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中性”利率用处不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6:00:45
格林斯潘:“中性”利率用处不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称,无数经济学家念念不忘的、用“中性”利率水平衡量Fed加息还会走多远的念头对Fed自己来说根本毫无用处。
中性利率指的是既不太低也不太高的利率水平。利率太低会助长过度支出,从而加重通货膨胀压力;太高,则会限制支出和价格增长。
几个月来,经济学家们都在争论Fed是否已经走到──或者即将到达──中性利率的阶段。有些人警告说,Fed可能会路过中性阶段并不停步,继续加息,给经济增长踩踩刹车。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Joint Economic Committee)主席、共和党议员吉姆•萨克斯顿(Jim Saxton)在致格林斯潘的书面提问中问道,他(格林斯潘)怎样知道利率是否已经达到中性水平,Fed是否会在到达中性后继续前进。
格林斯潘的书面答复由联合经济委员会公布,他在回信中表示,虽然中性水平“是一项有用的理论架构”,但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困难“限制了它的有效性”。格林斯潘还表示,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定义方式和经济现状的变化,都会得出不同的中性水平。
“根本不可能确定地知道何时达到了中性利率水平。”再说,还有很多时候,“通货膨胀率过高或过低时,以实现中性水平的联邦基金利率为目标也并不恰当,”格林斯潘写道。
从2004年6月以来,Fed已经将美国短期利率目标从1%升至4%,预计下周还会升至4.25%。Fed将加息称为“消除适应性政策”之举,非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和很多Fed官员都将之解读为把联邦基金利率从低于中性的水平升至中性。
不过,格林斯潘的信函也强调指出,Fed对于何种利率水平为中性并无明确概念。每次会议上,官员们都会重新评估经济前景,讨论是否需要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货膨胀上涨。
一如既往,格林斯潘在针对短长期利率差,或称“收益率曲线”预测经济增长率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经验表明,利差收窄或收益率曲线“趋平”预示著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如果短期利率超过了长期利率,经济衰退就为时不远了。一年来收益率曲线明显趋缓,有些分析师认为这表明经济增长将大幅减缓。
格林斯潘承认,收益率曲线与经济增长速度以往的确相关,但曲线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并不具备同样负面影响的因素而趋缓。比如说,放贷机构可能会制定较低的长期贷款利率,因为他们并不担心通货膨胀高企或者大幅波动。
“因此产生的收益率曲线趋缓可能预示著金融领域压力减轻,而这一点会刺激未来经济活动的增加,”格林斯潘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