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长篇:北京那些吃面的去处(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48:31

题记:老话说,冬吃饺子夏吃面。
我在在烈日当头不想做饭的时节,最常做的事就是出门找碗面条填肚子。
若不是有了网络,我还不知道有如此多和我一样的爱面人。
在写了上篇面条寻记之后,越来越多博友和我交流吃面的事。
不止是在北京的,各地的人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家这里的好吃的面条。
足见,面条是个多么有人气的东东。
今天这篇,有一些是朋友们的推荐,有些是从前的补遗。
我想在开头声明的是:文章可以转载,但要注明作者和出处,并且,文字和图片严禁二改。
我知道这样说不能杜绝所有的不靠谱的转载。
我只希望所有看到的人,知道我对我自己文字和图片的感情。
当辛苦撰写的文字,和辛苦做出的图片,被删改,被裁减,被掐头去尾,被改头换面成了别人名下的产物。
不得不说,这感觉太反胃了。
所以郑重地说一声:请尊重,尊重他人也是尊重你自己。
--By:小雅

 

      

*坦白说,在吃“老滕家过桥米线”之前,我一直对东华门夜市不感冒。
因为对口味稍有想法的人,都不会在这里吃所谓的北京小吃。
一来味道大多对付,二来价格偏高。
至少同样的价格,在别的地方吃同样的东西,会有比对,会感觉这里的食物普遍华而不实。
位于街中段的“老滕家过桥米线”却不同,10元一碗,虽然小贵,但可以接受。
至于味道,应该说,这不是正宗的过桥米线,却的的确确是好吃的米线。
鱼丸很好吃很弹,酸菜味道很让人喜欢,尤其鸡汤是真的用大锅熬的,并且不够可以再给。
这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摊,为什么在东华门流水般的夜市上站立了20多年,并且食客中有八成回头客的原因。
还有,老板是可爱的,操着地道的京腔,时时和你闲聊调侃几句,是能让你觉到有趣的。
建议把米线在滚热的鸡汤里多泡一会再吃,口感会更好。
店址--王府井东华门小吃街中段。

 

      

*“丹桂餐厅”在美术馆三联书店后面破旧的胡同里。
在书店看看书,出门拐到“丹桂”点些东西果腹,在我而言,是很方便和经常的事。
小店虽然很简陋,却因食物味道好有特色而非常受欢迎,并有着固定的食客群。
很多人,包括我亲爱的好朋友婷婷在内,都无比这爱这里的酸豆角和酸笋。
那是种特有的酸味,拌着或炒在米粉里吃,可口得让人觉得惊喜。
被婷婷影响,相比招牌的卤味粉,我更喜欢这里的酸辣炒米粉。
米粉酸辣炒制,搭配上足量的酸笋和酸豆角,少许青菜,大大的一盘端上来,是能让人瞬时食欲增长,继而埋头吃得风生水起的。
若也是同我一样偏爱这酸味之人,8元一份的炒粉再多加1元到2元的酸笋,是可以一次吃过瘾的。
除米粉之外,脆皮鱼也是招牌菜肴,值得一尝。
另外,夏日,店家会提供3元一份的冰绿豆沙,很清甜爽口。
店址--三联韬奋书店和黄河水中间的胡同里,旁边有很多卖画框的店。

 

            

*已经有多家连锁的“杜氏酸辣粉”,我只去过学院桥边上这家。
店非常非常小,但比较干净整洁。
食物以外面为主,食客大多是附近学生,买了打包带回学校吃。
酸辣粉6元一份,份量还好,辣油汤相比吃过的别的酸辣粉要清澈一些。
粉比较滑也比较Q,酸辣的口感不错;配菜简单,但也足够,吃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个人认为,从味道上讲的话,是好过西单车水马龙的“晓富特色粉”的。
店址--学院桥东北侧,无数路边小店中。

  

*“宇飞牛肉面”窝藏在居民区里。
据说汤是很多年的老汤,汤黑,喝起来能尝出老汤一种特有的苦味,我喜欢。
7元一碗的面很香,搭配的卤蛋也很入味,倒是牛肉没几块。
另外,这里的拌土豆丝真的非常好吃,很爽口,微微有点辣油,吃着很香。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我多年不见的黑加仑汽水,喝的时候看看旁边桌也有,果然好这口的不止我一个啊。
话说这是一家20年左右的老店了,饭点人满为患。
并且,逢节必休,所以感兴趣的注意下,省得白跑一趟。
店址--劲松中街北段进去,行至垂杨柳南街,再拐到垂杨柳中街,左手边路边。
*西直门桥这家“兰州拉面”站立在一片拆得所剩无几的断壁颓垣中。
店不算特别小,领面得面票居然是旧时的塑料粮票,瞬时有了亲切感的。
面很便宜,超便宜,小碗4元,大碗5元。
尽管牛肉少到你基本找不到,但冲着他家面小碗可媲美别家大碗的量,这是可以忍的。
实在想吃,可以叫8元一碗的小碗牛肉,绝对吃的饱饱的。
店虽然小而且极简陋,但是家纯正的清真馆子,店里的女人们都带着回族的头巾,来不要点非清真食物的东西。
还有就是,这家和上面的“宇飞”都是环境巨破,饭点时巨吵的路边小店。
如果你对饭馆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计较,如果你无法容忍众多的人在你旁边吃喝得脸红脖子粗,还大声聊天,我不建议你来这里吃面,真的。
有时候,市井的东西,你要用市井的态度去适应;做不到的话,那就换对你胃口的馆子吧。
店址--西直门桥东侧,地铁B出口附近,成铭大厦对街。

 

      

*北京广式茶餐厅不少,却难吃到好吃的云吞面。
“金多宝茶餐厅”之前,我曾分别在一个连锁的专营云吞面的面店,和一个以人气而著称的茶餐厅吃过鲜虾云吞面。
前者明显是速冻馄炖+方便面的组合,难吃到令我发指。
至于后者,显然他家云吞面不足招牌的各色煲仔饭地位重要。
面条不知为何,有股极怪异的味道,食之感同嚼蜡,难吃到让人想哭。
我这么说倒不是说“金多宝”家的云吞面是有多好吃,但至少,云吞让人觉得不错,面条也不错,汤同样过得去。
这就齐了,再点一个价格适中的饮料,在这里打发一下午的时间,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
忘了是在哪个媒体杂志上看到说,这里是港人推荐的北京四大茶餐厅之一,总体餐饮的水平还让人觉得满意。
不过,平心而论,这里的饮料相对别家茶餐厅要逊色一些。
建议不要点那些在餐单上看上去很好的糖水甜饮,实则很平庸。
还有,点心不错,港式的餐饭也不错,但西式的饭也建议不要点,不是很好吃。
店址--左家庄西街,燕丰市场对面的那条路上,也叫“Jackpot Cafe”。

 

      

*交道口路口这家“新疆风味餐馆”是个博客上的妹妹介绍给我的。
吃过之后,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羊肉串烤得我喜欢,至于拉条子,大大的一盘,份量和味道都是讨喜的。
看着也漂亮,红艳艳的,让人非常有食欲。
而且不贵,一大盘拉条子8元,典型的物美价廉。
至于这家别的食物,没吃过,所以无从评价。
但若是填饱肚子,这里是的确很好的去处。
店址--鼓楼东大街,交道口十字路口西北侧,宝岛眼镜斜对街。

  

*“秦记柳州螺蛳粉”是家口碑很好的小店。
说到柳州螺蛳粉,很多在北京的人都是海淀那家“疯狂beyond”的粉丝。
而“秦记”是真的靠味道和质量有了自己的固定食客的。
螺蛳粉很香,卤蛋很好,配菜也都很好,有些许让人喜欢的萝卜干,汤很浓味道也不错。
我个人比较喜欢他家的鸭掌,很烂,6元2个,挺好吃。
螺蛳粉12元一份,卤蛋1元一个,配菜个人认为无需另加。
店址--美术馆后街,临近财经书店。
*满大街各色卖桂林米粉的店,“卓雅桂林米粉”是很口味和环境都很好的一家。
店不大,很干净,饭点的时候常常爆满。
米粉我推荐牛腩米粉,粉很筋道,汤也够浓。
牛肉给得很足,炖得绝对够时候,配菜花生酸笋什么的也都很好吃。
是绝对用心的认真做的米粉,受欢迎也是必然的。
店址--灯市口西街,世纪大厦旁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4e6730100jyyf.html?tj=1) - 再次长篇:北京那些吃面的去处(二)_小雅_新浪博客

*“多味居”是家位于老胡同的云南菜馆。
坦白的说,除了过桥米线,别的都一般般。
一份13元的米线就够吃了,不必点20多一套的。
汤不错,骨汤和鸡汤的融合,能吃出明显的白胡椒粉的味道,这也和从前吃过的过桥米线有了区别,很喜欢。
米线量很足,白白嫩嫩的,很爽滑,我喜欢把米线在滚烫的汤里多泡一泡,这样的吃着软一些。
小菜的话,建议尝尝豆腐丝,味道还是不错的,佐酒也是好选择。
店址--东城区中剪子巷靠近府学胡同这一端。
*在小馆子云集的民族大学附近,“贵州米粉”是个不错吃食地。
店里只卖米粉,或汤或拌,比较实惠。
辣鸡米粉是我喜欢的,鸡肉,配菜加上一个煎蛋,还是很美味。
一份辣鸡米粉9元,价格绝对不贵,做成凉拌的也很好吃。
店址--民族大学西路,青年假日酒店北侧。

 

      

*“えーやん北海道拉面”在建外SOHO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日文“えーやん”据说是北海道那边的方言,翻译成中文就是“请用”的意思。
店里环境还不错,常见的日本料理的格局和布置,简洁亦安静。
餐单里详细地介绍着店里的骨汤有多么多么好,店里的拉面又有多么多么讲究。
吃到嘴里的20多块钱一份的味磳拉面尽管没有说得那般传神,份量和味道却也说得过去。
面条,卤蛋,蔬菜码在一起,视觉上也觉得还算丰盛。
叉烧一向不是我很感兴趣的东西,于是没点。
口感若严格地说,可能有些过咸,点单的时候可以跟服务员要求做得味道淡一点。
店址--朝阳区建外SOHO,1号楼,门脸很小。

 

      

*“无名苑”的是个环境不错的韩国料理店。
价格小贵,30元一套冷面是很不错的,这一套包含一碗水冷面,两个小菜。
会吃冷面的人都知道,冷面重要的是汤。
“无名苑”的冷面,汤兑得就很好,酸甜爽口。
配上店家很体贴的为你吃着方便而剪好的面条,少许肉片,半个煮蛋,这个冷面吃得还是让人满意的。
环境没得说,干净,并安静。
服务绝对很好,哪怕你只点了一套冷面,服务员也会勤着给你添茶水,并在饭后给你小果盘。
店址--望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面。

 

      

*“面滋味”看上去是家没开多久的面馆,但食客的评价都不差。
卖得都是川式的面条,价格便宜,感觉很好。
我要的是川味凉面,6元一小碗,辣椒,葱花,花生碎拌,黄瓜丝拌在一起,挺好吃。
椒麻鸡也不错,辣得正好,口感也正好。
帅哥老板和帅哥伙计都很随和,是个可以一去的地方。
店址--护国寺街护国寺宾馆对面。

 

*燃面是我喜欢的川味面食,丰富,味足又好吃。
“庆祥燃面馆”吃到的燃面我就很喜欢。
辣椒,肉臊,芽菜,花生碎和香葱什么的,浇在面上,店家给你拌均匀端上来,食欲是瞬时起来的。
口感上,燃面和热干面有些异曲同工的地方。
有些人觉得面偏干,我个人倒是作为干拌面,这样的口感是适当的。
一份燃面还送一小碗汤和一小碟凉菜,吃着还可以。
店虽然小,也比较简陋,但很干净,老板人也很好,对客人都很和气。
店址--新街口豁口小铜井胡同,靠近地铁积水潭站C口。
*“眉州小吃”是最近受欢迎起来的。
很多人说,相比满大街水平参差不齐的“成都小吃”,“眉州小吃”的存在是给川味小吃正了名的。
店里干净,口味也正;食物的量都不是很多,但味道是绝对好的。
因为价格便宜,可以多点一些种类来吃,总之是很不错的。
“眉州小吃“的面食,我最喜欢的是干绍面。
5元一份,少许肉臊,少少青菜,配上碗底的调料,活着面条吃,非常好吃。
分店众多,我推荐去大屯店,环境好,器皿也好看。
店址--大屯北路大屯里小区2号楼外侧。

 

          

*“杏园餐厅”是华天旗下的。
国营老店,服务员阿姨一口干脆的京片子。
味道自然是没得说,8元一份招牌的炖肉面,面很筋道,肉汁浓郁,就是好吃。
而且肉炖得很棒,肥的不腻,很够味儿。
要说建议的话,我建议在吃炖肉面的时候,多花1元钱买份菜码。
光吃拌着肉和肉汁吃的话,口感会过咸。
店址--西四北大街,平安里十字路口东南。

 

      

*想了想,还是决定写写“李先生加州牛肉面”。
不知道写这样满大街连锁的快餐进来,会不会让人觉得无聊。
但我可以说,这真的是承载了人们记忆的面馆。
不知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从前把吃一次加州牛肉面当做是一次改善伙食。
不知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小时候因为吃了加州牛肉面,对牛肉面从此有了硬性而主观的标准。
幼小的我,在被加州牛肉面收买之后,再吃不动别的牛肉面。
曾有次,吃一个清真馆子的牛肉面,我吃了一口就想哭。
这不是我印象中的牛肉面,年少无知的我认定牛肉面就该是加州牛肉面的味儿。
要是做不成加州牛肉面的味儿,简直是伤害了我对牛肉面的感情。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多少身边人身边事面目全非,可加州牛肉面还是那个味儿。
依旧大块的牛肉,大量的面条,浓浓的汤。
配上红油肚丝和皮蛋豆腐这样的小菜,这样的一餐,依然是我偶尔给自己的小小享受。
店址--全北京皆可寻到。

 

后记:
相比上一期,我今天这篇写的大多是些路边面店。
店是巨小的,环境是巨破的
想吃自己动手,点菜基本靠吼,服务基本没有。
然而这样的小店,却有着吃食的乐趣。
如同我在今天的文字里说,市井的东西,要用市井的方式去接受
而面条本身是有着绝大部分市井元素的食物,你不能期待它每每周全得体。
若喜欢,那以宽厚的态度去享受它吧。
另外北京街面上,面馆的流动性很大,有些馆子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所以好吃不一定能长存,平和视之吧。

 

我的上一篇“寻面记”:

长篇巨制:北京那些吃面的去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4e6730100jyyf.html?tj=1) - 再次长篇:北京那些吃面的去处(二)_小雅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