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德国大胜阿根廷:这不是战斗,是屠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8:59:13
 

文/李桐

1990年,是裁判偷走了属于阿根廷人点球决生死的机会。

1994年,阿根廷人再一次死于宫廷政治。

1998年,阿根廷人输给了伟大的冰王子

2002年,阿根廷人死于保守。

2006年,阿根廷人错误地遭遇了东道主。

阿根庭球迷从不缺少面对失败的借口,但2010年,我真的找不到任何借口用以安慰自己。这是教科书上的完败。

这不是战斗,是屠杀。

在葡萄牙血洗朝鲜之后,阿乙在足球评论中第一次引入了义和团的概念。那么今夜,当阿根廷遭遇德国人,就是一场马拉多纳的义和团在错误的时空里与德国坦克群的遭遇战。梅西、特维斯、迪马利亚,这些昂贵的年轻人一次次以血肉之躯冲向敌阵,而德国人像收割庄稼一样,将满怀雄心的对手批量扫倒。

奥塔门迪被完爆,罗梅罗唯一的工作就是负责从球网里拣球,如果裁判严格一些,马斯切拉诺可以被罚下两次。这是一场从第三分钟开始就毫无悬念的比赛。剩下的每一分钟,对阿根廷人来说,都是煎熬。当勒夫用90后克罗斯换下赫迪拉,在德国人眼中,今夜的阿根廷已不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当克洛泽再次为世界展现他的空翻,阿根廷人彻底沦为新德国足球时代书写历史的道具。

在场外默默注视这一切的马拉多纳面无表情。终场哨音响起,他走向他的队员,就像比赛开始前在球员通道中逐一亲吻他们一样,他逐一送上安慰的拥抱。这是这位带两块表的前球王唯一能做的事。即使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他也明白,从这一夜开始,属于他的短暂神话终结了,他将重新被摆上审判台,人人得而诛之。但最少在这一刻,他必须保持他的骄傲与尊严,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因悲伤而麻木的兄弟,因为至少还有一个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在哭泣。

我相信,比赛还没结束,就一定有无数人再次怀念萨内蒂、坎比亚索、里克尔梅。或者质问为何不让帕斯托雷首发,为何要在与如此强大的对手较量中,固执地采取自杀式的单后腰。

“如果”有用的话,这世界就没有悲剧。我同样可以反问:如果德国人不是那么快就得到领先优势呢?如果先进球的是阿根廷呢?

没有一个教练会轻易改变为他连胜三场的首发阵容。阿根廷失败的最本质原因只有一个:技不如人。

在德国青春势力快速、勇猛的冲击下,阿根廷平庸的后防线表现得就像一群初中生,他们永远追着球跑,永远在对方犀利的突破下,做出企图以后腿(韩老师语)挡球的业余动作,难道他们以为在踢一场五人足球么?

防守业余,进攻更业余。在八强中,阿根廷是唯一采取433阵型的,拥有多达五人的进攻队员,但在这场比赛中,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高效的战术小组,而是昂贵的游兵散勇。阿根廷足球传统的传递配合不见了,在梅西的示范作用下,他们似乎都热衷于过人,而不是进球。

很多人嫌弃贝隆失误多,体力差,但在与德国这样有着机器般防守信心与战术的对手较量中,缺乏贝隆的阿根廷中前场注定是悲剧;那些小个子年轻人永远在突破,但永远无成果。阿根廷足球传统的强调节奏控制的足球语言彻底被废弃了。

在穆勒的进球后,马拉多纳做出了调整,他将马克西罗德里格斯与迪马利亚换了边,以抑制德国人在自己左路的突击,但当迪马利亚和奥塔门迪搞到一起,右路就是彻底的悲剧,怎能不被打暴?另外,丢球后,整个上半场,领先一个球的仿佛是阿根廷人,不急不慢,漫不经心.

在发现首发阵容不能抑制德国人后,为什么不撤下伊瓜因,换上贝隆或者帕斯托雷呢?如此,梅西也可在对方禁区前开始拿球,这样对德国人在心理上也是有震慑作用的,当梅西、特维斯不得不返回本方半场拿球进攻,德国人完全释然了。在德国足球严密的防守中,将伊瓜因顶在最前面是悲剧的,这个有着最悲剧外号(玉观音)的皇马悲剧前锋赛前说要超越巴蒂,还是先超越自己脆弱的心理吧,他真的不是适合在大场面出现的人。

好吧,就让噩梦随这个夜一起过去吧,最后,用我们已经习惯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多么期待下一届世界杯一周后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