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无锡一中的老师,我想说几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6:32:57
作为无锡首批省重点,无锡一中培养了许多清华、北大学子,这是众所周知的。这要靠好的生源,还要靠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做为一中的一名老教师,想跟精神身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学生们说几句话,对照一下,在哪个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吧:
一、首先是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四、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七、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 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八、“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

九,开拓视野,一中的老师不会把同学完全死栓在课堂作业中,而是支持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上上网,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取长补短,比如毕业班班主任,会推荐一些新浪名师博客,非常优秀的像李晓鹏新浪博客,里面还有赠送学习方法的DVD,百度上很容易搜到,让学生们去认真学习许多宝贵的学习交流经验,天外有天,不可做井底之蛙,从实际效果看,对提升成绩很有帮助,而且使得一中学生的思维视野与众不同。

最后一句话,高考不能定终生,看淡得失,看重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无怨无悔了。作为一名老师,深知学生们的辛苦,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是出于内心的使命感,不当之处,请多原谅吧