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红七月”,脱坯突破二百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01:38
奋战“红七月”,脱坯突破二百万             1970年,我们来到内蒙兵团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按照当时的口号先治坡,后治窝,我们在开垦土地、挖渠之后,全团投入到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之中。除团部建设外,周围还有团卫生所、兽医所、机运连、副业连、基建连同时都在进行基建。二连作为离团部最近的农业连队,不仅自己要搞基建,还担负着团部及其周围各个单位基建使用的砖和土坯的供给任务。
    当时,一排承担制砖、烧砖任务,二排除承担一定的制瓦、制砖任务外,还承担种地、种菜任务。这样,团部及其周围各个单位基建使用的土坯供给任务,就落在了三、四排,两个女排的肩上。除此,连里还抽出一个男班2排8班,投入脱坯。
    一天,连里召开排长以上人员会议,由于我们3排长已经调到新组建的工业连,我这个副排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下达奋战红七月的任务。连长要求我们这一百多人,在一个月时间里,要完成脱坯百万的任务。别的排长没说什么,只有我提出不同意见:按照当时的脱坯技术、脱坯工具、人力和时间计算,超越战士们的体能,也无法完成。

    散会后,4排长贾俊英还劝我:3排副,你老是看阴暗面过多,其实,你们哪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好。
   
怎么办?我反复思考,靠什么来组织战友们完成脱坯百万的艰巨任务?当时连里正在开展学哲学,用哲学和共产主义大目标教育活动,我首先组织正副班长学习研究怎么摆正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眼前任务与共产主义大目标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能,克服一切困难,带领全排去奋战。

    各班把人力做了最充分的安排,先选出2—3个体力健壮的战士和泥;每个和泥的人,又配3—4人脱坯;身体不好的1人挖土备泥。病号也没有闲着的,都跑到坯场上帮助把能动的坯立起来,把晾干一些的坯码到坯垛上,把坯场腾开,刮平。
     人力安排妥当,开始算计时间。
    每天早晨,大家4-5点就上坯场了。我们一边走,一边把头发简单地扎上。在饭台上,快速喝点稀的,拿着干的,边走边吃。午饭和晚饭前,全排集合,我简要动员,大家背诵毛主席语录。可笑的是,大家总是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杀!然后分别奔向各班的饭台吃饭。
    晚上,完成当天的脱坯任务后,大家要拎水,闷好第二天用的泥。还要立坯、码坯、腾坯场。最后,召开班务会,对一天脱坯进行小结,直至深夜11-12点。别小看了每天的小结,正是这样的小结,激发着每个人的潜能,推动着大家的干劲,不断刷新了脱坯的记录。
    在这么紧的时间里,我每天中午还要召开正副班长、团员会议,学习新党章,进行共产主义大目标教育,研究部署全排的工作。虽然大家都困倦到了极点,但是骨干们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保证了全排任务的胜利完成。
    在炎热的七月里,大家激情高昂,日复一日地奋战着,谱写出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脱坯,这样的重体力劳动,在当地本是男人们干的活,一个壮男人,一天最多也不过脱800块坯。
    我们的女战士们,从开始不熟练,只脱几百块坯起,迅速熟练掌握了脱坯技术,全排端坯模子的,人均日脱坯达到2000块以上。大家你追我赶,今天有人突破   2000块,明天又有人突破3000块,最后,11班的寇秀梅创出了4200块的脱坯记录。男排的战友,为了提高脱坯效率,将当地连三的坯模子,改制为连四、连五的坯模子。最适宜女战士用的是连四的坯模子,但是没有那么多,一些人还得克服坯模不好用的困难。就说连四的坯模吧,连泥带模三十多斤重,4200块坯,要脱   1050模子坯。每脱一模坯,要先用水刷洗、用沙沾匀坯模,用泥一块块砸满坯模并刮平,再端到坯场上,工整地脱扣到场地上。每脱一模坯,要弯4次腰,平均要跑二十来米远。寇秀梅那些天,腰间正长着疖子,她带着病,一天弯腰4200次,端着三十多斤重的坯模,还要跑上百里路,是靠着多么坚韧顽强的毅力挺下来的啊!
    由于脱坯数量快速递增,要求挖土、闷泥、和泥的数量随之增大。和泥的人,每天要和出上万土坯的用泥,劳动强度之大,可以想见。更苦的是,被安排挖土的人本来身体就不好,可面临的却是每天要挖土十多立方米的艰巨任务,每天要挖出够装一家人一冬吃菜的菜窖那样大的土坑。9班长刘桂兰因为有腰疼病,本来是照顾她挖土,没想到土量需求大增,急得她怕供不上土,连夜干。困极了,就在坑里眯一会儿,多少天都没有回宿舍睡过觉。
    我那时白天担负着供4人脱坯的和泥任务,早晚要帮助各班闷泥、垛坯、腾坯场,还要组织全排的各项工作,每天都要超过18个小时。一个月来,几乎没有洗过脚,每天夜里,卷着裤腿,糊着满腿泥,往铺着塑料床单的炕上倒3个小时,就算休息了。夜里也曾做过这样的美梦:探亲回家,自己抱着饭锅,一口气,吃完了一锅饭,全家人都被我吓呆了。当时我们都还没有探亲假,做这样的梦,实在是太饿了,饿得我胃病犯了。和着泥,我想着天津慰问团带给我们看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就忍着剧痛,嘿嘿地喊着,更加猛烈地劈泥。记得一天夜里,轮到我和12班的赵荣霞在厨房门前站岗。锅炉前扔着一堆腌坏了的烂蔓茎,我俩饿极了,一人捡起一个,抻着衣角把炉灰渣蹭掉,就啃上了。呸、呸,不一会儿,我俩就都吐出来了。烂蔓茎那股又馊、又臭、又霉变的的坏味儿,难受得我感觉腮帮子都抽紧了,那种滋味令我终生难忘。那时,干那么重的活,每人每顿饭只有2个馒头或者窝头,大家都吃不饱,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过饿。连里开会,我看到许多战友在捶腰,但是从没听到过一个人说腰疼。患病的战友们,揣着病假条,却没有一个人歇过病假。
    4排一些患病的战友,病到站不起来的程度,还爬到坯场上干活。2排8班的于大林,创下一天脱坯5300块的记录。一个十几岁的北京男孩儿,端着四十多斤重连五的坯模,一天要弯四千多次腰,要跑上百里路,累到了极限!
    就这样,我们一百多个战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仅用一个月,脱坯突破二百万,创造人工脱坯在世界上的最高记录,超额完成了团部及周围各单位基建的土坯供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