损的单位占全部单位的比重达到五分之一,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亏损面达到19.5%,规模以下为16.8%;文化服务业企业的亏损面为21.8%;限额以上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企业的亏损面为19.3%,限额以下为28.6%。
挑战与机会并存,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一块新的“处女地”,除了憧憬和激情,更需要理性,这样文化产业才会愈行愈健。
来源: 光明日报
2009中国文化产业战略转型 国内外市场规模8000亿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06 日
关键词:文化蓝皮书蓝皮书文化产业中国广告中国传媒中国创造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中国电影中国出版业文化经济
中国网讯 5月6日,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报告认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总之,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2009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8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和课题组的估算,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1095.74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述三项相加,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
文化体制改革: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改革取得突破
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出版体制改革走在了前列,到2009年底,已有268家地方出版社、100多家高校出版社、101家中央部委社完成了转企改制。在民间出版准入问题上的破冰之举是对于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一次空前的落实,实际上是增量改革的伟大实践,并客观上推动体制内存量出版机构改革进入快车道。2009年,在最高决策层的多次推动下,地方电信和广电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打破了当地广电和电信互不进入的政策壁垒。围绕三网融合这一重大发展课题将出现一轮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高潮,广电行业将联手电信行业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产业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进展迅猛,新媒体新业态开始唱主角
2009年,经济危机加速新技术大规模商用,在3G的推动下,媒体汇流并走向移动终端的趋势日益明显,并罕见地出现了出版、广电、通讯多行业联动的局面,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
互联网与电信行业在这一年出现了明显的融合与相互推动的态势。在3G等概念的推动下,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手机上网人数的骤增昭示了移动网络时代的来临,3G无疑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事件可能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被称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简称NGB)”的启动。2009年广电行业最大的热点是NGB的启动,可以看作是加快实施有限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宣部:影视制作等8大产业被列为重点文化产业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29 日
中国网讯9月28日,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今日在做客人民网在解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时透露,在《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里面,其中第一项重点任务就谈到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提出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提出以这几个产业为重点。
网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针对的主次,重要的产业大概有哪些?
中宣部改革办事业发展处处长朱涛说,在《规划》的重点工作里面、任务里面,其中第一项重点任务就谈到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提出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动漫,提出以这几个产业为重点。
[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建文化"国家队"][电影制作电视剧制作80%是民营资本运作][579家出版社将实现出版集团联合重组][动漫数量年产突破10万分钟 盈利模式制约发展][外资进入文化产业有严格规定 15家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11个振兴规划]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