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编辑致书方舟子:我没有参加《丁祖诒文集》研讨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49:30
——就5月16日龚新先生一篇大作的一点澄清
尊敬的方舟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中国青年报》书评版(“阅读周刊”)的一名编辑,我叫张彦武。周一上班,听报社一位资深编辑提到贵网站上的一篇署名“龚新”的文章《〈丁祖诒文集〉研讨会名报名刊总编、名记者云集》提到了我的名字。因为颈椎病的职业习惯最近上网不是太多,疑惑之下就上了“新语丝”找来龚先生大作拜读。
有一两个地方需要向方先生和龚先生澄清一下:
本人并没有像作者陈述的那样“与会”。我们版面是报道新书的,新书选题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编辑、记者或实习生在万圣、光合作用和西单图书大厦等人文书店或大的图书卖场或网上发现的新书,一方面也确实有全国各地出版社主动提供的新书资讯或者样书——我们把这当作新闻线索的一个来源,但我们也有基于我们团队趣味和眼光以及能力的相对严格的独立筛选。《丁祖诒文集》的发布会,我们也是当作一个普通的新闻线索对待的。
我查了当时的工作记事本,因为有另外的采访,所以这个3月31日星期六新书的研讨会,由本部门一位采访还很认真和细致的实习生去的,留下了一张本人的名片。采访回来,和同事仔细商量过,比如丁祖诒作为一个落榜的高考青年是否值得报道等。但最后,我们认为这本书和我们版面定位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有我们的取舍,所以并没有报道。这一事实,是需要报告给这位热心的龚先生的——我们的网址是www.cyol.net,欢迎龚先生指正!
虽然笔者本人更多局限于书本身而不是纯正的原教旨新闻主义者,但毕竟大学四年接受的是新闻专业的训练,我们的大学教授和新闻教科书强调的最多的还是作为记者的职业伦理。在毕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想我不会如此快地忘掉我们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另外,作为一个新加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我没有参与这家报纸曾经的荣耀的建立,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语境里的默默努力和坚守,我想我还是爱惜这家报纸的羽毛的。
仍然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的版面和我们报纸的热心关注,我的办公电话010——6409 8255,也欢迎大家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顺颂夏安和撰安!
张彦武敬上
转自新语丝(XYS200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