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再出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2:32:48

人民币“再出海”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27期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5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人民币如何出得去、留得住、回得来?并非简单的试点扩容即可生效《新世纪》周刊 记者 王紫雾

  6月27日,香港首家非金融企业宣布将发行人民币债券。

  广东的一家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00737.HK)成为首家“吃螃蟹者”,称将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两年期的人民币企业债券。接近交易的人士称,该债券7月7日发行,发债规模有望达10亿元,预计收益率高于此前国家开发银行、中行、东亚银行等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

  交易如此引人瞩目,是因为此举将丰富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为人民币“走出去”布局。

  这并非巧合。就在五天前,央行等多部委宣布,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全面扩容。央行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发出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北京、天津、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并且不再限制境外地域。

  这是自2009年7月央行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试点地区首次扩容,且动作幅度颇大。

  通知公布当日,中行即率先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十余个境内扩大试点地区为客户办理当地首笔业务。在香港,汇丰银行和中银香港亦宣布在新措施公布首日完成多宗交易。

  6月23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容在北京正式启动,当日成交额4.91亿元。随后一两日内,浙江、山东等本次进入试点的省市也都纷纷完成首笔交易。

  不过,在这些消息背后,其实是过去近一年来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清淡记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被业界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金石”,此番在境外地域扩展到全球,更是引发业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步调提速的联想。但相关部门人士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太过高远,第一步还是“走出去”,也不会因简单扩大试点而生效。

  而“走出去”能否顺利,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需求激发出来,建立循环通畅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有关的机制是否健全,包括监管是否能形成合力,进而才能谈人民币是否有望成为国际上计价、结算和储备的货币之一。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点燃需求

  人民币“走出去”,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顺利。

  2009年7月,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公布,人民币“走出去”的官方机制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地区为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境外范围确定在港澳和东盟地区,试点企业仅有365家。

  2009年11月,相关部门调研组了解试点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既包括非试点企业要求进入试点,也包括试点企业要求扩大境外贸易区域。

  例如,对于部分首批试点企业来说,其与港澳、东盟的贸易量并不大;如华为公司等企业,在非洲等国多有贸易业务,却无法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此外,更多企业出于汇兑损益的考虑,希望直接收支人民币。而境内企业省下的汇兑成本可以在交易中与境外企业分享,达到双赢的局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也表示,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避了中国出口商的外汇风险。今年6月,央行进一步汇改之举,出于对这种贸易便利条件的需要,不少非首批试点企业和10余个非试点省市都申请开展试点。

  此外,在央行公布扩大试点地区的前日,央行出台深化“汇改”政策。回到有管理的弹性汇率制之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愈发加强,此类需求也日益旺盛。

  但谈及人民币币值预期对跨境贸易结算需求是否形成影响,相关部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真正的好企业不指望这种汇率套利,只要汇率变化别使其形成损失,而汇改在长期是稳定了汇率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跨境结算必然有推动作用。市场人士透露,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2010年上半年,各试点地区,尤其是广东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出现了大幅增长。

  就在北京市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当日,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五家银行分别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塑料有限公司、中钢炉料有限公司、中纺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八家在京企业顺利完成九笔人民币跨境结算,累计金额4.91亿元,境外结算地域包括美国、香港、澳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