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运用方法研究讲稿 方保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1:48:21
 

信息技术运用方法研究讲稿 方保记

20009年2月18日

一、教学活动重要推论

推论1、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建构过程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手段,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东西。

结论: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东西。

衡量一节课的成败(议)

推论2、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思维活动。

人类任何活动都是思维活动。

任何行为、活动、语言都是思维活动过程。

没有无思维的人类活动。

结论: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思维活动。

从思维角度如何衡量一节课?

推论3、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情感参与的活动

任何活动都是情感参与(体验)的活动

任何行为、活动、语言都有情感参与。

积极情感参与的活动是高效益的活动,消极情感参与的活动是低效益的活动,甚至起反作用。

结论: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情感参与的活动

从情感参与角度如何衡量一节课?

最终结论: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情思)参与的建构过程。

建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学过程,即建构过程就要想办法最大限度的调动思维和情感活动,最终完成建构任务。

我们的教学符合上述要求吗?

 

二、信息技术运用方法研究角度

信息技术运用方法研究就是考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思维和情感活动,最终完成建构任务。

在建构过程中,就要考虑在哪些环节采用运用信息技术?运用什么样的课件?采用什么方法运用课件?

    在建构过程中考虑:哪些环节采用运用信息技术? 运用什么样的课件?

采用什么方法运用课件?

(一)在哪些环节用

建构过程中难关环节,在思维活动误区、歧路或卡壳的地方。

在情感低落的环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朱玉民整合点(议)

(二)运用什么样的课件

东北师大制作有非常好的课件(介,两圆的公切线情况)

要研究信息技术运用方法,首先要研究课件类型。

从完成任务看课件无非是两个作用,一个帮助思维,一个是调动情感。

课件类型或课件单元为思维性课件、情感性课件:

1、思维性课件

2、情感性课件

3、语境性课件(有意义的生活情景)

在生活情景中运用知识(结构)。

一节课可以有若干个整合点,一节课的课件可以有若干个单元。

一节课的课件是若干个课件单元的整合。

(三)采用什么方法运用课件

1、思维性课件如何用?

播放课件老师引导如何配合?

播放课件和学生的思考如何配合?(个人思考或激荡思考)

播放课件和学生发言如何配合?

播放课件和小组协作如何配合?

2、情感性课件如何用?

3、语境性课件如何用?

(四)运用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这段话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举一个例子不能举一反三,就不需要再重复教他了。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教师有一个光荣的任务就是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