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冯志伟先生的一本老书《数学与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52:52
冯志伟先生是我的偶像之一,今天整理硬盘的时候又看到了他这本对我影响颇深的书,推荐给感兴趣的朋友们。
先摘抄一段对冯先生的介绍:
冯志伟,男,1938年4月15日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科学系研究生毕业,专攻语言学和信息科学。1978年到法国格勒诺布尔理科医科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IMAG)自动翻译中心(GETA)留学,1981年回国,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计算中心从事机器翻译研究,1986-1988年在德国夫琅禾费研究院新信息技术与通讯系统研究部(FHG)任客座研究员,1990-1993年在德国特里尔大学任客座教授,1996年在德国康斯坦茨技术学院国际术语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心(CiTaL)任技术顾问。现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91年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美国IBA金质奖章,同年被列入英国BESTEUROPE专家库。主要专著有:《数理语言学》《自动翻译》《现代汉字和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数学与语言》《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attachment=88671]
http://www.duxiu.com/book/000/000/280/413/D5C4614A51BCF33089EA5C34910174D7.htm
【作 者】冯志伟著
【丛书名】数学·我们·数学丛书
【形态项】 265 ; 20厘米
【读秀号】000000280413
【出版项】 湖南教育出版社 , 1991
【ISBN号】 7-5355-1222-4 / O1-05
【原书定价】 $4.70
【主题词】数学 符号语言(语言学)符号语言(语言学)数学
【参考文献格式】冯志伟著. 数学与语言.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louselice^_^ 2007-02-22 17:57
全书共有七章。
绪言——语言学是数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
第一章语言符号的随机性与统计数学
第1节 语言符号的随机性
第2节 字频和词频的统计
第3节 语音统计研究
第4节 方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第5节 计算风格学
第6节 古代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随机过程与语言符号的冗余性
第1节 语言的使用与马尔可夫链
第2节 语言的熵与语言符号的冗余性
第三章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集合论
第1节 语言符号的离散性
第2节 语言的集合论模型
第四章语言符号的递归性与公理化方法
第1节 语言符号的递归性
第2节 生成语法的公理化方法
第五章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与图论
第1节 语言符号的层次性
第2节 树形图
第六章语言符号的非单元性与复杂特征的运算
第1节 语言符号的非单元性
第2节 复杂特征的运算
第七章 语官符号的模糊性与模糊数学
第1节 语言符号的模糊性
第2节 模糊数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dmdx 2007-02-22 18:20
谢谢大学士推荐!敢问学士是哪个专业的?
曾经翻过一本北京语言大学一位老师的 数理语言学,因为专业不同,看得稀里糊涂,后来就再也没看了。
louselice^_^ 2007-02-22 18:22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J·Hadamard)曾经说过:“语言学是数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阿达玛不愧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学者,他清楚地看出了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是最容易与数学建立联系的。
然而,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是经过了相当长的过程才认识到语言学和数学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的。
传统语言学的目的在于规定正确的读和写的种种规则,这样的语言学有点象法律。历史语言学用谱系树的方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明显地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语言学一如生物学。结构语言学着力于研究语言结构,力图找出语言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规律,这样的语言学则似化学。
十九世纪中叶,才有人提出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想法。1847年,俄国数学家布里亚柯夫斯基认为可以用概率论进行语法、词源及语言历史比较的研究。。1894
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在基本性质方面,语言中的量和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有规律地表达出来”后来,他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中又指出,语言学好比一个几何系统,“它可以归结为一些待证的定理”。1904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认为,语言学家不仅应该掌握初等数学,而且还有必要掌握高等数学。。他表示坚信,语言学将目益接近精密科学,语言学将根据数学的模式,一方面“更多地扩展量的概念”,一方面“将发展新的演绎思想的方法”。1933年,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大学士”可不敢当,我只是语言学爱好者,希望和同好多多交流。 [s:2]
dmdx 2007-02-22 18:33
有些最基本的概念想请教学士,纯属外行来学习的,请别见笑:
语言学中的概念问题,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以及统计语言学,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在研究对象上有区别吗?在出发点或者研究手段上又有什么区别?
louselice^_^ 2007-02-22 18:50
Quote:
引用第4楼dmdx于2007-02-22 18:33发表的“”:
有些最基本的概念想请教学士,纯属外行来学习的,请别见笑:
语言学中的概念问题,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以及统计语言学,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在研究对象上有区别吗?在出发点或者研究手段上又有什么区别?
概念问题兄可以去看语言学词典,或者参考Wikipedia。
------------------------------------------------------------------------------------------------
当时,学者们不仅仅只是提出这些颇具新意的想法,还有许多学者用数学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实际的研究。
1851年,英国数学家德·摩根(A.de Morgan)曾把词长作为文章风格的一个特征进行过统计研究。
1867年,苏格兰学者坎贝尔(L.campbell)用统计方法来确定柏拉图著作的执笔时期。1881年,德国学者迪丁贝尔格(w.DittinbergeR)进一步用统计方法把柏拉图著作的执笔时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887年,美国学者门登荷尔(T.C.Mendenhall)对不同时期的英国文学著作进行过统计分析,特别是研究了莎士比亚的作品。1898年,德国学者凯定(F.W.Kaeding)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频度词典《德语频度词典》,用以改进速记的方法。1913年,俄国数学家马尔可夫(A.A.MapKOB)研究了普希金叙事长诗《欧根·奥涅金》中俄语字母序列的生成问题,提出了马尔可夫随机过程论。
1925年,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发表了第一部汉字频率统计的著作《语体文应用字汇》。1935年,美国语文学家齐夫(G.K.Zipt)发表了齐夫定律。同年,加拿大学者贝克(E.Varder Beke)提出了词的分布率的概念,认为词典选词时,应以分布率为主要标准,频度为辅助标准。1944年,英国数学家尤勒(G.u.Yule)发表了《文学词语的统计分析》一书,大规模地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来研究语言。

我爱山大王小云!
louselice^_^ 2007-02-22 19:15
然而,上述的各种用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想法和具体的工作,都没有对当时的语言学研究发生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实践的要求决定的。因为当时的语言学,主要是为语言教学、文献翻译、文学创作和社会历史研究服务的。在这样的实践要求下,语言学没有多大的必要与数学接近。当然,上述各种研究中不乏卓越的工作。例如,马尔可夫在研究俄语字母序列的数学研究中,提出了马尔可夫随机过程论,后来成了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言结构中所蕴藏着的数学规律,成了马尔可夫创造性思想的源泉。可惜的是,马尔可夫这一卓越的成就,在语言学界却鲜为人知。语言学仍然沿着自己传统的道路,孤立于数学之外,迟缓地发展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文献的数量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十年翻一番。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计,从1960年到1985年,世界情报量增加了10~16倍。全世界发行的图书总数是:1952年约25万种,1962年近40万种,1972年约56万种,1980年达到70万种。科技文献的这种增长情况被形容为情报爆炸”。面对浩如烟海的科技文献,研究人员为了取得全面而准确的科技情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难以数计的翻译工作和检索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严重
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人们开始考虑把这些繁重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去做,这就提出了机器翻译、机器自动做文摘、机器自动检索科技文献等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问题。
在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翻译的时候,必须进行原语词法、句法和语义的自动分析以及译语句法和词法的自动生成。这就首先要把这些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描述,从而建立语言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