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艰辛,才会懂得珍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5:35
记住艰辛,才会懂得珍惜

   我的女儿是大学毕业后,才上班挣钱的.可是我上小学时候,就能干活挣钱了.

   那时候,我们全家共有六口人,有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爸爸妈妈都在工厂上班,可是由于工资级别低,每个月的总收入六口人平均算下来,仅比当时的特困补助户,多出一元钱。正是由于多出这一元钱,高出了当时的补助标准,也就得不到特困补助.因此,实际上家里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当时的补助户。那时候,弟弟妹妹们还都小,我又排行老大,替爸爸妈妈分忧解愁就得我来承担了。

    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连续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也正是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是在此期间,我先后干过三样能为家里挣钱的活。一是糊火柴盒。当时,我家附近有个火柴厂,糊火柴盒的人手不够,就把这个活摊给了我家所在的居委会。居委会主任看到我家比较困难,就分给我家一部分糊火柴盒的活。我还记得,当时糊上10个火柴盒,才能挣上一分钱,还得自己打浆糊。家里舍不得用白面打浆糊,就用玉米面代替。可是玉米面黏性不够,干了以后,有些就开缝了,还得返工。后来,爸爸从工厂带回来一种叫“玻璃水”的东西,黏性很大,粘得很牢固,再也不用返工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爸爸在工厂干了一辈子,唯一占了公家的一点儿便宜。糊火柴盒是很麻烦的事,可是熟能生巧,后来一晚上我也能糊上50个了,也就是说,能挣上5分钱了。不要小瞧这5分钱,一个月下来,就能挣1元5角钱,那年头儿可就解决大问题了。可是好景不长,刚刚糊得熟练了,火柴厂又搬家了,这个“来钱道”也就没了。可是“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妈妈的工厂又给困难职工家属分派了一样活——摘线头,这也就是我为家挣钱干的第二样活。

    当时,妈妈在针织成衣厂工作。他们厂剪裁下来的针织品的边角余料,回收的时候需要摘成线头,才便于加工。于是,工厂领导就选了一些类似我家这种状况的,给些边角余料,摘成线头后再按价回收,这也算帮扶特困户吧。我记得当时每摘一斤线头,大慨是一毛钱。不要以为一斤是个小数目,摘成线头那可是一大堆呢!妈妈是摘线头的行家,每天吃完晚饭后,就教我和弟弟妹妹们摘线头。摘线头也是很辛苦的,一方面灰尘大,人人都得戴上口罩,冬天还将就,到了夏天可真难受;另一方面累手指头,摘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个个手指尖都是钻心地疼,开始的时候,上课时握笔都费劲。可是,全家忙下来,每天都能多收入几毛钱,还是很高兴的。可惜摘线头的活,也是时有时无,很不凑手。

    第三样活是洗鸡蛋。干这样的活,还真是不大光彩。不过,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也可以“解密”了。我还记得,当时城市居民买鸡蛋,都是凭票购买,每人每月是半斤。政府当时对收购鸡蛋有补贴,每斤鸡蛋大概是补贴2毛线。也就是说收购鸡蛋如果是7毛钱,出售鸡蛋才5毛钱。这样既调动了养鸡的积级性,才照顾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正是由于有了这“两毛钱”的价差,就使得我们这些困难户“有机可乘”了。那时候,为了防止城市居民钻空子,市场上出售的鸡蛋都用红色勾上一个记号。可是,这个“勾记号”的办法反倒提醒了我们这些困难户。开始,我是在邻居家看到他们买回鸡蛋,把勾的记号洗掉后再到收购站去卖。回到家里,跟爸爸妈妈一说,他俩都不同意,还一再叮嘱,这是违法的事,咱家可不能干。后来,四邻五舍几乎都“洗鸡蛋”了,也没出什么事,也许是想到“法不责众”吧,妈妈的心眼也活了。过了三个月,妈妈买回鸡蛋也开始“洗记号”了。我是当然的好帮手。妈妈每洗好一个鸡蛋,我就摆在阴凉处凉干,干了之后,再放进装满细沙的盆子里,用细沙把鸡蛋反复搓个遍,这鸡蛋就像新下的了。实际上当时我家六口人,每月才三斤鸡蛋,顶多挣六毛钱。可就是这六毛钱,弄得我们全家也是心神不安。大概也就洗了四、五个月吧,我们家的邻居送洗过的鸡蛋时,被收购人员发现了,还罚了两元钱。从那以后,我家再也不敢洗鸡蛋了。看来,这违法的事确实不能干!

    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来,真是说不清的酸甜苦辣。不过,童少年时的艰辛生活,也给了我战胜人生旅途上各种坎坷的力量。以后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想想当年的那段日子也就挺过去了。我这个人信奉“知足者常乐”,从不怨天尤人,也许就是这段生活铸就的性格。

    艰辛的日子是很难熬的。熬过的艰辛日子,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因为,记住艰辛,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更加珍惜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