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如何理解老子“道、德、无、有、一、名”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11:40
庄子是如何理解老子“道、德、无、有、一、名”道德经研究, 道德经讲解, 庄子天道, 老子研究
    【泰初有

——“”只是对物理世界而言的“无”,是物理世界一切存在事物出现之前的潜在之有(潜在本体)被创生的无形力量和过程。

名】

——没有“有(潜在本体)”,也没有“名(可感知、描述的物理属性)”。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此“一”者为“道生一”之“一”,也代表“有(潜在本体)”之意。

——“有一而未形”指有潜在的本体之“有”,但是还没有“形”——可感知、描述的物理形态。

譬如,我们大脑中有了对某件事的整体构想(潜在本体)——概念或定义,但还没有付诸行动去实现它。这个时候,存在于大脑中的构想对于精神世界而言就是“有”。这种“有”是相对于“道”的虚空属性和它自身被“道”所创造的过程之“无”而言的。这个“有”之所以又称它为“一”,是因为:1、它是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唯一分界点、交接点;2、无论从精神世界还是物理世界的角度来说,它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将它的各个属性分开了,也就不再是我们为之构想的对象而成为其它对象了。

【物得以生之德】



——事物出现了,发生了,也就是具备了物理世界的实有特征了。所谓实有也就是具有了“可名——可感知、描述”的特征。

——从潜在本体之“有”到物理世界之有——可“名”的实现,这中间还需要具备其它条件。直接的条件包括:(1)构成事物的物质条件——物因;(2)使物质按照潜在之“有(本体)”的需要有序的组合在一起的外在力量条件——动因。

——对于自然条件下的生命,譬如树木的生长而言,这两种条件均来源于大“道”所创造的外在自然条件。

——然而,对于人造物而言,这两种条件还有可能受到第三种力量——决策、支配、协调力量的控制。因为,由于人类发展分工的关系,掌握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人对关系到人类的各种事物的存亡、发展、变化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

——又,依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和“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之说,“物得以生之德”之“德”指的应是潜在本体之“有”的决策者,以及支配、协调、控制有助于事物从精神世界之存在向物理世界之存在转变的自然资源、财富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统治者。

    【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之命】

——“未形者”既是“有”也是“一”,潜在本体是也。

——“有分”。这个“有”、“一”虽然是一个整体观念,但却是由各种可“名”——独立的潜在属性构成的。

——“且然無間”。虽然是由各种独立的潜在属性构成的,但却是不可分离而组合在一起的。

——“之命”。“天命”、“宿命”、“命中注定”,它就像一颗种子,是西瓜就是西瓜,是芝麻就是芝麻,西瓜怎样想改变自己也不会成为芝麻,芝麻怎样想改变自己也不会成为西瓜。

【留而生物】

——“留”。保持自身属性的物质;“”。导致物质变化和按照潜在本体的需要进行有序组合的行为运动因素。这两个因素——物因和动因,促使新事物、新生命的诞生。

【物成生理,之形】

——“理”,物质和构造。“形”,外在物理形态、形体。

——已经存在于物理世界的事物都有各自的物质材料及其构造。

也正是由于质料及其构造的不同,才使得我们的感官知觉能够感受到它们之间不同的外在物理形态、形体。

【形保神,各有儀則之性】

——“神”,内在精神气质;“儀則”,外在仪态和行为规律、规则;“性”,性格。

——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仪态和行为规律、规则构成了一个生命的性格。

【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

——“德”,最初的潜在本体之“有”、“一”。

——“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道性”,亦可称为“佛性”等。它是宇宙中所有生命形式之无差别的,同一的最初之“性”,亦为宇宙本源之空、虚之性;

第二层是“先天之性”——天性。它是“道生一”之“一”的最初潜在本体属性。“天性”是个体生命的潜在物理(包括行为)属性,它还没有受到意识形态观念、情感等的影响,具有纯自然特性;

第三层是“众生之性”——后天性格。它是“先天之性”受到生存环境和意识形态观念、情感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仪态和行为规律、规则。

——依据“道生之,德畜之”而观之,“性修反德”之“德”乃最初之“有”——“一”——“潜在本体”——第二层“先天之性”之义。而性修反德”之“性”乃是第三层“众生之性”。

所以,通过“修”,找回自身“先天之性”。使自身“众生之性”回归到“先天之性”也就回归到了“德”的境界。

——“德至同于初”。回归到了“德”的境界也就与最初的生命本体同一了。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帛书本《道德经》全文下载 http://www.v199.cn/daodejing.html
庄子是如何理解老子“道、德、无、有、一、名”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中国历代名刀、名剑录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战国丝绸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转载 三脉七轮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湖湘学宗 张栻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佛说施灯功德经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大清儒宗 黄宗羲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文化巨人 唐君毅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大师 王守仁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理学殿军 刘宗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蒙古人与酒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颜筋柳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紫禁城的"暖气"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如是我闻’显然是句谎话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道可道,非常道"另类解读【转】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 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父”经过是怎样的?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 老子四因论VS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 “缘起性空”正解----“恶取空”批判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